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煦庭:蔡拼声量外交 看不到实质外交成果

牛煦庭。(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桃园4月22日电(记者 黄文杰)无党籍桃园市议员牛煦庭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蔡政府捐赠口罩与医疗物资给其他国家,不断以“Taiwan can help(台湾能帮忙)”当宣传主轴,显然公共卫生、防疫,是台湾的优势战场,问题是,蔡政府自满于国际“发声”感谢,如果没有换来具体外交成果,作法跟台湾讥讽中国大陆搞“大外宣”,有何不同?

  他说,真正具体外交成果,就是加入国际组织,或是换来签备忘录或签署FTA,国民党执政还有外交表现,反观蔡政府过去四年,先后跟7国断交,剩下15个邦交国。即使这次疫情让“台湾声量”创下新高,那又怎样?顶多就是“声量外交”,看不到实质外交成果。

  牛煦庭,1990年生,政治大学外交系学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2016年10月加入国民党,曾是市党部国民学堂执行秘书,牛煦庭2018不满国民党初选提名办法,直接以无党籍参选,顺利当选桃园市议员,现在经常上电视谈话节目。

  台湾捐赠欧盟及会员国560万片外科口罩,获得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达感谢,蔡政府强调“Taiwan Can Help”,“口罩外交”算不算台湾的外交突破?

  牛煦庭分析,“口罩外交”,不能直接称为“以疫谋独”,但确实是展现台湾的软实力,当台湾在经济、军事、国际关系没有办法取得巨大优势,必须要用软性凸显自身存在价值,可以知道,公共卫生、防疫,是台湾的优势战场,这样操作是正常,也是软实力外交的好机会,不过,效果不会马上反映出来。

  他认为,捐口罩与医疗物资,会不会马上赢得受捐赠国的“感恩戴德”?倒也不必,软实力不像硬实力这么显性,却是拉近关系的好方法,顶多是国际社会讲些好听的话,但是这样的声音,能不能换来具体外交成果?必须持保留态度。

  牛煦庭说,全世界因为疫情紧张,不太会藉由挑起台湾敏感议题,进而得罪中国大陆,顶多就是共同呼吁,倒是可以观察哪些人出来感谢台湾?

  他说,看到国外有政要出来讲话,就代表这个国家支持台湾?答案未必,每个国家面对中国大陆,会有一些“亲中”或“友台”的国会议员,这些议员讲话,就代表该国主流民意?进而影响“挺台”的外交政策?未必如此,但是可以理解,疫情这段时间,蔡政府在国会路线下功夫很深。

  被问到,当球越打越高,对台湾真的有利吗?

  他说,软实力来看,“有”总比“没有”好,会不会换到具体外交果实?不知道,会不会激怒中国大陆,对台实施报复的“后遗症”?倒也不会,但是中国大陆对付台湾,也就是“大对小”方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台湾彻底边缘化。

  牛煦庭指出,懂国际外交都知道,当世界卫生组织干事长谭德塞,严词批评台湾,背后当然配合中国大陆进行“大外宣”,不料立刻换来蔡英文与“外交部”立刻跳出来互呛,等于把蔡推到第一线,这样动作相当危险,如果大家都“冷淡以对”,不去讲这件事情,这样外交信号才最恐怖,因为把台湾边缘化,更让蔡英文难堪。

牛煦庭在桃园市议会的研究室。(中评社 黄文杰摄)

  他指出,外交战还是要回到现实面,各国政要讲话,如果只限于国会议员,并非外交的巨大突破,真正具体外交成果就是签备忘录或FTA,甚至帮助台湾加入更多国际组织,

  被问到,美国带头挺台湾,没有产生“示范”效果吗?

  牛煦庭认为,台美关系确实大幅提升,但是能不能进展到双边承认?或者只是继续维持单边法案?单边法案必须说,宣示意义大于实质利益,这就好比台湾民间集资在美国报纸刊登“Taiwan can help”广告,必须说“大家开心就好”,真正要看到的是,具体双方合作或多边合作,好比共同打击犯罪国际合作,签署双边条约,国民党执政时期,还看到具体签署双方贸易协定。

  他认为,这次“口罩外交”,外部效果大?还是内部效果大?显然内部效果大,让台湾民众对蔡政府满意度继续攀升,但是国际社会为何不敢挺台湾加入国际组织?答案很简单,现在中美是“准”冲突状态,进入新冷战时代,美国大张旗鼓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不可能。

  牛煦庭说,或许美方给口头承诺,另外成立世界组织找台湾当会员国,那也以美国为首成立的集团,要跟中国大陆为首的集团,双方对峙。

  他认为,两大阵营如果“硬碰硬”,对撞到底,台湾就会变成戳人家的棍子,还高兴说“终于把我们拿起来”,如果台湾可以成为戳别人的工具,也要换来怎样的外交突破,这次疫情确实让“台湾声量”,创下有史以来最高,那也是“声量外交”,最后换来哪些?多了几个“邦交国”?拿到几个双边或多边经贸协议?完全没有。

  牛煦庭说,“Taiwan can help”到最后,还是民进党自己搞“大外宣”,为何台湾还要质疑或讥讽中国大陆搞“大外宣”?

牛煦庭在议员研究室接受采访。(中评社 黄文杰摄)

桃园市议会进行定期大会。(中评社 黄文杰摄)

桃园市议会进行定期大会。(中评社 黄文杰摄)

牛煦庭。(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桃园4月22日电(记者 黄文杰)无党籍桃园市议员牛煦庭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蔡政府捐赠口罩与医疗物资给其他国家,不断以“Taiwan can help(台湾能帮忙)”当宣传主轴,显然公共卫生、防疫,是台湾的优势战场,问题是,蔡政府自满于国际“发声”感谢,如果没有换来具体外交成果,作法跟台湾讥讽中国大陆搞“大外宣”,有何不同?

  他说,真正具体外交成果,就是加入国际组织,或是换来签备忘录或签署FTA,国民党执政还有外交表现,反观蔡政府过去四年,先后跟7国断交,剩下15个邦交国。即使这次疫情让“台湾声量”创下新高,那又怎样?顶多就是“声量外交”,看不到实质外交成果。

  牛煦庭,1990年生,政治大学外交系学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2016年10月加入国民党,曾是市党部国民学堂执行秘书,牛煦庭2018不满国民党初选提名办法,直接以无党籍参选,顺利当选桃园市议员,现在经常上电视谈话节目。

  台湾捐赠欧盟及会员国560万片外科口罩,获得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达感谢,蔡政府强调“Taiwan Can Help”,“口罩外交”算不算台湾的外交突破?

  牛煦庭分析,“口罩外交”,不能直接称为“以疫谋独”,但确实是展现台湾的软实力,当台湾在经济、军事、国际关系没有办法取得巨大优势,必须要用软性凸显自身存在价值,可以知道,公共卫生、防疫,是台湾的优势战场,这样操作是正常,也是软实力外交的好机会,不过,效果不会马上反映出来。

  他认为,捐口罩与医疗物资,会不会马上赢得受捐赠国的“感恩戴德”?倒也不必,软实力不像硬实力这么显性,却是拉近关系的好方法,顶多是国际社会讲些好听的话,但是这样的声音,能不能换来具体外交成果?必须持保留态度。

  牛煦庭说,全世界因为疫情紧张,不太会藉由挑起台湾敏感议题,进而得罪中国大陆,顶多就是共同呼吁,倒是可以观察哪些人出来感谢台湾?

  他说,看到国外有政要出来讲话,就代表这个国家支持台湾?答案未必,每个国家面对中国大陆,会有一些“亲中”或“友台”的国会议员,这些议员讲话,就代表该国主流民意?进而影响“挺台”的外交政策?未必如此,但是可以理解,疫情这段时间,蔡政府在国会路线下功夫很深。

  被问到,当球越打越高,对台湾真的有利吗?

  他说,软实力来看,“有”总比“没有”好,会不会换到具体外交果实?不知道,会不会激怒中国大陆,对台实施报复的“后遗症”?倒也不会,但是中国大陆对付台湾,也就是“大对小”方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台湾彻底边缘化。

  牛煦庭指出,懂国际外交都知道,当世界卫生组织干事长谭德塞,严词批评台湾,背后当然配合中国大陆进行“大外宣”,不料立刻换来蔡英文与“外交部”立刻跳出来互呛,等于把蔡推到第一线,这样动作相当危险,如果大家都“冷淡以对”,不去讲这件事情,这样外交信号才最恐怖,因为把台湾边缘化,更让蔡英文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