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二三波”疫情叠加 重启经济陷两难

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疫情严重,显示出疫情世界流行的第三波态势

  中评社香港5月26日电(评论员 乐国平)2月底3月初,随着疫情在欧美发达国家流行,就有不少人预测,欧美发达国家的疫情爆发只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波”,接下来还会有“第三波”疫情爆发出现在亚非拉新兴国家,如今不幸应验。截至目前,巴西的确诊人数超过30万,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印度的确诊病例越涨越快,增速位居亚洲第一。秘鲁的确诊人数突破十万,与该国仅三千万的人口总量相比,确诊比例高得吓人。在墨西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尼及南非等新兴市场、地区大国之中,疫情亦迅速蔓延。此外,尼日利亚、刚果金等非洲人口大国疫情也很严重,且缺乏足够的检测能力。

  第三波疫情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爆发,有一些特殊原因,比如巴西等国政府至今不愿意正视疫情的严重性,依然将其轻率视作“大号流感”,导致疫情愈演愈烈,不可收拾。但第三波疫情的爆发更多地是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因素使然:亚非拉国家普遍医疗和科技落后,对于新冠肺炎这样的高传染性疾病难以检测、隔离和治疗;很多亚非拉国家内部政治动荡、甚至战争频繁,在兵荒马乱之中更难有精力和能力控制疫情;还有就是大量的亚非拉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生活高度依赖发达国家,特别是很多原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联系紧密,当疫情率先在欧美发达国家爆发时,亚非拉国家迫于政治、经济压力不能对发达国家进行防备,导致这些国家承受的输入性病例持续增加,最终引发本地传播,比如拉美国家疫情的源头大多是美国与南欧,而西非国家疫情的源头是前宗主国法国。

  当人们的目光转向亚非拉国家的疫情状况时,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宣布本地疫情缓解,意欲重启经济,实际上,欧美的“第二波疫情”远没有受控,只不过亚非拉人口大国疫情的爆发让欧美的疫情数据显得相对低调。欧美多国的疫情本地传播链根本没有被发现和斩断,且以瑞典等国为代表的“群体免疫论”鼓吹者依然在放任疫情传播,因此西方国家在重启经济后,疫情发展会很不乐观。

  总之,当前的国际社会处于第二波疫情未结束,第三波却开始的阶段,两波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相互叠加,在这一阶段,各国在如何处理防疫和经济发展方面都陷入了两难。中国等少数国家虽然控制了疫情,但如何重启对外经贸往来依然是棘手的问题,其中,陆上边界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形势对中国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

  中国与14个国家陆地接壤,这14国目前防疫情况参差不齐。俄罗斯是目前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该国亦是人心惶惶,一度出现了旅俄中国公民大批入境黑龙江省避疫的情况,俄罗斯的情况至今仍未好转,但也出于经济压力决定部分重启经济活动。此外,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疫情也在上升期,这些国家的疫情给中国的北方、西北边境造成压力。西南方向,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缅甸疫情都很严重,且检测能力有限,尤其是巴基斯坦受到宗教影响深厚,教权势力在疫情期间仍坚持宗教活动,给该国防疫倍增难度,而缅甸依然处于内战状态,影响云南边境的稳定。南部边境相邻的越南、老挝情况相对好得多。   因此,当前中国北方和西南边境面临的防疫和维稳形势较重,特别是中俄、中缅边境地区,平时人员货物来往频繁,但目前的疫情造成的封闭、半封闭状态还将持续,对相关边贸人员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合作的重大构想,最近几年来进展顺利,但这次疫情无疑带来巨大挑战。“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防疫能力不足,社会也处于停摆之中。其中少数几个国家虽然控制住了疫情,但和多数疫情严重国家相比依然是沧海一粟,当前一些东欧国家走出了疫情阴霾,特别是塞尔维亚在中国帮助下效果明显,但塞尔维亚离中国太远,其日常生活还是依赖于周边的欧盟国家,因此对于这些国家而言,重启经济就需要重新和西欧大国往来,但随之而来的疫情输入问题亦会突显。

  中国在恢复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往来方面已做出了努力,从刚开始的对这些国家运送防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到如今和其中许多国家恢复商品物流,其中的中欧班列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中国是各类产业健全发展的国家,许多“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各取所需,部分国家因为疫情停产,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加大,所以中国在与部分“一带一路”国的货物贸易中还是大有可为的,但各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可能尚需时日。

  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拼命抹黑中国,并扬言要扶持壮大一些发展中大国,以取代中国的经济地位。但受西方青睐的印度、墨西哥等国疫情远未到拐点,且这些国家的人口素质、社会治安等情况不容乐观,也无法拥有中国这般齐全的经济产业系统。中国所需要做的,就是保障疫情继续受控,并且在逐步恢复货物贸易的当下,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让世人明白世界的发展无法离开中国。

  疫情让国际社会很难再回复到从前的模样,但中国严谨的防疫能力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依然可以在疫情后的世界拥有施展空间。在当前充满迷茫和自负的国际舞台上,中国的严谨与积极向上的活力,是否能给世界注入正能量,尽可能的重新走上和平与发展的正轨,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团结努力。

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疫情严重,显示出疫情世界流行的第三波态势

  中评社香港5月26日电(评论员 乐国平)2月底3月初,随着疫情在欧美发达国家流行,就有不少人预测,欧美发达国家的疫情爆发只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波”,接下来还会有“第三波”疫情爆发出现在亚非拉新兴国家,如今不幸应验。截至目前,巴西的确诊人数超过30万,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印度的确诊病例越涨越快,增速位居亚洲第一。秘鲁的确诊人数突破十万,与该国仅三千万的人口总量相比,确诊比例高得吓人。在墨西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尼及南非等新兴市场、地区大国之中,疫情亦迅速蔓延。此外,尼日利亚、刚果金等非洲人口大国疫情也很严重,且缺乏足够的检测能力。

  第三波疫情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爆发,有一些特殊原因,比如巴西等国政府至今不愿意正视疫情的严重性,依然将其轻率视作“大号流感”,导致疫情愈演愈烈,不可收拾。但第三波疫情的爆发更多地是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因素使然:亚非拉国家普遍医疗和科技落后,对于新冠肺炎这样的高传染性疾病难以检测、隔离和治疗;很多亚非拉国家内部政治动荡、甚至战争频繁,在兵荒马乱之中更难有精力和能力控制疫情;还有就是大量的亚非拉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生活高度依赖发达国家,特别是很多原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联系紧密,当疫情率先在欧美发达国家爆发时,亚非拉国家迫于政治、经济压力不能对发达国家进行防备,导致这些国家承受的输入性病例持续增加,最终引发本地传播,比如拉美国家疫情的源头大多是美国与南欧,而西非国家疫情的源头是前宗主国法国。

  当人们的目光转向亚非拉国家的疫情状况时,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宣布本地疫情缓解,意欲重启经济,实际上,欧美的“第二波疫情”远没有受控,只不过亚非拉人口大国疫情的爆发让欧美的疫情数据显得相对低调。欧美多国的疫情本地传播链根本没有被发现和斩断,且以瑞典等国为代表的“群体免疫论”鼓吹者依然在放任疫情传播,因此西方国家在重启经济后,疫情发展会很不乐观。

  总之,当前的国际社会处于第二波疫情未结束,第三波却开始的阶段,两波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相互叠加,在这一阶段,各国在如何处理防疫和经济发展方面都陷入了两难。中国等少数国家虽然控制了疫情,但如何重启对外经贸往来依然是棘手的问题,其中,陆上边界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形势对中国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

  中国与14个国家陆地接壤,这14国目前防疫情况参差不齐。俄罗斯是目前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该国亦是人心惶惶,一度出现了旅俄中国公民大批入境黑龙江省避疫的情况,俄罗斯的情况至今仍未好转,但也出于经济压力决定部分重启经济活动。此外,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疫情也在上升期,这些国家的疫情给中国的北方、西北边境造成压力。西南方向,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缅甸疫情都很严重,且检测能力有限,尤其是巴基斯坦受到宗教影响深厚,教权势力在疫情期间仍坚持宗教活动,给该国防疫倍增难度,而缅甸依然处于内战状态,影响云南边境的稳定。南部边境相邻的越南、老挝情况相对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