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吴秋北谈选举制度完善
中评社香港3月9日电(记者 沈而忱)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在两会期间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爱国者治港”该如何贯彻、区议员宣誓等问题作出剖析。吴秋北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如既往地强调“一国两制”,也强调了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在不同的时期,“繁荣稳定”有不同的内涵。特别是在过去两年,经过了“黑暴”,中央出手颁布《香港国安法》止暴治乱,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完善选举制度。这一系列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中央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决心。选举制度的完善在国家安全、社会安宁、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问答全文如下:
中评社:您认为选举制度的完善对香港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分别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吴秋北:完善选举制度最主要是防止“反中乱港”分子借助选举,无论是提名还是当选后的履职,来搞乱社会、“揽炒”香港。王晨副委员长在说明里也介绍得很清楚,要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我相信这能有效防范“反中乱港”分子在特区政府政权架构中担当重要的岗位。这样一来,香港就不会有政治的动荡,不会受到暴乱分子以及“反中乱港”分子颠覆政权的威胁。也就是说,从国家安全、政权安全、社会安宁方面考虑,选举制度的完善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保障作用。
经济民生方面,因为“反中乱港”分子没机会在议会中捣乱,搞恶意“拉布”和“揽炒”,瘫痪特区政府,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就有了土壤,香港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谋发展,重点地进行一些社会改革。包括解决房屋、就业问题在内的民生工作也会推进得更加顺畅。
中评社:王晨副委员长提到,要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您认为有香港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应该是怎样的?
吴秋北:“一国两制”确实是绝无仅有的,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香港特色。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一套选举制度就是香港需要的。这应该包含几个要素:第一,必须符合“一国两制”的宪制秩序,这个是最主要的。也就是说从选举的过程以及选举的结果来看,不会再出现挑战中央权威、挑战《宪法》及《基本法》权威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立法会、选委会、特区政府各部门等行使公权力的机构,必须要掌握在爱国者的手中。
第二,要充分体现香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色。按照“一国两制”的设计,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习近平主席2017年视察香港时指出,“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所以有香港特色的选举制度应该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规律,工商界人士进入立法会、选委会应该有所保障。
第三,要均衡参与。这就要求在立法会或选委会中,需要有各个界别的参与,各界别当选的人也要有代表性。比如刚刚提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商界人士必然会进入议会,但我们也要注意,香港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保有活力,必须关注民生。因此,劳工界人士也需要在立法会和选委会中有一定的比例。此外,金融界、各服务界都需要有代表参与,体现均衡参与的原则,互相配合地服务好香港市民、建设好香港这个家。
中评社:有观点认为选举委员会应该进行改革,减少区议员的席位,增加港区政协委员的席位。您认为选举委员会的改进是不是有必要?
吴秋北:选举委员会是行使公权力的,因此其组成人员,我们都要慎之又慎地考虑。现届区议会的选举是在暴乱冲击的背景下进行的,而且有一部分市民害怕受到黑暴的攻击不敢出来投票,所以有不少反中乱港分子在反对派的操弄下,当选了区议员,在十几个区议会里面公然反对《香港国安法》,还有不少人在区议会中宣扬“港独”。现届区议会可以说是乌烟瘴气。如果这些人去参与特首选举,他们的选举意图是什么?我们应该心里有数,不能过于天真。
这些人既然参与行使公权力,那就是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制之内如果存在忠诚问题的话,还能够选出一位真正爱国的特首吗?这些区议员在选委会中的资格是存疑的,亦是让人担心的。所以接下来选委会的组成,我们必须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人在特首选举的过程中反中乱港,以及宣扬“港独”。因此,我认为选委会也有改革的必要,要关注组成人员的资格问题,相关的制度也必须要有一些安排。
按照王晨副委员长的说明,选委会的改革首先是规模上的扩大,里面的界别可能也会做一些调整。另外一个就是职能增加,它可以提名立法会选举的参选人,也可以选出立法会的议员。有关增设席位,各方都有自己的建议。我认为,现在的选委会中,工商界的席位占了多数,劳工界的席位不够。因为整个香港有接近四百万的劳动人口,应该在选委会中有成比例的席位,达到均衡参与。
中评社:您在听取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对其中的涉港内容有何感想?
吴秋北:政府工作报告一如既往地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也强调了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这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在不同的时期,“繁荣稳定”有不同的内涵。特别是在过去两年,经过了“黑暴”,经过了《香港国安法》的颁布止暴治乱,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完善选举制度。这一系列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中央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决心。
另外,今年特别提到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相信在未来中央也会在这方面做工作。我注意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这包括中央全面管治权、国家安全、选举制度等方面,其中《基本法》第二十三条仍然没有本地立法,我认为这是要完善的地方之一。
《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进行整治活动,禁止香港的政治性组织和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虽然《香港国安法》对“勾结外国势力”的行径做出了规管,但在这方面不如第二十三条细致。因此我认为第二十三条立法是需要继续推动的,要堵塞国家安全方面的漏洞,这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一部分。
中评社:中央近来多次强调“爱国者治港”原则。您认为落实“爱国者治港”的重要性是什么?
吴秋北:习近平主席在听取林郑特首述职后强调了“爱国者治港”;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日前发表讲话,也谈到了“爱国者治港”。我觉得这是一种正本清源,也是一锤定音,再次确认了香港必须要确立“爱国者治港”原则,这个原则亦必须要落到实处,要通过整个制度的建立把它落实。过去,我们假定所有参选的以及参与治港的人士都是爱国者,但是经过非法占中、旺角暴乱、19年的颜色革命等社会事件,部分公职人员参与到暴乱当中,搞揽炒、搞颠覆、搞“港独”,这凸显了现在我们选举制度的一些漏洞。这给我们一个警示。
所以我觉得近来中央的强调,及时地点醒了我们,让我们考虑进一步落实“爱国者治港”,确保香港的所有公职人员、议员等治港人士以及参选人都是爱国者,都拥护《基本法》、都效忠特区。对比反对派无差别地揽炒香港、破坏香港发展,只有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的经济才能得以发展,民生才能得以解决,“一国两制”才能得以行稳致远。
中评社: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香港现行的选举制度主要存在哪些缺陷?
吴秋北:选举的制度和具体规定应该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有所改变。如果没有19年的暴乱,还凸显不出香港整个选举制度的一些漏洞。我们看见反对派搞所谓的“初选”,以及企图通过选举来宣扬“港独”,揽炒香港,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关注以爱国者为主体的香港人来治理香港,这样一个原则能不能够得到落实。
一般而言,选举制度有一个前提,就是假设所有参选的人都是爱国的。回顾邓小平先生的说法,“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无论任何国家或地区,无论当地有多少各种各样的政党,它们也有这个同样的前提,参选人要爱自己的国家。香港不是一个国家,香港是一个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因此在香港的选举中,参选人必须要要拥护国家,不可能因为“一国两制”而有例外。
暴乱以来凸显的这些漏洞,我们必须要予以堵塞。在《香港国安法》颁布之后,香港社会面临着拨乱反正、由乱转治的新要求,需要建立起与“一国两制”更加适应的制度和机制。所以我觉得堵塞有关的漏洞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评社:“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应该如何在选举中得以体现?怎么样能够确保“入闸”的人都是爱国的?
吴秋北:现在的制度是假设所有人爱国,换句话说,它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最近出现了一些奇怪言论,反对派号称要瘫痪政府运作、否决《财政预算案》等重要议案、逼迫特首解散立法会等等。这些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在19年的暴乱中,一些宣扬“港独”的区议员不是成功当选了吗?现任的立法会议员不是明目张胆地勾结外国势力,试图让外国制裁香港、制裁国家吗?所以选举制度必须要防范这种情况出现。参选人在一段时间内的言行举止,都必须有人来审查,甄别是否有不拥护国家、不效忠特区、违反香港繁荣稳定的言行,确保参选人不会在选举的过程中或者当选之后宣扬“港独”、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
港澳办常务副主任张晓明曾指出,“爱国爱港者治港,反中乱港者出局”,很明确地说明瞭反中乱港分子不能有任何机会进入治港体系,他们是必须要出局的。习主席会见林郑特首的时候,也反复强调了“爱国者治港”。我认为习主席重申“爱国者治港”是为了指出,香港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爱国者治港”为前提。只有由爱国者来管治香港,他才会维护《宪法》及《基本法》的权威,才会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发展利益,才会解决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达致长治久安。
所以“爱国者治港”是一把总钥匙。我觉得习主席及张晓明副主任的强调就是给我们一个提示,将来我们的选举制度要加入相关的规定,保证选出来的、参与到管治团队里面的都是爱国者。
吴秋北:人大常委会决定针对的是已经宣誓过的议员或者现任的议员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就是之前存在的一些漏洞。相关决定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接着特区政府便要进行本地立法,使《基本法》第104条有关宣誓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
全国人大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的解释中明确指出,宣誓人作虚假宣誓或者在宣誓之后从事违反誓言行为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那么法律责任是什么呢?香港需要对此作出本地立法。除了违反原则性规定的现任议员要被剥夺资格之外,将来参选的,或者是准备进入议会的这些人,也需要有条文对他们的资格作规范。
因此,去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和进一步改革选举制度是不同层面的举措。前者对现任的公职人员作出约束;后者对即将成为公职人员的做出约束,并且确保想要参与选举的人士是合格的参选人。
中评社:未来工联会将如何协助推进“爱国者治港”这一原则在香港的贯彻?
吴秋北:工联会与特区政府的关系是八个字:支持合作、批评监督。韩正副总理充分肯定了工联会的工作,称赞工联会是爱国爱港的主力军、“一国两制”实践的同盟军。所以在推进“爱国者治港”方面我们肯定会支持特区政府建立一套机制来确保“爱国者治港”的实施。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做好群众工作。工联会是一个劳工组织,也是一个群众组织。我们长期做凝聚民众的工作,群众基础比较强,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万的会员。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高举“爱国爱港”这一面旗帜,加入参与工联会活动的市民,都是拥护这一原则的;工联会的各个属会,也都是拥护工联会的会章理念的。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令“爱国者治港”有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
中评社:特区政府提出修例,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安排,包括规定区议员必须宣誓,并列明违反誓言的处理机制和法律后果。您怎么看对宣誓制度的完善?
吴秋北:香港政府根据中央的精神进行本地立法,这是必须的,特别是《基本法》第104条经过人大释法,以及《香港国安法》颁布之后,中央为香港立下了一些政治规矩,划了一些政治底线。这些规矩和底线需要通过本地立法来执行。也就是说我们的法律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现在区议会的乱象也是有目共睹,部分区议员公然挑战“一国两制”的底线,公然宣扬“港独”,这都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必须要经过立法来确保区议员是符合法律的要求的。另外,此前已经被选举主任取消参选资格的,根本就没有资格继续担任区议会,这个漏洞也必须要尽快堵塞;对这些人士,也要严肃处理。
吴秋北:其实所谓疑虑就是一批反中乱港分子一直在抹黑中央,抹黑特区政府,声称这些改变会剥夺一些人的选举权利或者被选举权利。我觉得特区政府必须要讲清楚,我们的选举制度改革或者是对选举制度的新安排,是为了确保香港能够有一些真正为市民服务、真正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人当选。如果所有的参选人,都能够效忠特区、拥护《宪法》和《基本法》,都符合相关的参选要求,那么市民的选举权和候选人的被选举权,完全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中央立了一些原则,具体的执行还是靠香港来落实,这就包括跟市民做好解释工作,排除相关疑虑,并对反对派的不实言论进行驳斥。
中评社:您今年带了什么议案上两会?
吴秋北:今年的议题集中在国家的发展,以及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上。“十四五”规划是我国一个新的发展蓝图,我们比较关注香港如何更加好地融入其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如何在国家发展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等。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民生的劳工组织,我们当然也会关注民众能否分享到国家发展的成果。具体来说,我们会关注几个问题。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传染病联防联控的机制能否建立。因为目前没有相关的联防联控机制,使得香港和内地对于疫情防控的方法和成效也有很大不同,导致时隔一年,香港仍然无法与内地正常往来。如果联防联控的机制能够建立,香港就能更好地把握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带动香港的整体发展。任何一个中国的城市,都在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以及防疫力度的保障。香港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却因为疫情的关系无法共同发展,这非常遗憾。因此大湾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有很强的迫切性,香港市民也非常关切这个问题。另外,港人在大湾区的生活,包括养老、就医、就学,以及青少年的发展等方面也有相关建议。同时我对早前提出的部份建议会持续跟进,不断完善。
中评社香港3月9日电(记者 沈而忱)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在两会期间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爱国者治港”该如何贯彻、区议员宣誓等问题作出剖析。吴秋北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如既往地强调“一国两制”,也强调了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在不同的时期,“繁荣稳定”有不同的内涵。特别是在过去两年,经过了“黑暴”,中央出手颁布《香港国安法》止暴治乱,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完善选举制度。这一系列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中央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决心。选举制度的完善在国家安全、社会安宁、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问答全文如下:
中评社:您认为选举制度的完善对香港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分别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吴秋北:完善选举制度最主要是防止“反中乱港”分子借助选举,无论是提名还是当选后的履职,来搞乱社会、“揽炒”香港。王晨副委员长在说明里也介绍得很清楚,要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我相信这能有效防范“反中乱港”分子在特区政府政权架构中担当重要的岗位。这样一来,香港就不会有政治的动荡,不会受到暴乱分子以及“反中乱港”分子颠覆政权的威胁。也就是说,从国家安全、政权安全、社会安宁方面考虑,选举制度的完善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保障作用。
经济民生方面,因为“反中乱港”分子没机会在议会中捣乱,搞恶意“拉布”和“揽炒”,瘫痪特区政府,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就有了土壤,香港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谋发展,重点地进行一些社会改革。包括解决房屋、就业问题在内的民生工作也会推进得更加顺畅。
中评社:王晨副委员长提到,要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您认为有香港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应该是怎样的?
吴秋北:“一国两制”确实是绝无仅有的,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香港特色。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一套选举制度就是香港需要的。这应该包含几个要素:第一,必须符合“一国两制”的宪制秩序,这个是最主要的。也就是说从选举的过程以及选举的结果来看,不会再出现挑战中央权威、挑战《宪法》及《基本法》权威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立法会、选委会、特区政府各部门等行使公权力的机构,必须要掌握在爱国者的手中。
第二,要充分体现香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色。按照“一国两制”的设计,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习近平主席2017年视察香港时指出,“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所以有香港特色的选举制度应该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规律,工商界人士进入立法会、选委会应该有所保障。
第三,要均衡参与。这就要求在立法会或选委会中,需要有各个界别的参与,各界别当选的人也要有代表性。比如刚刚提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商界人士必然会进入议会,但我们也要注意,香港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保有活力,必须关注民生。因此,劳工界人士也需要在立法会和选委会中有一定的比例。此外,金融界、各服务界都需要有代表参与,体现均衡参与的原则,互相配合地服务好香港市民、建设好香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