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乐见美伊不开战中东不生乱
中评社华盛顿1月8日电(评论员 余东晖)伊朗8日向美军驻伊拉克空军基地发起导弹攻击,以报复美军3日在巴格达机场定点清除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美伊大战貌似箭在弦上,中东会否发生大规模战乱,前景未卜。然而,特朗普美东时间8日早上在白宫发表的电视讲话显示,美国并无意与伊朗大打出手,相反特朗普希望与伊朗达成他自己版本的伊核协议。
有人说,特朗普此次主动挑起事端,美伊如果大打出手,将给备受美国围堵之扰的中国赢得新的战略机遇期。仿佛又一场伊拉克战争重演,有人以为,如果中东生战生乱,将令美国深陷泥淖,从而延缓美国从中东“战略收缩”,将资源和注意力转向印太,全力对付中国的进程。
这种想法可能低估了美国决策圈从中东“战略收缩”,更多转向印太区域,展开大国竞争的战略意图,也夸大了美伊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内在可能性。
此次杀死苏莱曼尼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特朗普个人意志在发挥作用,有其选举的考量,带有浓厚的恣意妄为的个人色彩。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内反弹声浪很大,美国决策圈目前并没有与伊朗大打出手的冲动。特朗普的政策总体上依然带有孤立主义色彩,他并没有强烈的发动新战争的倾向。
这与当年小布什上台后,新保守主义当道,单边主义至上,处心积虑要搞掉萨达姆的大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更何况,伊朗不是伊拉克,与实力强大得多的伊朗大规模开战,不管是当下,还是战后,对美国的威胁和消耗将大得多,美国的决策圈将不得不谨慎对待。
伊朗也一样。尽管苏莱曼尼被杀,令伊朗人义愤填膺,伊朗政府不进行一定程度的报复行动,难以服众,但伊朗的实力毕竟与美国有很大差距。鲁哈尼政府的当务之急还是伊朗自己的和平发展,面对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和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伊朗所能做的是加强自己,并在中东地区以各种非战争的手段扩大影响力,而不是与美国当面“硬碰硬”。伊朗8日进攻美军基地后,美伊双方的微妙反应,已见端倪:双方都无意大打出手,从目前看美伊大战的可能性很小。
从中国自身的角度看,也不应希望美伊开战。以为中国能从美伊大战中渔利,是过于以“零和”角度看待中美关系,也是过度低估中国在中东和平稳定中的利益。
正因为中美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在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依然存在,中美双方才会在“贸易战”针锋相对一年半之后,经过千辛万苦的13轮面对面高层磋商和无数次工作层面谈判,达成双方都想要的“第一阶段”协议。这个协议本月15日即将签署,第二阶段的谈判即将展开。
伊朗和朝鲜问题,本来就不是中美贸易谈判中考虑的重要因素。此时中国当然也不会因为伊朗形势生变,而放弃来之不易的美中经贸协议。放弃之就等于放弃本来可以争取的中美经贸合作的巨大利益,放弃之就等于放纵中美关系继续滑坡,走向更严重的对抗。
从美方看也一样,美方在伊朗行动,无助于美中关系的缓和。有人说,特朗普敲打伊朗,就是有针对中国“一带一路”之意,有针对中俄伊上月举行海上联合军演,三方战略合作加深之意。这种说法哪怕有道理,也算不上是特朗普政府清除苏莱曼尼的主要目的。美国要围堵中国,更可能在中国的周边行动。
美方此次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行动,只会让中俄伊更加“抱团”。美国真要解决伊朗问题,没有中国、俄罗斯的合作是行不通的。即便在美中大国竞争的今天,美方也一直这么觉得。这就是为什么美军杀死苏莱曼尼之后,近期到处讲中国坏话的蓬佩奥却在第一时间主动给杨洁篪打电话,说明事态发展,并表示美方无意升高形势。
中国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巨大利益,决定了中国不会希望美伊生战、中东生乱。
伊朗在中东的对手沙特,现在是中国最重要的原油供应国,去年前11个月,中国从沙特进口了7633万吨原油,比上年同期增加53%。与此同时,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为143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一半。中国作为石油的净进口国,有4成多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而来自中东的石油绝大部分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很难想象,美伊大战,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国际市场油价暴涨,中国石油供应不会大动荡。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有一年2400多亿美元的贸易;中国在伊朗、伊拉克和其它中东国家有大量的承包工程;中国在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投资已达563亿美元,在伊朗的投资也有137亿美元。很难想象,如果中东大乱,中国在本地区的经贸利益不会受到巨大损失,尤其是当中国自身远程保卫海外利益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时。
更不用说,伊朗如果沦为战场,对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实施的打击;中东如果动荡不安,极端主义抬头,对中国稳定西北部地区努力带来的更大挑战。
苏莱曼尼事件发生后,中方已经积极参与了外交斡旋,从中可看出中方目前的立场。
中国外长王毅与伊朗外长扎里夫通话时表示,美方的军事冒险行为,违背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将加剧地区局势的紧张动荡。中方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军事手段没有出路,极限施压更行不通。中方敦促美方不要滥用武力,通过对话寻求问题的解决。中方将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维护中东海湾地区和平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
王毅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话时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美伊矛盾的激化,反对在国际关系中滥用武力,军事冒险行为不可接受。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双方应加强战略沟通,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公平主义,为妥善应对当前中东局势发挥负责任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当前现实而合理的对策是,与俄罗斯多协调,在道义上支持伊朗的合理合法诉求,反战、劝和、促谈,敦促美国克制,促使伊朗问题的解决回到和谈的轨道上来。
中评社华盛顿1月8日电(评论员 余东晖)伊朗8日向美军驻伊拉克空军基地发起导弹攻击,以报复美军3日在巴格达机场定点清除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美伊大战貌似箭在弦上,中东会否发生大规模战乱,前景未卜。然而,特朗普美东时间8日早上在白宫发表的电视讲话显示,美国并无意与伊朗大打出手,相反特朗普希望与伊朗达成他自己版本的伊核协议。
有人说,特朗普此次主动挑起事端,美伊如果大打出手,将给备受美国围堵之扰的中国赢得新的战略机遇期。仿佛又一场伊拉克战争重演,有人以为,如果中东生战生乱,将令美国深陷泥淖,从而延缓美国从中东“战略收缩”,将资源和注意力转向印太,全力对付中国的进程。
这种想法可能低估了美国决策圈从中东“战略收缩”,更多转向印太区域,展开大国竞争的战略意图,也夸大了美伊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内在可能性。
此次杀死苏莱曼尼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特朗普个人意志在发挥作用,有其选举的考量,带有浓厚的恣意妄为的个人色彩。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内反弹声浪很大,美国决策圈目前并没有与伊朗大打出手的冲动。特朗普的政策总体上依然带有孤立主义色彩,他并没有强烈的发动新战争的倾向。
这与当年小布什上台后,新保守主义当道,单边主义至上,处心积虑要搞掉萨达姆的大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更何况,伊朗不是伊拉克,与实力强大得多的伊朗大规模开战,不管是当下,还是战后,对美国的威胁和消耗将大得多,美国的决策圈将不得不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