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两岸年轻人交流大倒退的隐忧

  中评社香港4月23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时评说,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几乎停滞了两岸的交流,但这只是因自然生物病原造成灾害的结果,世界各国间人民的往来,也同样遭受重的大影响。然而,如果没有新冠病毒疫情,两岸交流本也预期将走向倒退,连带使台湾需要面临更多现实上的困境。

  日前中国大陆已宣布,紧缩大陆大学生来台就读和就学的政策,除尚未完成学位的学生,可自行决定是否继续来台修业外,新申请短期交流和就读学位者则均暂停。此一紧缩大陆大学生来台学习交流的政策,使台湾因少子化造成大学面临退场的困境更加雪上加霜外,还可能让台湾年轻人承担两岸关系恶化的后果。

  大陆学生来台学习与交流,能够让两岸年轻人共同学习、成长与相互认识,是拉近两岸年轻人心理距离的重要管道。对台湾来说,这批“台归派”学生回到大陆后,也能将亲身的经历与见闻分享给亲友,让他们更加认识台湾的优点和民众的想法。甚至于,未来成为社会中坚后的“台归派”,对于两岸关系的处理当更能具有同理心,这对台湾来说本应是有利的政策。

  然而,当下大学生正是开始受“去中国化”政策养成的世代,近四年前民进党全面执政起,大陆大学生来台学习交流已有开始却步的迹象,现今大陆以疫情为由顺势更大为紧缩,透露出两岸正走向交恶的警讯。同时,这也意味了两岸年轻人相互认识的管道,愈来愈趋于窄小。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自去年初以来,民进党为了操作选举的议题,其外围网军势力开始扩充“军备”力量,无论在香港“反送中”事件或“反中”和“抗中”等议题操作上,都发挥了可观的战力。也因此,台湾年轻世代在网路自媒体的力量和同侪压力下,使得他们愈加认同“反中”和“抗中”具有道德的高度,而此后两岸年轻人的交流,恐怕多所是在网路上彼此“交锋”。   不久前,台湾表达将人道援助新加坡防疫口罩,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在脸书上对此只留下“Errrr...”感言,就遭受到台湾网军“出征”其脸书。其后,德国在台协会对台湾捐赠该国口罩一事,因并未指明对“台湾”表达谢意,同样也遭到网军的“征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台湾的主要网军既是民进党组织的外围“特种部队”,且应当也是以年轻人为主体。

  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网路上持续充斥着不尽精确的讯息,甚至还有以假新闻来激起“仇中”和“反中”的情绪,因而大陆网民或网军因此也激起了“仇台”和“武统”的言论。这股两岸民间和年轻人激起相互仇视的民粹情绪,两岸官方若不能共同有效地舒缓,其发展都可能使两岸走向最坏的结果。

  只不过,操作民粹激起对抗情绪容易,但要想收放自如的控制,民进党当局恐怕将显得力不从心。武汉包机返台的一连串事件中,就说明了民进党政府受到了民粹力量的反噬,只能一直被压在“抗中”和“反中”的主轴上,难以适时地修正。就此看来,今年520蔡英文连任就职典礼时的讲话,恐怕在两岸关系方面还难有太乐观的期待。   中评社香港4月23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时评说,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几乎停滞了两岸的交流,但这只是因自然生物病原造成灾害的结果,世界各国间人民的往来,也同样遭受重的大影响。然而,如果没有新冠病毒疫情,两岸交流本也预期将走向倒退,连带使台湾需要面临更多现实上的困境。

  日前中国大陆已宣布,紧缩大陆大学生来台就读和就学的政策,除尚未完成学位的学生,可自行决定是否继续来台修业外,新申请短期交流和就读学位者则均暂停。此一紧缩大陆大学生来台学习交流的政策,使台湾因少子化造成大学面临退场的困境更加雪上加霜外,还可能让台湾年轻人承担两岸关系恶化的后果。

  大陆学生来台学习与交流,能够让两岸年轻人共同学习、成长与相互认识,是拉近两岸年轻人心理距离的重要管道。对台湾来说,这批“台归派”学生回到大陆后,也能将亲身的经历与见闻分享给亲友,让他们更加认识台湾的优点和民众的想法。甚至于,未来成为社会中坚后的“台归派”,对于两岸关系的处理当更能具有同理心,这对台湾来说本应是有利的政策。

  然而,当下大学生正是开始受“去中国化”政策养成的世代,近四年前民进党全面执政起,大陆大学生来台学习交流已有开始却步的迹象,现今大陆以疫情为由顺势更大为紧缩,透露出两岸正走向交恶的警讯。同时,这也意味了两岸年轻人相互认识的管道,愈来愈趋于窄小。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自去年初以来,民进党为了操作选举的议题,其外围网军势力开始扩充“军备”力量,无论在香港“反送中”事件或“反中”和“抗中”等议题操作上,都发挥了可观的战力。也因此,台湾年轻世代在网路自媒体的力量和同侪压力下,使得他们愈加认同“反中”和“抗中”具有道德的高度,而此后两岸年轻人的交流,恐怕多所是在网路上彼此“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