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台胞关注《反分裂国家法》
众多在厦台商、台青、台胞第一时间关注会议的召开,他们通过往来两岸、深耕大陆的切身感受表达心声:《反分裂国家法》不只是“法”,更是“情”,两岸同胞应携手反对“台独”,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于2005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其中明确了“五个鼓励和推动”及“平等协商和谈判”六大议题的法制化,《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充分体现了“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诚意,体现了“尽最大努力维护广大台湾同胞福祉”的善意。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1995年就“登陆”发展,25年来他见证着大陆始终积极地为两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从“31条”到“26条”,再到近期助力台企复工复产的“11条措施”,他也真切地感受到大陆始终关心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反分裂国家法》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也坚定了台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反分裂国家法》中的“五个鼓励和推动”涵盖了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才有更多发展机遇。”厦门北站青创基地主任助理何惠菁表示,她所服务的基地致力于打造两岸研学品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尤其我们每年通过台湾的机构、学校、旅行社等推广两岸研学、文旅版块,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两岸和平互信的基础上。”
曾是直排轮速滑世界冠军的台湾桃园青年廖彦胜,也是在大陆找到了新的发展轨道。他2013年退役之后来到大陆,成为一名轮滑教练员,并在2017年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体育教育咨询公司,“大陆的发展空间大,未来希望引进更多的台湾运动员、教练员来到大陆,以体育教育的方式,在大陆推广轮滑专业技术,进而与世界接轨。”
作为金门人的厦门市思明区个体私营商会台商分会会长黄启璋,更是见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金门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15年前,两岸还未直接通邮、通航、通商,15年后的今天,金门的经济在‘三通’之下,天差地别。”黄启璋说,正是从大陆到金门旅游购物的游客带动了金门的经济,如果两岸交流停顿,对金门经济是巨大打击,“如今晋金已经成功通水,我们希望未来‘新四通’能尽早实现。”
在29日举行的《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发表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反分裂国家法》的重要作用,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黄启璋直言,《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是对“台独”势力的严正警告,使遏制“台独”有法可依,“同时,《反分裂国家法》不只是‘法’,更是‘情’。”
“《反分裂国家法》一个重要立场是,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应该多合作、多交流,不应该对立。”厦门海沧区台胞社区主任助理符坤龙说,两岸携手努力、打造更好的未来,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但民进党当局站在台湾同胞利益的对立面,恐吓滥罚在大陆发展的台胞,此前符坤龙等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就被民进党当局处10万元罚款,并要求尽速离任。
“不管民进党当局怎么阻碍,我和其他很多台湾青年还是会坚持留在大陆,在大陆发展是我们的人生规划。”符坤龙坚信,不论是把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移植到大陆,推动乡村振兴,还是为宗亲交流搭建平台,增强两岸历史文化认同,他们正在做的,是对两岸交流发展有益处的事情。
“如果两岸越走越远,就没有共同发展的机会。《反分裂国家法》也让我们看到,两岸必须要统一,这是一定要坚持的。”符坤龙说。
众多在厦台商、台青、台胞第一时间关注会议的召开,他们通过往来两岸、深耕大陆的切身感受表达心声:《反分裂国家法》不只是“法”,更是“情”,两岸同胞应携手反对“台独”,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于2005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其中明确了“五个鼓励和推动”及“平等协商和谈判”六大议题的法制化,《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充分体现了“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诚意,体现了“尽最大努力维护广大台湾同胞福祉”的善意。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1995年就“登陆”发展,25年来他见证着大陆始终积极地为两岸交流合作创造条件;从“31条”到“26条”,再到近期助力台企复工复产的“11条措施”,他也真切地感受到大陆始终关心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反分裂国家法》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也坚定了台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反分裂国家法》中的“五个鼓励和推动”涵盖了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才有更多发展机遇。”厦门北站青创基地主任助理何惠菁表示,她所服务的基地致力于打造两岸研学品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尤其我们每年通过台湾的机构、学校、旅行社等推广两岸研学、文旅版块,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两岸和平互信的基础上。”
曾是直排轮速滑世界冠军的台湾桃园青年廖彦胜,也是在大陆找到了新的发展轨道。他2013年退役之后来到大陆,成为一名轮滑教练员,并在2017年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体育教育咨询公司,“大陆的发展空间大,未来希望引进更多的台湾运动员、教练员来到大陆,以体育教育的方式,在大陆推广轮滑专业技术,进而与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