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独派推动“制宪公投”的局限与影响
首先,民进党对“制宪公投”的认知与态度,与激进独派诉求有所不同。无可否认,“制宪公投”为民进党早期传统诉求,依据1991年通过党纲揭示应制定一部符合台湾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现状之“新宪法”;同时又倡议以公民投票方式建立“台湾共和国”。此一党纲既要制定“新宪法”,也要“公投建国”;这导致“公投制宪”形同“独立公投”。然而,民进党主权论述历经转型,从宣称“台湾地位未定论”、“中华民国是外来政权”,到“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中华民国是台湾”;同时宣称没有变更“国号”问题。民进党主权论述不同于激进独派时代力量、台澎党、建国党、一边一国行动党,这导致泛绿政治联盟在意识型态、政治价值及诉求瓦解。
其次,民进党若支持“制宪公投”“改变现状”,势将违反“维持现状”政治承诺。观之台湾相关民意调查显示高达八成以上民众支持“维持现状”,而支持“激进台独”比例并不高。2018年九合一地方大选绑公民投票“十大议案”,由于以“台湾名义”参与东京奥运提案并未通过门槛,这显示台湾民意理性而务实,深恐“台湾正名”之举措将触犯大陆当局对台政策之红线。且从2020年二合一大选检视激进独派在政党得票票方面情况,获票约为总投票数12%,这显示支持冲突型两岸政策比例尚未形成台湾主流民意。“维持现状”是中间主流民意,而非“改变现状”。台湾民意表达,最终自我限缩意图“改变现状”的政策诉求。
最后,美国的两岸政策不支持任何一方单方片面“改变现状”。回顾陈水扁执政时曾宣称要在2006年催生“台湾新宪法”,民进党在2007年通过《正常国家决议文》宣称公投制“新宪”、“台湾正名”,2008年实行“台湾新宪法”,这不仅引发美国不满直指陈水扁为“麻烦制造者”,悖离“四不一没有”的政治承诺。同时,导致美中两国共管台独。尽管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中两国关系因爆发贸易冲突、科技战、情报战、外交战及新冠病毒感染争议,陷入恶化状态。美国固然通过一系列诸多“友台”法案,视台湾为其印太战略的民主同盟,藉由拉拢台湾而加强对中国“软围堵”。美国并不支持台湾利用“公投制宪”途径以“改变现状”,进而追求“法理独立”目标,此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综上所论,“制宪公投”及“制定台湾新宪法”若涉及“国号”、“领土”与“主权”变更,将因“改变现状”而导致两岸关系严重冲突。然而,此一激进路线难以蔚成风潮,这并非台湾社会主流思维;也与民进党“主权”论述转型相背离;易使台湾遭致明显而立即危险、面临武统军事威胁力度增大;及不符合美国两岸政策“维持现状”主张及国家利益。这一看似热议的高度敏感政治议题,在前述四大限制性应是“茶壶里风暴”,对两岸关系影响有其局限性。
(作者柳金财,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首先,民进党对“制宪公投”的认知与态度,与激进独派诉求有所不同。无可否认,“制宪公投”为民进党早期传统诉求,依据1991年通过党纲揭示应制定一部符合台湾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现状之“新宪法”;同时又倡议以公民投票方式建立“台湾共和国”。此一党纲既要制定“新宪法”,也要“公投建国”;这导致“公投制宪”形同“独立公投”。然而,民进党主权论述历经转型,从宣称“台湾地位未定论”、“中华民国是外来政权”,到“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中华民国是台湾”;同时宣称没有变更“国号”问题。民进党主权论述不同于激进独派时代力量、台澎党、建国党、一边一国行动党,这导致泛绿政治联盟在意识型态、政治价值及诉求瓦解。
其次,民进党若支持“制宪公投”“改变现状”,势将违反“维持现状”政治承诺。观之台湾相关民意调查显示高达八成以上民众支持“维持现状”,而支持“激进台独”比例并不高。2018年九合一地方大选绑公民投票“十大议案”,由于以“台湾名义”参与东京奥运提案并未通过门槛,这显示台湾民意理性而务实,深恐“台湾正名”之举措将触犯大陆当局对台政策之红线。且从2020年二合一大选检视激进独派在政党得票票方面情况,获票约为总投票数12%,这显示支持冲突型两岸政策比例尚未形成台湾主流民意。“维持现状”是中间主流民意,而非“改变现状”。台湾民意表达,最终自我限缩意图“改变现状”的政策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