中评论坛:变局下的港台关系
中评社香港6月9日电(记者 沈而忱 陈曦紫)6月8日,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邀请香港智库专家和资深媒体人,举办以“变局下的港台关系”为主题的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台湾、香港政治环境变化对港台关系的影响,港台关系的独特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如何维护港台关系稳定,如何继续发挥港台关系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等展开讨论。
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评社社长郭伟峰主持;评论员有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李剑诸、《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三策智库高级研究员郭一鸣、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陈耀桂。
与会者认为,港台关系非常重要,但现在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与变数,大陆涉港国安立法对港台关系一定有影响,但未必都是负面影响。与会者也认为,作为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维持宽松的港台关系很重要,并就如何维护和推动港台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首先进行了开场致辞。他指出,大陆决定制订“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台湾方面声称拟予抵制,甚至不惜要修改“港澳条例”。作为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港台关系何去何从成为了现在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必须解决的重大危机。
郭伟峰续指,当年“钱七条”的第七条,已经明确要求台湾方面不要在港台关系、澳台关系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台湾当局任何旨在插手港澳事务、干扰港澳贯彻实施“一国两制”,破坏港澳繁荣稳定的图谋和行动。这是大陆的港台关系政策底线,事实说明,台湾方面是注意了的,是认可了的,“港澳关系条例”的立法就证明了这一切。港台交往之所以能够形成机制化、制度化,说明台湾方面过去的态度是端正的。
郭伟峰认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并不是要替代大陆方面的政策,更不是要放弃“一国两制”,只不过是把政策化完善为法制化而已,以巩固一国,以稳定两制。2009年3月3日澳门《维护国家安全法》正式生效,至今为止对澳台关系有什么影响吗?没有。同样的,如果台湾方面无意插手香港事务,无意破坏“一国两制”,又何须对立法恐惧不安,又何须大动莫名肝火?
郭伟峰表示,作为致力推动港台关系健康发展的中评社、中评智库及香港的各个有关智库,都不愿意看到长期细心呵护的港台关系毁于一旦,在关键时刻必须发声,希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是非的方式来凝聚港台共识,继续维护港台关系。现在台湾方面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陷入僵局,港台关系已经大受打击,危若坠卵,要摧毁很容易,摧毁之后要按原来的状态重构就几乎没有可能。如果处理不当,港台关系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岸关系就一点点回旋空间都没有了,这个道理,凡有理性思维、以民为本的人都必须懂!火中取栗的思维和行为不可取!
三策智库高级研究员郭一鸣表示,反修例的暴力浪潮中是“台独”势力向香港输出“台独”理念的一次实践。涉港国安立法肯定会对“台独”、“港独”公开的合流起到遏止作用,但民进党不会放弃,仍会试图同化香港年轻一代,使之成为“台独”的支持者和同路人;并且利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舞台,争取“台独”在大中华地区的支持力量。“港独”和“台独”相互呼应,成为“台独”的一个外援力量,“台独”力量可能永续执政。
究竟应该如何应对?郭一鸣指出,外部环境来看,中美关系的走向有很多不明朗因素,最危险的因素即是特朗普的选情问题;若选情告急,特朗普很可能通过在中美关系上的大冒险来凝聚国内民意。一旦特朗普打“台湾牌”,蔡英文当局如何配合、配合到什么程度,都值得关注。从内部环境看,随着“港独”、“台独”合流,大陆应当积极维护“一国两制”,在“一国两制”下做出更亮眼的成绩,让国安立法之后的香港保持其金融、法治、廉洁等方面的国际排名,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另外,大陆应加强对“一国两制”成功经验的讲述,争取更多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一国两制”的认同。
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李剑诸分析了港台关系的外部因素。他表示,美国对涉港国安决定的反应十分强烈,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联合国际社会向中国外交施压、制裁香港官员、单方面取消香港特殊待遇等。但是美国没有能力去改变中国政府的态度和做法,也认识到了中国的决心和不可动摇的意志,于是美国寄望于集结西方阵营,希望起到阻吓作用,所以中美双方仍然处于博弈状态。李剑诸指出,特朗普频频出手,无非是为了选票,疫情加上美国的骚乱,增加了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未来的态势非常值得观察。
《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用四句话形容当前的港台关系,包括港台相近,两岸前沿;官方闷,民间热;交流有益,却难相往;唯松绑,见天日。他指出,港台关系拥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其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港台之间有天然相向的制度优势,但港台之间受制于多种因素,缺乏广乏的沟通和联络的机制。其次,港台关系近期出现了官方冷,民间热现象,香港近来连续不断的社会事件,影响中央对这一平台发挥对台作用的信任;相反,港台之间却因占中、反修例,加强了民间的往来。最后,两岸关系的定位决定了港台关系的走向,香港曾是两岸之间最重要的纽带,但是回归以后,香港在两岸及港台关系中发挥的优势在递减。蔡英文执政时期,港台关系更是趋保守乃至冰冻,久而久之,两地机构成为摆设,港台官方冷关系甚至在逐渐脱离。纪硕鸣认为,如果两岸走向对抗,香港没有处于对抗前线的本钱,但如果两岸能够和缓,那么香港可以成为和缓的空间,以港台交流先启步,探索两岸发展的新状态。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探讨了香港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的“脐带”作用以及“战略棋子”作用。香港的“脐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战略棋子”作用,则主要是大陆对台政策的一个策略方向。“脐带”作用主要是由两点构成:在香港是“钱七条”,这是大陆将香港放在了一个对台的特殊地位之上;而在台湾则是《港澳条例》,台湾也是把香港看做了一个特殊的、有别于大陆其他城市的存在。香港作为一颗“战略棋子”,意味着需要跟大陆方面实行相反的操作。刘澜昌认为,未来两岸的环境恶劣是一个大方向,两岸关系越紧张、越僵硬,香港“战略棋子”的作用反而更加要发挥,在此大方向下,一定要把香港作为一个“战略棋子”,继续运用“钱七条”的精神,使之在两岸关系中有一个缓冲的空间。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说,长期以来,香港与台湾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港台关系的价值,不在于其密切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而在于其在两岸关系中的特殊政治功能,即使在两岸隔绝的年代,两岸通过香港某种形式的间接接触或沟通,从未中断。港台关系在两岸关系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两岸人员往来的主要通道,两岸交流的平台、沟通的窗口、合作的桥梁等等。对此,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或者香港,都是肯定的。
但是,近年随着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台湾不断打“香港牌”,以及中美关系的恶化、大陆决定就香港涉国安问题立法等,港台关系面临许多变数与挑战。对此,罗祥喜提醒,台湾不要误判:第一,不要误判大陆落实港区国安法的决心;第二,不要误判大陆维护香港一国两制的决心,港区国安立法不是要实行一国一制,而是要更好地保障一国两制,相信很快会得到验证;第三,不要误判港台关系对台湾的重要性。罗祥喜认为,在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情势下,维持宽松的港台关系不但必要,而且也有可能,相关方面均有责任作出自己的努力。罗祥喜也建议,增加或放宽港台两地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精英的交流往来,增进了解,传递善意,增加互信,为维护和促进港台关系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陈耀桂认为,涉港国安法立法后,港台关系有“变”也有“不变”。“变”的方面在于,大陆通过“港区国安法”立法,堵塞漏洞,“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利用香港问题政治操作的空间将会变小。“不变”的地方在于:第一,规范港台关系的“钱七条”继续执行、台湾方面一度声称考虑停止全部或部分条文的《港澳条例》,预期也不会变,民进党当局最近一再修正立场。第二,大陆将“一国两制”在港澳实践作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示范,此一决心不变。第三,港台现有的各种民间交流交往,包括经济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基本不变。
陈耀桂表示,目前香港大势底定,反对派对大陆制定“港区国安法”的抗争力度不大;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反对势力在香港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能力将有所减少;西方制裁香港的行动雷声大雨点小,香港有条件度过危机。港台关系未来不悲观、也不乐观,官方层面的交往很可能继续停滞不前,但“官冷民热”,“港独”与“台独”还可能透过各种方式或渠道继续互动与汇流。只要美国继续打“香港牌”,台湾方面仍会迎合,继续介入香港政治与社会事件。这是港台关系未来最大的挑战。
论坛整理稿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
中评社香港6月9日电(记者 沈而忱 陈曦紫)6月8日,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邀请香港智库专家和资深媒体人,举办以“变局下的港台关系”为主题的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台湾、香港政治环境变化对港台关系的影响,港台关系的独特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如何维护港台关系稳定,如何继续发挥港台关系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等展开讨论。
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评社社长郭伟峰主持;评论员有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李剑诸、《超讯》杂志总编辑纪硕鸣、三策智库高级研究员郭一鸣、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陈耀桂。
与会者认为,港台关系非常重要,但现在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与变数,大陆涉港国安立法对港台关系一定有影响,但未必都是负面影响。与会者也认为,作为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维持宽松的港台关系很重要,并就如何维护和推动港台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