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全面执政罢韩成功 非关民主进步
不少人认为,台湾首度成功地罢免了“直辖市长”,乃是人民展现了民主的成就与进步。但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运作与公民的民主文化是否成熟,观察与衡量重点并不是选举或罢免投票的结果,而应是整个办理选务程序和相关人争取民众支持的过程中,采取了合法与公平正当的手段。易言之,即使在西方民主国家,判断民主与否的标准即是看程序和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
以台湾这次的罢免高雄市长而言,在“中央”由民进党全面执政下,轻易地罢免掉在野党的地方首长,就不能够单以结果来证明这是成熟民主的表现。相对来说,如果公民罢免掉的“直辖市”市长,其为“中央”全面执政的政党所推荐而获得当选,这就极可能具有台湾的民主文化已趋成熟的意义,而为台湾民主政治发展写下了新篇章。
尽管《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直辖市长”上任未满一年不得提出罢免,但罢韩团体早在韩国瑜就任之初,以及韩国瑜打算参选“总统”起,就已展开了罢免案的筹备。同时,以罢韩团体提出的罢免理由来看,实质上也只有韩国瑜又再参选“总统”这项理由,才为符合事实。换言之,这次提出罢免案的本质是政治斗争,并不是韩国瑜的施政或个人操守出了大问题。
1981年时,属于高雄县地方派系“白派”的蔡明耀当选高雄县长,在他才就职之时,就已传出属“黑派”的派系竞争对手,将要发动罢免。然而,当时的选举法规亦有就任未满一年不得罢免之规定,但“黑派”人士则早已酝酿与筹备,并随着县长就任快满一年前更加积极运作。只不过,当然通过罢免的门槛很高,需要投票率至少达到有投票权人数的50%以上,要想通过罢免案并不容易。
民选首长有其任期,理由在于民意的趋向既可能改变,若在任期间的施政不能体察民意趋势,下次选举的结果就是换人做。因此,任期制度本身即具有罢免的意义与效果,因而真正成熟的民主国家几乎没有罢免制度,更没有只因为党派政治立场的不同,在施政没有缺失的情形下就发动罢免。
事实上,在台湾的现行制度下,罢免权的行使愈普遍和成功,其实愈显示这社会缺乏正常实施民主政治的条件基础。尤其,“中央”全面执政的政党对在野党在地方执政的市长发动罢免,即使在此“国家”机器的动员和操作下通过了罢免,其反映出来的更非民主文化的进展与素养,而是“国家”机器对打压异己的能量。
不少人认为,台湾首度成功地罢免了“直辖市长”,乃是人民展现了民主的成就与进步。但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运作与公民的民主文化是否成熟,观察与衡量重点并不是选举或罢免投票的结果,而应是整个办理选务程序和相关人争取民众支持的过程中,采取了合法与公平正当的手段。易言之,即使在西方民主国家,判断民主与否的标准即是看程序和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
以台湾这次的罢免高雄市长而言,在“中央”由民进党全面执政下,轻易地罢免掉在野党的地方首长,就不能够单以结果来证明这是成熟民主的表现。相对来说,如果公民罢免掉的“直辖市”市长,其为“中央”全面执政的政党所推荐而获得当选,这就极可能具有台湾的民主文化已趋成熟的意义,而为台湾民主政治发展写下了新篇章。
尽管《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直辖市长”上任未满一年不得提出罢免,但罢韩团体早在韩国瑜就任之初,以及韩国瑜打算参选“总统”起,就已展开了罢免案的筹备。同时,以罢韩团体提出的罢免理由来看,实质上也只有韩国瑜又再参选“总统”这项理由,才为符合事实。换言之,这次提出罢免案的本质是政治斗争,并不是韩国瑜的施政或个人操守出了大问题。
1981年时,属于高雄县地方派系“白派”的蔡明耀当选高雄县长,在他才就职之时,就已传出属“黑派”的派系竞争对手,将要发动罢免。然而,当时的选举法规亦有就任未满一年不得罢免之规定,但“黑派”人士则早已酝酿与筹备,并随着县长就任快满一年前更加积极运作。只不过,当然通过罢免的门槛很高,需要投票率至少达到有投票权人数的50%以上,要想通过罢免案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