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5万游客畅游公园 感受假日生活

  中评社北京5月7日电/据文旅中国报道,“五一”假期,北京市属11家公园游客接待量有序增长,5天共接待游客95万人次。5月1日至5日,日接待游客量每天持续平稳增长,公园每天的客流量始终保持在最大承载量的30%以内,在园瞬时游客量也始终控制在瞬时最大承载量的30%以内。其中,假期首日公园迎来16万游客,最大客流量出现在假期第5天,共接待游客21.45万人次。

  假期内,市属各公园游客流动游览、分布均匀,没有出现扎堆聚集情况,游园舒适度、游客满意度双高;游客市民游园的防护意识、预约意识、文明意识日益提高。

  限流限量、动态调控 综合疏导显成效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亚红介绍,今年“五一”游园,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游客安全安心舒适是首要任务,中心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控”,严格落实游客量不超过瞬时承载量、最大承载量30%的标准,有效分析、调控公园客流走势,做好预约购票引导服务,让游客能够“健康游、安全游、便捷游”。5天假期里,游客的游园体验感非常好,舒适度和满意度都非常高。

  预约限流管理不仅能让市属公园有效控制游客总量,引导游客在开放游览空间中均衡分布,而且为公园进一步做好游客精准服务、保障游客高质量游园、深度体验园林景观文化创造了条件。

  5天假期里,市属公园的日均游客接待量在19万左右。市公园管理中心带领颐和园、天坛、景山、北京动物园等对来园游客结构、游园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疫情防控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全天客流量和瞬时承载量的综合管理和宣传引导,通过预留等候区域、开启单向循环、导览指引分流等措施优化园内游览路线,呈现与往年不同的“大空间”观览舒适感。

  有游客表示,公园里整体人都不是很多,没有了以往熙熙攘攘的情况,能仔细去看一看那些古建筑、开放的各种花卉,感觉特别好!游客们在这个“五一”彻底告别“人从众”的人海模式,能够在小长假中闲庭漫步欣赏山水美景、更加仔细地观赏文物建筑、安静地感受春夏交接的园林意境。

  预约购票、分时参观 游园养成新习惯

  为保障“五一”节日游园接待工作安全、服务精准,北京市属公园注重从源头控制总量,立足于预判与预约、引导与疏导,全面实施“网络实名预约购票、分时实名验票入园”措施,这一举措受到游客市民的欢迎,大家响应度和配合度很高,呈现出古典园林“假日预约游”的新风尚。

  “五一”假期,北京市属公园预约最火热的是景山公园、颐和园、陶然亭公园、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和玉渊潭公园。自颐和园全面施行实名预约购票措施后,每天提供1万张门票,上午、下午两个时段分别5000张,加上原有的政策性票证,“五一”期间每天入园人数都控制在最大承载量的30%以内。景山公园5月1日至5日的预约票早早就已订满。

  天坛公园除了大门、景点全价票外,还有针对不同人群的优惠票种,实行网络预约购票使票池内各票种联动,信息及时透明,游客可根据自身游览需求,提前规划游览行程。

  全时防疫、有序开放 综合防护不松懈

  通过更新市属公园疫情防控指导意见和游览须知,各公园坚持常态化防疫不放松,从严从细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入园体温检测、排队1米线、设施清洁消毒等措施。所有一线岗位接待人员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服务,加强网格巡查管理,对227处易造成人员逗留聚集的重要点位设专人看护,营造安全、健康、开放的节日游园环境。

  “五一”期间,颐和园实施了“三网合一、六门三线、部门联动”的闭环管控措施,划分19个区域节点进行重点巡视检查。针对重新开放的排云殿佛香阁景区、玉澜堂景区、谐趣园景区以及文昌阁、九道湾、七曲桥等狭窄路段进行临时性单行线、文明引导等动态管理,达到了园内各个景区的高舒适度。   游船在前期开航的基础上也继续恢复运营,累计恢复1029条游船,同时加强游船运营管理服务,做到每日集中消毒、一批乘客一清洁,满足了游客节日泛舟观景的游园需求。

  宣传引导、联动管理 文明游园有提高

  疫情防控不仅让市民游客加强了自我健康防护,而且也促进了大家的文明游园行为。这个“五一”,市属公园积极落实文明促进条例,加强文明游园引导,围绕“预约购票、分散游览、垃圾分类、爱花护绿、保护文物、爱护生态”开展主题宣传引导,实施“文明游园我最美,生态文明我先行”文明游园整治行动,每天投入工作人员、志愿者、首都文明引导员共千人次进行不文明游园行为劝阻,对列入黑名单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引导游客参加到“文明游园行动”当中。

  据悉,市民游客都很支持配合公园采取的健康防护措施和文明游园工作,在景区内游玩时都十分注重佩戴口罩、间隔入园、距离游园,游客们在游园过程中发现有不文明行为也相互提示劝止。在公园职工、公共文明引导员和游客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五一”假期,北京公园的环境更美,游客的心情也更加舒畅了。   中评社北京5月7日电/据文旅中国报道,“五一”假期,北京市属11家公园游客接待量有序增长,5天共接待游客95万人次。5月1日至5日,日接待游客量每天持续平稳增长,公园每天的客流量始终保持在最大承载量的30%以内,在园瞬时游客量也始终控制在瞬时最大承载量的30%以内。其中,假期首日公园迎来16万游客,最大客流量出现在假期第5天,共接待游客21.45万人次。

  假期内,市属各公园游客流动游览、分布均匀,没有出现扎堆聚集情况,游园舒适度、游客满意度双高;游客市民游园的防护意识、预约意识、文明意识日益提高。

  限流限量、动态调控 综合疏导显成效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亚红介绍,今年“五一”游园,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游客安全安心舒适是首要任务,中心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控”,严格落实游客量不超过瞬时承载量、最大承载量30%的标准,有效分析、调控公园客流走势,做好预约购票引导服务,让游客能够“健康游、安全游、便捷游”。5天假期里,游客的游园体验感非常好,舒适度和满意度都非常高。

  预约限流管理不仅能让市属公园有效控制游客总量,引导游客在开放游览空间中均衡分布,而且为公园进一步做好游客精准服务、保障游客高质量游园、深度体验园林景观文化创造了条件。

  5天假期里,市属公园的日均游客接待量在19万左右。市公园管理中心带领颐和园、天坛、景山、北京动物园等对来园游客结构、游园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疫情防控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全天客流量和瞬时承载量的综合管理和宣传引导,通过预留等候区域、开启单向循环、导览指引分流等措施优化园内游览路线,呈现与往年不同的“大空间”观览舒适感。

  有游客表示,公园里整体人都不是很多,没有了以往熙熙攘攘的情况,能仔细去看一看那些古建筑、开放的各种花卉,感觉特别好!游客们在这个“五一”彻底告别“人从众”的人海模式,能够在小长假中闲庭漫步欣赏山水美景、更加仔细地观赏文物建筑、安静地感受春夏交接的园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