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充分认识中美矛盾的复杂性
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 李娜)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人大重阳举办的“重新认识美国”系列直播中分享了他对“中美矛盾的复杂性及发展前景”的看法。他表示,中美矛盾不能简单理解为贸易摩擦,它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霍建国主要从四方面分析要充分认识中美矛盾的复杂性。第一,在双边矛盾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复杂性,简单地概括,它既存在于双边不同领域,同时在多边上也体现了矛盾的交织发展。举例来说,中美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这是客观事实,而美国坚持以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中国占了便宜。实际上,贸易是互通有无的过程,是互利共赢的结果。这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也可以拿出很多的例子进行证明。
在科技合作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经常用“偷”来形容中美之间的技术合作,实际上他根本拿不出证据,口说无凭。
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美国与中国也存在差异。在认识上美国始终认为中美贸易存在不公平竞争,所以美国就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干预或者制裁,如启动“301调查”给中国扣上不公平竞争的帽子,加征关税,打压中国的出口优势;以实体清单限制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引用《国防生产法》对一些企业进行“长臂管辖”,等等。
对于美国鼓吹的“脱钩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都是不可行的,因为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分工日益精细,其中欧美跨国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特朗普政府一味鼓动美资撤离中国,企业外迁,现实上看对我外向型经济发展还是有影响的,此外美方一再要求中国加速开放金融市场,其中也存在潜在的风险。种种矛盾手段的背后,凸显了美国的恐慌。
第二,在国际多边场合的冲突和矛盾。在国际多边的场合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冲突和矛盾。在全球化问题上,分歧就很突出。实际上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主要是来自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影响。目前,疫情使得逆全球化有所上升,各国更加强调主权安全,事实上在封闭隔离的情况下对全球化本身就是不利的。
在产业链合作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强调脱钩论,推动加快产业链脱钩。其实,主要是想把中国排斥在国际产业链之外,以实现以北美为主的高端产业链条的长期垄断优势。而中国强调的是合作,坚持互利合作,互通有无。这就产生了新的分歧,美国不能容忍中国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对全球的产业链的主导,所以要采取对华限制手段,鼓励尽早同中国脱钩。
在地缘政治问题上,也存在不协调和对抗性的一面,如朝鲜问题、伊朗问题等方面。近期发生的世界卫生组织断供的事件,也体现出美国在全球抗疫方面的不配合及不协调。
第三,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研判。从中美双边和多边的摩擦来看,很多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冲突,需要我们做出研判。对于现在的中美关系来讲,已经处在冰点。而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规模非常巨大,脱钩是肯定不现实的,但贸易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作用在减弱。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对于美方强调的脱钩论,我认为一方面取决于美方的推进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我们的应对之策,如果我们能够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保持外商在华投资的平稳运转,并可获得可观的利润,那么脱钩论将不可能奏效。这是因为,政治决断无法替代商业企业、公司的行为。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中美之间是保持竞争合作的关系还是对抗竞争的关系,或者说不断走向脱钩,甚至走向新冷战?显然,美国选择的是对抗竞争。而中国对此有着更清晰客观的认识,即认为中美之间应该是有竞争,也有合作。所以,我们还是强调合作为主。竞争合作是一种状态平衡,避免双方走向对抗,更不会走向新冷战,这也是中国公开对美国的态度。那么,中美之间能否保持竞争合作的状态?对于此,需要正视现实,通过不断的沟通稳定现状。当然,我们也要注意美方挑起的新矛盾。当触碰底线时,也不能容忍,一切以维护主权和国家利益为优先。
第四,认清中美矛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面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态势,我们要认清其中的复杂性,既有双边之间的一些矛盾,又有国际多边场合理念上的冲突;既有经济贸易,还有科技、投资交织在一起的问题。短期来看,这些矛盾如处理不好,肯定会对我国发展和科技进步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我认为矛盾的转化将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即中美力量对比的转化。如中国能够保持政策定力,实现经济的稳中有进,保持我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出问题的肯定在美国方面,所以说现在比的是耐力。
现阶段对我们来说更需要的是提高对美保持接触和沟通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的周旋水平和能力以及驾驭复杂环境的能力,在矛盾中加强沟通和理解,在对抗中寻求转危为安的可能,实际上说透了仍是要坚持斗而不破的原则,体现周旋的艺术和水平,这是最关键的,也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
中评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 李娜)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人大重阳举办的“重新认识美国”系列直播中分享了他对“中美矛盾的复杂性及发展前景”的看法。他表示,中美矛盾不能简单理解为贸易摩擦,它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霍建国主要从四方面分析要充分认识中美矛盾的复杂性。第一,在双边矛盾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复杂性,简单地概括,它既存在于双边不同领域,同时在多边上也体现了矛盾的交织发展。举例来说,中美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这是客观事实,而美国坚持以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中国占了便宜。实际上,贸易是互通有无的过程,是互利共赢的结果。这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也可以拿出很多的例子进行证明。
在科技合作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经常用“偷”来形容中美之间的技术合作,实际上他根本拿不出证据,口说无凭。
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美国与中国也存在差异。在认识上美国始终认为中美贸易存在不公平竞争,所以美国就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干预或者制裁,如启动“301调查”给中国扣上不公平竞争的帽子,加征关税,打压中国的出口优势;以实体清单限制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引用《国防生产法》对一些企业进行“长臂管辖”,等等。
对于美国鼓吹的“脱钩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都是不可行的,因为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分工日益精细,其中欧美跨国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特朗普政府一味鼓动美资撤离中国,企业外迁,现实上看对我外向型经济发展还是有影响的,此外美方一再要求中国加速开放金融市场,其中也存在潜在的风险。种种矛盾手段的背后,凸显了美国的恐慌。
第二,在国际多边场合的冲突和矛盾。在国际多边的场合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冲突和矛盾。在全球化问题上,分歧就很突出。实际上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主要是来自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影响。目前,疫情使得逆全球化有所上升,各国更加强调主权安全,事实上在封闭隔离的情况下对全球化本身就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