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第270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70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6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国民党未来走向、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完全统一是两岸关系最高宪制原则》、《台海变局下民进党的“台独”困局及其风险》和《未来四年台海局势风高浪急》三篇文章。
在《完全统一是两岸关系最高宪制原则》一文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田飞龙表示,两岸的完全统一并不排斥甚至日益依赖“非和平方式”,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台工作的战略判断、制度调整、技术储备与国际公关等方面必须提出更高要求,也需要更加从容灵活地对两岸人民进行积极说理和动员,创造最有利于“最小代价”完成两岸统一及“最有创造性”开展统一后转型正义与精细治理的制度、政策与管治人才基础。如果不可避免的短暂阵痛是分娩新生的必经环节的话,国家完全统一的有机生命原理与母性孕育新生命的自然原理异曲同工。当大陆政府负起真正的国家完全统一实践责任,当两岸人民日益想通了“维持现状的和平”不是真正的稳定性和平,从而凝聚共识追求完全统一下的永久和平,两岸复归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历史神圣事业就必然显露曙光,水到渠成。
《台海变局下民进党的“台独”困局及其风险》一文的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鹏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台海地区也似乎面临着1979 年以来最大的变局。过去四年,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破坏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进行各种“台独”分裂活动,煽动两岸民意的对抗,导致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更为严重的是,民进党当局认为中美关系恶化是其推进“台独”分裂进程的历史性机会,加大了与美国勾连的力度, 企图借助美国的支持来为抗衡大陆壮胆,并在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上实现“突破”。近一段时间以来,岛内外的“台独”分裂势力又开始鼓噪“正名”“制宪”“公投”等激进“台独” 活动,台海局势面临着巨大风险。但笔者认为,如果从历史视角和着眼长远来看,民进党已经深陷“想独而不敢独,谋独而不能独,称独而不是独”的“台独”困局之中,当前台湾当局和岛内其他“台独”分裂势力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作“困兽犹斗”的最后挣扎。在当前国际格局处于大变革大分化大调整,中美关系面临40 年来最大变局,台海局势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认清台海变局背后的规律和实质,揭露认清民进党“台独”行径的本质,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大势,坚定对两岸必然统一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防范由于台湾当局误判形势和侥幸心理,以及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挑战。
在《未来四年台海局势风高浪急》一文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民进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先才表示,蔡英文第二任期开启,未来四年在民进党继续执政下,两岸对抗加剧,民共无法沟通, 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两岸对抗或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常态,无法避免。未来如果美国无视大陆方面的警告,继续在台湾问题上加码,包括邀请蔡英文访美等冲撞台海局势的冒险举动,有可能会直接引爆台海最大的危机事情。上一次的1996 年台海危机之爆发就是因为美国的介入所致。相信未来,不管是民进党方面的试探,还是美国方面的挑衅,只要触及到北京的台海底线,必然会引发北京的强烈反制。新的台海危机绝对不会亚于之前的烈度与强度,未来会如何发展值得观察。
本期“智库视野”栏目刊发了《台湾的ECFA 困局与应有的放大格局》一文。该文作者——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东吴大学商学管理讲座教授高孔廉和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表示,台湾当务之急,不应只是想要持续ECFA,更要尽速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让已签署的服贸协议生效,并尽速展开货品贸易协议的协商。拼图完整的自贸协议,唯有如此才能放大格局,与他国商洽自贸协议,并进入区域经济整合组织,加入RCEP 及CPTPP,台湾才有机会走向世界,避免被边缘化。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格局的“变”与“不变” 》和《新冠疫情加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篇文章。
《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格局的“变”与“不变” 》一文的作者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乌力吉表示,此次疫情大大加剧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美国政府和国会内部少数极端鹰派和反华派,和部分右翼媒体沆瀣一气,肆意甩锅,对中国造谣抹黑,妄加指责中国隐瞒疫情, 并将矛头指向中国政治体制,煽动所谓对中国进行追责和索赔的问题,拼命推动中美两国全面脱钩,宣扬、推动新冷战,进行政治动员、制造社会舆论。双方民众之间随之滋生厌恶情绪, 这成为疫情对国际战略关系领域最为负面的影响。
《新冠疫情加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文的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须隆表示,新冠疫情充分暴露了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用,加剧了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资本利益与人民利益、强权利益与平权利益之间的矛盾,加速了对全球化的反思与调整。一个积极的趋向是,对发展过快过猛和失衡的全球化进行纠偏,以实现新的利益平衡。一个消极趋向是,出于“选举政治”和大国战略竞争的考虑,反全球化力量乘“疫”兴风作浪,违背经济规律,变本加厉地推行经济问题安全化、政治化和战略化,加快开历史倒车,人为地扭曲和阻碍经济全球化。
《拜读“傅莹对话基辛格”后之心得与感言》一文指出,关于中美之间是否会有战争爆发的可能,虽然傅莹与基辛格都认为不太可能。傅莹的理由是经济全球化。基辛格虽然认为目前世界大国之间相互作战的可能性不大,但担忧风险犹存。关于此问题,我觉得有两个在理论上很重要的观点,应该明确提出:其一是今日大国间如有战争,一定会牵涉到最后动用核武器。国际问题专家在研究 [ 吓阻 ] 问题上,指出在冷战期间用核武器赫堵已有100% 的成功率。而19 世纪传统武器时代,吓阻只有38% 的成功率。所以, 由于核武器战争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故在中美两国同样拥有核武器的状况下,会不会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应该是迹近于零。
《试析全球“战疫”及其对世界政治的深刻影响》一文表示,未来的全球治理将首先宣导世界各国,不论种族民族、不论贫富大小、也不论先进落后,一律平等原则;二是将充分发挥联合国、G20 等普遍性国际组织的主导作用;三是治理重点在于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跟紧世界发展步伐, 同时宣导均衡发展、绿色发展、节约型发展;四是宣导“地球村”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宣导国际和平、反对战乱、世界各国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和平与发展难题、以及共同应对类似“新冠病毒”肆虐这样的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
《特朗普“甩锅中国”的选战谋略与保台策略》一文认为,特朗普最近打出的选战策略,跟蔡英文年初的“抗中保台”越来越像,都是“草船借箭” 的模式,就是把矛头对准中国大陆。所不同的是蔡英文是采取“单边主义”的单打独斗方式, 而特朗普打的是“多边主义”的群斗方式,希望藉由疫情一举把中国打趴在地。除了“抗中”策略之外,特朗普政府还有另一套的“保台”策略。其实,从特朗普上台以后就不断的释出许多对台善意。而这次的“保台”策略,主要呈现在:地缘战略“保台”、多边行动“保台”、军事动作“保台”等三种。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台湾大学教授黄光国的《新自由主义瘟疫与美国的民主衰败 》一文。该文指出,著名的语言心理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接受DiEM25电视台访问时表示:当下人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利用被隔离的这段时间,仔细思考“我们想要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浅析“台独民粹主义”的特征、形态及对策思考》和《大疫下的两岸关系观察》两篇文章。
《浅析“台独民粹主义”的特征、形态及对策思考》一文表示,为打压“台独民粹主义”的倡狂势头,加快两岸统一的步伐,可以同时抓两手,一手抓15 年前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的升级版。对“准法理台独”与“释宪台独”等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与宣示。进一步阐明台岛内外最为关切的大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红线。另一手更为重要,要适时、尽快颁布实施《中国统一法》。
《大疫下的两岸关系观察》一文指出,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民进党当局乘机大做文章,“借疫谋独”,竭力争取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谋求两岸“国与国”的对等地位,区别、对立、隔绝两岸。为达目的,其冷酷无情对待大陆防疫抗疫工作,污蔑指责,落井下石,毫无同胞之情;防疫政治化,对大陆严防死守,对美欧等西方国家一度形同虚设,明显的双重标准、不同待遇;甚至防疫不忘“倚美抗陆”,与美遥相呼应、沆瀣一气。如此卑劣的做法使得原本低迷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台海爆发冲突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民进党当局对“26 条措施”之反制与局限》一文,该文旨在分析“26 条措施”对台政策意涵,国、民两党依据其政党利益对“26 条措施” 争辩,及探讨民进党与其当局对“26 条措施”之批判,最后则是提出初步结论。本文以为民进党批判大陆当局提出“26 条措施”,试图介入台湾选举之说有其局限性。这固然对深绿选民具有些微宣传之用,然更重要是,民进党当局应提出有效对策因应之,一味反制批判恰恰凸显其两岸治理能力及政策工具之匮乏。
《香港政治发展“台湾化”现象思考》一文表示,香港和台湾这两个中国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区,一直以来有着紧密的关系。近年来,香港社会政治发展呈现出与台湾相似的特点,台湾民主化带来的政治乱象在香港浮现并愈演愈烈,同时台湾对香港介入渗透显着增强,对香港的影响突显。这种香港政治发展“台湾化” 现象值得研究。
《勇挑“第一家园”重担——福建自贸区成立五周年涉台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表示,福建自贸区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政策创新、资源配置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率先让台湾同胞享有大陆发展的机遇”以及“同等待遇”的指示精神,结合31 条、26 条的颁布以及福建76 条的实施,以建构两岸融合发展制度为重点,推动两岸合作向高端要素(高科技、金融服务、人才流动等)领域拓展,为有效破解当前两岸交流障碍、促进两岸民众直接交流、全面建构台胞登陆的“第一家园”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闽台间以自贸区为载体创新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推进闽台经济合作的水准与层次,扩大自贸区的发展空间,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更好的实现两岸融合发展。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江启臣如何带领国民党重新“启程”?》和《健康丝绸之路:中国与南方国家的医疗外交》两篇文章。
《江启臣如何带领国民党重新“启程”?》一文表示,当务之急,国民党要重振雄风,前提就涉及到了国民党的核心理念。如果没有核心理念, 或者说核心理念缺乏吸引力,不能争取社会主流的认同,年轻人甚至不参与,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台湾前途的关键在于维护好两岸关系,两岸政策也本是国民党的优势所在。抛弃“九二共识”将是国民党真正悲剧,历史上认同“九二共识”才赢来两岸发展最好时机,一旦抛弃“九二共识”,错拿解药当毒药,也损坏了两岸发展基础。
《健康丝绸之路:中国与南方国家的医疗外交》一文指出,中国大陆对其他国家的医疗外交,与其说是刻意所为,还不如说是出于紧急情况,强调中国对于医疗合作的多样性与潜力。不可否认,中国大陆拥有丰富的资源,无论怀疑论者或批评者如何叙述,大规模的医疗人道主义亦被视为较为成功的锐实力战略。倘若将医疗与外交连结一带一路政策,反而可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大陆对外医疗合作的倡导者。实际上, 一带一路倡议也包含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项目,并致力于各国间人员培训与医学交流。
本期“思想者论坛”栏目刊登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联合举办的“思想者论坛:疫情冲击下的中日韩合作”全文。是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王键主持,邀请了众位专家学者就疫情冲击下的中日韩合作展开了深入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0年6月号,总第270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70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6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国民党未来走向、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完全统一是两岸关系最高宪制原则》、《台海变局下民进党的“台独”困局及其风险》和《未来四年台海局势风高浪急》三篇文章。
在《完全统一是两岸关系最高宪制原则》一文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田飞龙表示,两岸的完全统一并不排斥甚至日益依赖“非和平方式”,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台工作的战略判断、制度调整、技术储备与国际公关等方面必须提出更高要求,也需要更加从容灵活地对两岸人民进行积极说理和动员,创造最有利于“最小代价”完成两岸统一及“最有创造性”开展统一后转型正义与精细治理的制度、政策与管治人才基础。如果不可避免的短暂阵痛是分娩新生的必经环节的话,国家完全统一的有机生命原理与母性孕育新生命的自然原理异曲同工。当大陆政府负起真正的国家完全统一实践责任,当两岸人民日益想通了“维持现状的和平”不是真正的稳定性和平,从而凝聚共识追求完全统一下的永久和平,两岸复归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历史神圣事业就必然显露曙光,水到渠成。
《台海变局下民进党的“台独”困局及其风险》一文的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鹏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台海地区也似乎面临着1979 年以来最大的变局。过去四年,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破坏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进行各种“台独”分裂活动,煽动两岸民意的对抗,导致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更为严重的是,民进党当局认为中美关系恶化是其推进“台独”分裂进程的历史性机会,加大了与美国勾连的力度, 企图借助美国的支持来为抗衡大陆壮胆,并在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上实现“突破”。近一段时间以来,岛内外的“台独”分裂势力又开始鼓噪“正名”“制宪”“公投”等激进“台独” 活动,台海局势面临着巨大风险。但笔者认为,如果从历史视角和着眼长远来看,民进党已经深陷“想独而不敢独,谋独而不能独,称独而不是独”的“台独”困局之中,当前台湾当局和岛内其他“台独”分裂势力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作“困兽犹斗”的最后挣扎。在当前国际格局处于大变革大分化大调整,中美关系面临40 年来最大变局,台海局势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认清台海变局背后的规律和实质,揭露认清民进党“台独”行径的本质,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大势,坚定对两岸必然统一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防范由于台湾当局误判形势和侥幸心理,以及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