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民进党拟建连江县党部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昨日召开的民进党中常会,通过两项议案,都是围绕着上述两项选举。其一是通过审查《二零二零年第十九届全国原住民族党员代表选举参选人资格案》,其二是通过改聘林火孟、李问、吴明忠、蔡佳蓉、曹鸣勋、曹辰莹、刘亦为连江县入党审查委员会委员,并由李问担任召集人。
前者是例行公事,每隔两年(民进党“全代会”的届期为两年)都要操作一次。与分别由定籍于各县市的党员在当地投票选出该县市的票选党代表不同,属于原住民的党员分布在全岛各地,而且是有“名额保障”,因而参加原住民党代表选举的候选人,与平常党代表候选人有所区隔。这有点像在“立委”选举中,虽然“区域“立委”和“原住民“立委”都是由具资格的选民一人一票选举产生,但却是分开投票选举,而且“原住民“立委”候选人是不分选区,但原住民选民却分别在户籍地的投开票站投票。
后者虽然也是因应五月二十四日的党代表和县市党部主委选举而为之,但却是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一方面,是填补民进党县市党部的最后一块拼图,亦即填补最后一个“空白点”,使得全台湾地区的二十二个县市,全部都有一级地方党部设立;另一方面,是除金门县党部之外,又一个最接近中国大陆的县市级党部,而且更要办的是,在国民党的“坚强堡垒”打下一枚钉子。
《民主进步党党章》专门为“地方党部”设置了第六章,对县市党员代表大会及县市党部执行委员会的性质、组织及职权等作出具体规定。民进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每个县市都设有党部,但金门县、连江县较为特殊。
其一、在历史上和现实上,金门县和连江县都不是属台湾省管辖,而是属福建省管辖。在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政权的福建省政府跟随蒋介石迁到台湾,但只管辖金门和连江两个县。其中金门县是完整的县,而连江县则是“一分为二”,原连江县的大部分县域在大陆的福建省,台湾的“福建省”则只是管辖马祖岛等几个小岛。虽然后来在李登辉、陈水扁的操弄下,“福建省”与“台湾省”一样,都已经虚级化,但金门县和连江县却是实体化的。不但有县政府和县议会,而且也参加全岛性的政治选举如“总统”和“立委”选举。
其二、由于金门、马祖接近大陆,与大陆的距离只有十至二十多公里,但距离台湾本岛却有二百多公里,因而曾经被蒋介石规划为“反攻大陆”的桥头堡,而且更因为曾经发生过“八‧二三炮战”等两岸军事冲突,因而蒋介石曾经在此囤驻重兵,并列为“战地”。再加上靠近大陆,群众怀有认同福建省,疏离台湾省的情感,因而在意识形态上,较为亲近国民党甚至新党,亲民党,不支持民进党,连江县的选民甚至有“有票不投民进党”之说,而连江县也就成为民进党的遗憾,一直无法在此发展党员,更不能建立党组织,是县党部的唯一“空白点”。陈水扁在位时,在成功设立金门县党部后,也曾经试图在连江县设立县党部,但进展不顺利。直到二零零八年卸任,都一筹莫展。此后,就搁置了下来,因而在“九合一”选举前,连江县虽然有两位国民党人有意参选,但党中央并不打算为这两人举办初选,而是任由两人自行竞争,因而在“全代会”为县市长候选人造势时,连江县就有两位候选人同时登台的趣事。无他,因为民进党没有提名候选人,因而国民党不用担心会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效应。
但在二零二零年,情势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原籍并非在连江县的李问,自告奋勇向民进党中央请战,到“最艰困选区”连江县“插旗”。这是连江县首次有人代表民进党参选“立委”。李问明知选不上,也要参选,并非是“志在参与”那么简单,而是肩负重任,要籍此在连江县开拓民进党的“地盘”,并建立民进党的党组织。
果然,李问“一炮而红”,为蔡英文、赖清德拉到一千二百二十六票,得票率为百分之十九点八一。虽然远远落后于对手,但比四年前蔡英文、陈建仁的七百三十九票739,百分之十六点五三大得票率要多。而且李问自己的“区域“立委”选举,也得到七百零六票,得票率为百分之十一点七七。
而且,经此一役,设籍于连江县的民进党员,也由选前的五人,飙升至五十多人,另有一百多人申请入党。
按照民进党党章规定,设立县党部必须要有一百名党员。虽然现在仍差欠五十人,但以蔡英文在连江县所得选票数计算,只要在投票给蔡英文的选民中,有十分之一愿意参加民进党,就完全可以满足设立县党部的条件了。而民进党中央昨日决议成立连江县入党审查委员会,就是要授权这个委员会,就地对申请入党者进行资格审查,加速发展党员的进度。不过,是否能赶及五月二十四日之前完成任务,使得连江县的党员可以票选出出席民进党第十九届第一次“全代会”的党代表,及成立连江县党部,现在还是未知之数。
民进党中央任命李问为连江县入党审查委员会的召集人,可能就是要让他作为连江县党部主委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候选人,由他来肩负在连江县发展党组织的重任。
今年三十一岁的李问,并非是连江人,而是在新竹市出生。虽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就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到过中国大陆的四川进行田野调查,但其政治立场偏“独”。
李问在出任民进党发言人和中国事务部副主任等职务之前,曾先后任职于“国安会”及远景基金会等智库幕僚单位。由于远景基金会是“国安局”的外围机构,由“国安局”提供经费,并接受“国安局”的委托进行专题研究,虽然在此任职者并不等于就是“国安局”的人员,但毕竟有密切关系。实际上,程翔的所谓“间谍案”,就是大陆的司法机关指控他被在此类机构任职的“国安局”人员勾连,交付在大陆搜集到的资料。因此,李问的“国安”背景就比较明显。民进党将他安排在最接近大陆的连江县担任党职,可能并非是“党职”那么简单。
昨日召开的民进党中常会,通过两项议案,都是围绕着上述两项选举。其一是通过审查《二零二零年第十九届全国原住民族党员代表选举参选人资格案》,其二是通过改聘林火孟、李问、吴明忠、蔡佳蓉、曹鸣勋、曹辰莹、刘亦为连江县入党审查委员会委员,并由李问担任召集人。
前者是例行公事,每隔两年(民进党“全代会”的届期为两年)都要操作一次。与分别由定籍于各县市的党员在当地投票选出该县市的票选党代表不同,属于原住民的党员分布在全岛各地,而且是有“名额保障”,因而参加原住民党代表选举的候选人,与平常党代表候选人有所区隔。这有点像在“立委”选举中,虽然“区域“立委”和“原住民“立委”都是由具资格的选民一人一票选举产生,但却是分开投票选举,而且“原住民“立委”候选人是不分选区,但原住民选民却分别在户籍地的投开票站投票。
后者虽然也是因应五月二十四日的党代表和县市党部主委选举而为之,但却是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一方面,是填补民进党县市党部的最后一块拼图,亦即填补最后一个“空白点”,使得全台湾地区的二十二个县市,全部都有一级地方党部设立;另一方面,是除金门县党部之外,又一个最接近中国大陆的县市级党部,而且更要办的是,在国民党的“坚强堡垒”打下一枚钉子。
《民主进步党党章》专门为“地方党部”设置了第六章,对县市党员代表大会及县市党部执行委员会的性质、组织及职权等作出具体规定。民进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每个县市都设有党部,但金门县、连江县较为特殊。
其一、在历史上和现实上,金门县和连江县都不是属台湾省管辖,而是属福建省管辖。在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政权的福建省政府跟随蒋介石迁到台湾,但只管辖金门和连江两个县。其中金门县是完整的县,而连江县则是“一分为二”,原连江县的大部分县域在大陆的福建省,台湾的“福建省”则只是管辖马祖岛等几个小岛。虽然后来在李登辉、陈水扁的操弄下,“福建省”与“台湾省”一样,都已经虚级化,但金门县和连江县却是实体化的。不但有县政府和县议会,而且也参加全岛性的政治选举如“总统”和“立委”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