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应抓住合作抗击新冠病毒的契机

  中评社香港4月21日电(评论员 郭至君)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期间,中美两国同步行动,帮助世界走出衰退。然而,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美两国先后成为疫情重灾区的当下,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针锋相对。两国之间的不信任程度日益加大,而这种不信任也成了挽救全球经济的障碍,幷进一步影响到了中美关系的外交根基。一句话讲,中美之间当前外交信息比较混乱,两国关系整体上并没有因为抗击新冠疫情好转,反而更坏。

  在一段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中,一旦某方改变参与条件,另一方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侮辱并以牙还牙,继而开始相互指责,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中美之间的相互指责会深刻影响国际间的合作,从贸易到安全再到科学研究,甚至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而影响到了两国对彼此的民意。那么,为什么指责?我们以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缺乏信任。正如前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所认为的那样,美国对中国“接管全球”的恐惧被严重夸大了,更令人担心的是美中互相猜疑和互不信任,销蚀携手克服共同悲剧的机会。

  实际上,中美合作抗疫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据研究表明,美国的个人防护用医疗用品,例如口罩与护目镜,有将近一半都从中国进口。如果光就遮掩口鼻的防护装备而言,甚至高达70%都依赖中国进口。纽约州州长科莫在17日的发布会上也提到,过去40天纽约州所需要的抗疫设备,包括检测用化学试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很多都来自中国。从积极的角度来分析,中美之间的医疗卫生合作大有可为,例如,美方可以通过如20国集团等平台构建全球共同应对疫情的框架机制,使中国与其他国家共享数据,比较最佳治疗方案,建立医疗用品供应的生产和分配机制,并在疫苗和疗法的研发、生产和分配上协调资金和临床试验等等。

  再者,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中美抗击新冠疫情的合作已经是进行时。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两度通电话,核心谈话内容就是双方在抗疫上需要合作。而且在这段时间内,两国卫生部门和防控专家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召开了多次视频交流会。中国很多省市、企业、团体正在积极向美方提供医疗物资捐助,支持美国人民的抗疫斗争。中方也正在积极协助美国政府和企业在中国采购抗疫物资。双方制药企业和科技界人士也就疫苗及药物研发保持着沟通与合作。当然,中美之间的智库学者们也通过各种线上研讨会就疫情之下的政治、经济、全球化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很多深入坦诚的交流,为各自国家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建言献策……这些是仅看台面上的一些政治操作和“甩锅”言论观察不到的事实。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近日也曾投书《纽约时报》,表明尽管中美两国在防疫上曾经有过“不太愉快的对话”,但是现在已经是时候让双方“团结、合作、互相支持”。此外,百名中国学者在四月初联名《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英文版,信中提到当前中国的疫情已得到控制,呼吁全球合作、停止埋怨、指责。信中写道,“中国同其它出现疫情的国家一样,都是病毒的受害者。”巧的是,几乎同一时间,美国几个著名智库联合发表题为《拯救美国、中国和全球的生命》的声明,有93名美国跨党派、政府前高官、中美关系专家的联署支持,声明表示,美中两国若不展开合作,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抗击疫情都不会取得成功。

  毫无疑问,中美抗疫合作的呼声是两个国家都存在的理性声音;毫无疑问,合作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互信。中美双方都应该抓住这次抗击新冠疫情进行深入合作的契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既对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认为,两国如若放任摩擦继续扩大,不仅损害双方各自利益,更将为世界政治、经济带来焦虑情绪,制造巨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近期发文表示,世界不会再是新冠疫情之前的样子,世界秩序将永远改变。我们也认为,在世界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大背景下,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会是一个长期现象,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如果中美全面对抗,将比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代价高昂太多且得不偿失。因此,中美两国还是需要耐心交流,消弭误解,进一步增强战略互信,认真读懂对方,致力于塑造良性竞争、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   中评社香港4月21日电(评论员 郭至君)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期间,中美两国同步行动,帮助世界走出衰退。然而,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美两国先后成为疫情重灾区的当下,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针锋相对。两国之间的不信任程度日益加大,而这种不信任也成了挽救全球经济的障碍,幷进一步影响到了中美关系的外交根基。一句话讲,中美之间当前外交信息比较混乱,两国关系整体上并没有因为抗击新冠疫情好转,反而更坏。

  在一段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中,一旦某方改变参与条件,另一方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侮辱并以牙还牙,继而开始相互指责,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中美之间的相互指责会深刻影响国际间的合作,从贸易到安全再到科学研究,甚至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而影响到了两国对彼此的民意。那么,为什么指责?我们以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缺乏信任。正如前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所认为的那样,美国对中国“接管全球”的恐惧被严重夸大了,更令人担心的是美中互相猜疑和互不信任,销蚀携手克服共同悲剧的机会。

  实际上,中美合作抗疫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据研究表明,美国的个人防护用医疗用品,例如口罩与护目镜,有将近一半都从中国进口。如果光就遮掩口鼻的防护装备而言,甚至高达70%都依赖中国进口。纽约州州长科莫在17日的发布会上也提到,过去40天纽约州所需要的抗疫设备,包括检测用化学试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很多都来自中国。从积极的角度来分析,中美之间的医疗卫生合作大有可为,例如,美方可以通过如20国集团等平台构建全球共同应对疫情的框架机制,使中国与其他国家共享数据,比较最佳治疗方案,建立医疗用品供应的生产和分配机制,并在疫苗和疗法的研发、生产和分配上协调资金和临床试验等等。

  再者,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中美抗击新冠疫情的合作已经是进行时。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两度通电话,核心谈话内容就是双方在抗疫上需要合作。而且在这段时间内,两国卫生部门和防控专家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召开了多次视频交流会。中国很多省市、企业、团体正在积极向美方提供医疗物资捐助,支持美国人民的抗疫斗争。中方也正在积极协助美国政府和企业在中国采购抗疫物资。双方制药企业和科技界人士也就疫苗及药物研发保持着沟通与合作。当然,中美之间的智库学者们也通过各种线上研讨会就疫情之下的政治、经济、全球化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很多深入坦诚的交流,为各自国家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建言献策……这些是仅看台面上的一些政治操作和“甩锅”言论观察不到的事实。

聋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