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陆“脱钩”就是对台湾经济釜底抽薪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电/据华夏经纬网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很多人认为疫情过后,世界经济将发生巨变,两岸经贸关系也将随之改变。特别是美国等个别国家发出要将企业“迁出中国”的声音,让台湾岛内一些反中、仇中势力兴奋不已,认为这是台湾经济“去中”的大好机会,民进党当局也趁势“超前布署”,加大力度促台商撤出大陆 ,回台或迁往东南亚,让两岸经贸“脱钩”。若此图谋得逞,伤害的不仅是两岸经贸关系,更是对台湾经济的釜底抽薪,是不折不扣的“穷台”作为。

   从1990年台湾方面开放台商赴大陆投资起,两岸经贸往来已走过整整30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前有李登辉的“戒急用忍”的阻挡,后有民进党“掏空台湾”“卖台”等恶意辱骂和种种限制、打压,但仍有数十万台商冲破重重阻挠跨海西进,不仅利用大陆土地、资源、人力、政策等优势,为濒临绝境的台湾劳力密集型产业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新天地,还带动了台湾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推动两岸经贸走向更密切的合作,为台湾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由于两岸产业互补性高,大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为台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许多如鸿海、康师傅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大陆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巨头,至去年底,台湾上市上柜企业已有74.5%赴大陆投资,且获利丰厚。来自台湾媒体的报道指出,近10年来,台湾上市公司大陆转投资事业收益由1773.07亿元,大幅跃升到去年的3744.2亿元,成长了超过1倍,收益成长率高达112.86%。显示台湾上市公司完全享受到大陆开放、转型和高成长的果实。目前,大陆前10大出口企业中,台商就占了8家。尽管去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一再对大陆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台湾上市公司在大陆转投资事业的收益却再创历史新高,且获利成长的产业面也越来越广。既有出口产业也有内需产业,既有电子也有传产,有制造业也有服务业。

   大陆长期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一再对台湾扩大开放市场,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加上台商投资的带动,使得两岸间贸易步步高升。多年来,大陆加香港一直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产品第一大出口地,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1991年至2019年间,台湾对外贸易总顺差为6874亿美元;对大陆贸易顺差却高达1兆4044亿美元,是台湾对外贸易总顺差的2倍!这显示两岸贸易早已成为拉动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台湾经济的活水源泉。

   如果让台商企业撤离大陆,让台湾经济“脱中”,结果会怎样?傻子都知道!

  这次新冠疫情的确对世界经济冲击巨大,大陆也深受其害。但大陆以非凡的魄力和举措,最早控制住疫情,复工复产。中央相继出台“六稳”“六保”等一系列措施,全国人民上下齐心,控疫情,拼经济,正稳步迈向经济复苏之路。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应对疫情和复工复产的过程,更凸显出大陆在政治制度、行政效率、基础设施、产业供应链、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环境等企业发展所需的综合要素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再加上大陆拥有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新近又推出投资规模庞大的“新基建”等,是企业发展难得的机遇。要企业违背市场规律和生存法则,离开大陆别投他处,无异于让企业去自杀。

   所以,近期欧美一些工商界人士针对所谓企业“撤出中国”的言论,纷纷表示不会离开中国,反而更看好在中国的发展。许多外商企业在疫情期间还加码投资中国,韩国更是积极重启与大陆的经贸往来,抢占疫后的市场先机。韩国总统顾问机构“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权九勋还透露,中韩两国正在协商在吉林省长春市设立“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抓紧布局疫后商机,建立两国全新的经贸合作模式。

   对商机有着敏锐嗅觉的台商同样看好在大陆的发展。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在四川,新增台资企业25家,还有两家在川台企增资,新增投资总额达1.66亿美元;在江苏,台商投资5000万美元人碳纤维项目,前不久进行了“云签约”;在福建,台企国乔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泉州泉港石化工业园投资500亿元新台币,新建丙烷脱氢及聚丙烯项目。这都显示台商对在大陆的发展充满信心。

   由此可见,民进党当局“趁疫”进行的所谓“超前布局”,其实质就是要加大对两岸经贸活动的限制,图谋逐步拆散两岸产业链,对台湾经济进行“去中国化”的政治操作,这种违背市场规律和企业生存法则的行为,满足的是少数人的“台独”臆想,伤害的却是广大台商的利益和台湾民众福祉,对台湾经济的釜底抽薪,哪里还有一点爱台湾的意味,根本就是祸台、穷台!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电/据华夏经纬网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很多人认为疫情过后,世界经济将发生巨变,两岸经贸关系也将随之改变。特别是美国等个别国家发出要将企业“迁出中国”的声音,让台湾岛内一些反中、仇中势力兴奋不已,认为这是台湾经济“去中”的大好机会,民进党当局也趁势“超前布署”,加大力度促台商撤出大陆 ,回台或迁往东南亚,让两岸经贸“脱钩”。若此图谋得逞,伤害的不仅是两岸经贸关系,更是对台湾经济的釜底抽薪,是不折不扣的“穷台”作为。

   从1990年台湾方面开放台商赴大陆投资起,两岸经贸往来已走过整整30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前有李登辉的“戒急用忍”的阻挡,后有民进党“掏空台湾”“卖台”等恶意辱骂和种种限制、打压,但仍有数十万台商冲破重重阻挠跨海西进,不仅利用大陆土地、资源、人力、政策等优势,为濒临绝境的台湾劳力密集型产业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新天地,还带动了台湾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推动两岸经贸走向更密切的合作,为台湾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由于两岸产业互补性高,大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为台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许多如鸿海、康师傅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大陆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巨头,至去年底,台湾上市上柜企业已有74.5%赴大陆投资,且获利丰厚。来自台湾媒体的报道指出,近10年来,台湾上市公司大陆转投资事业收益由1773.07亿元,大幅跃升到去年的3744.2亿元,成长了超过1倍,收益成长率高达112.86%。显示台湾上市公司完全享受到大陆开放、转型和高成长的果实。目前,大陆前10大出口企业中,台商就占了8家。尽管去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一再对大陆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台湾上市公司在大陆转投资事业的收益却再创历史新高,且获利成长的产业面也越来越广。既有出口产业也有内需产业,既有电子也有传产,有制造业也有服务业。

   大陆长期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一再对台湾扩大开放市场,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加上台商投资的带动,使得两岸间贸易步步高升。多年来,大陆加香港一直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产品第一大出口地,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1991年至2019年间,台湾对外贸易总顺差为6874亿美元;对大陆贸易顺差却高达1兆4044亿美元,是台湾对外贸易总顺差的2倍!这显示两岸贸易早已成为拉动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台湾经济的活水源泉。

   如果让台商企业撤离大陆,让台湾经济“脱中”,结果会怎样?傻子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