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访王键:日本抗疫及后疫情时代的东亚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键(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4月6日电(记者 郭至君)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2000增加到3000只用了三天时间,似乎已处在疫情爆发边缘,而众所周知,日本首都东京有极为庞大的人口数量且日本国内有极高比例的老龄人口,这都给日本防疫带来极大的挑战。此外,因应疫情发展,东京奥运会不得不推迟一年,日本目前必须应对的经济上的损失和政治上的格局变化令人深思。日前,中评社记者电话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键,请他就日本防疫政策、中日抗疫合作、中美日三边关系以及全球化格局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专访整理如下:

  中评社记者:最近几天东京成为日本疫情增速最快的地区,您是否担心东京或日本未来有疫情大爆发的可能?您如何评价目前日本政府的防疫政策?

  王键:的确,最近东京的疫情增速很快,截至东京时间4月4日,东京新增11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东京首次单日确诊人数超过100人,日本国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至此共计3278例。此外,加上“钻石公主”号邮轮确诊的乘客及乘务人员712例,日本累计病例达3990人,共89例死亡,由此可见,日本各地防疫状态非常紧张。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3月23日就曾表示,未来三周是东京地区是否会爆发大规模感染的分水岭,呼吁民众在此期间不要前往健身房、酒吧等人员密集场所,还要求所有大型活动继续停办。小池知事还表示,如果东京一旦爆发大规模感染,将考虑封锁东京,以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

  目前东京等大城市的食品价格有所上升,不时看到抢购生活必需品如卫生纸、口罩等的报道。3月10日上午,安倍内阁会议通过《新型流感等对策特别措施法》修正案,赋予安倍首相就新冠疫情发布紧急状态的权限。4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要求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所有入境者入境后隔离14天,拒绝外国人入境措施的对象将新增美国、加拿大等49个国家和地区,共计7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要求所有入境者隔离两周的措施将从4月3日零时开始执行,直至月底。

  4月3日,约20名医疗界出身的日本国会议员联名要求安倍内阁尽早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称部分地区已出现医疗物资短缺。日本护士协会也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和传染病专门护士出现短缺,部分地区的医疗系统已经濒临崩溃,还呼吁已经离职、退休和正在休假的护理人员复岗。安倍首相当天在国会发言称,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还没有扩散至日本全国,对宣布紧急状态仍持谨慎态度,但在必要情况下,将毫不犹豫地宣布。

  由此可见,日本的疫情确实相当严峻,但日本毕竟在防疫领域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国家,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疫情相比,日本的感染者增幅相对比较平缓,所采取的一些防疫措施也是符合日本社会实情的。3月31日晚,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就新冠肺炎疫情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1+1》栏目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专访时指出,日本政府很早就把防疫政策目标放在抑制疫情扩散速度、压低峰值、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对感染者实施分级诊疗,要求症状较轻的人先居家休息观察,侧重对高龄和重症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和收治。这一做法有利于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救治危重患者,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医院内部的交叉感染风险。另外,日本的整体医疗水平、医疗资源在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日本民众普遍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防疫防范的自救意识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感染风险,抑制疫情传播。

  大家也看到最近的一系列报道,日本民众对于政府的呼吁都能自觉响应、理解配合,如每年一度的樱花季节,绝大多数民众都“忍痛”放弃了赏樱。至于东京是否封城,目前不宜下结论,四月份是一个至为关键的阶段,我们还需观察。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日本联系世界的最重要窗口,日本政府必须权衡利弊、谨慎决策。   中评社记者: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25日在推特上批判:“东京为了实现奥运会按期举办,因此故意少报了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对此言论您怎么看?

  王键:我们注意到鸠山由纪夫前首相对现政府防疫政策的批判,综合日本各方面的实况看,日本现在确实没有做到“应检尽检”,对轻症患者底数不清,存在着较大的隐患,对此,日本国内确实出现批判安倍内阁的声音。但我们也要看到,日本各界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安倍内阁是否故意隐瞒疫情,主要是集中在安倍内阁出台的有关防疫政策措施是否得当。迄今,日本的专家和主流媒体基本上认同安倍内阁的防疫措施,认为前一段防疫措施总体上是有效的,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疫情扩散的速度,今后还是应该继续坚持,同时也建议根据今后形势发展适时做些改进和完善。

  中评社记者:东京奥运会因为新冠疫情延期一年,您认为,推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会使得日本这一年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日本应该如何去应对?

  王键:随着疫情扩散,东京奥运会延至2021年7月举办,东京的比赛场馆、运动员村的建设还有奥运会志愿者等的安排都要做出调整,经济上肯定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另外,奥运会的延期在政治方面也给安倍内阁带来巨大的挑战,不过也要看到,这样的延期同时可能给安倍继续连任带来利好的一面,目前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内也尚未明确出现所谓的“接班人”。至于日本如何应对则要看安倍内阁下一步能否尽快将疫情控制住、解决好,顺利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行。

  中评社记者: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您是否担心如果日本疫情爆发,停工停产将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的中断?

  王键:据不完整统计,此次疫情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将超过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2019年度略呈起色的日本经济景气即将终结。3月16日,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委员意见摘要显示,鉴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可能是长期和巨大的。考虑到疫情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即使海外经济复苏,日本经济也可能继续停滞不前。另据日本野村证券专家估算,疫情蔓延可能导致日本2020年GDP下降0.5%。拥有高科技优势的日本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电子产业,掌握着最上游的产品和核心技术,以及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由此,日本若因疫情急剧恶化而造成大规模停工停产,其影响势必波及全球各个地区,很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的中断,我个人估计四至五月份将是一个关键的观察阶段。   中评社记者:面对此次疫情,中日两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发生。您认为这次疫情是否会使得中日关系进一步回暖?您认为中日两国应该在公共卫生方面如何进一步合作?

  王键:自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后,中日关系进入严峻的战略对峙,在历经多年的低谷徘徊之后,在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以2018年中日政府首脑恢复互访为标志,中日关系重新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在今年初中国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包括在日华人华侨在内的日本社会各界以捐赠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方式积极对中国提供支持。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于2月8日在中国驻日大使馆表示:“日方愿举全国之力,不遗余力地向中方提供一切帮助,与中方共同抗击疫情。”安倍首相于2月10日主持召开日本自民党党部会议,决定自民党所属国会议员从3月份工资扣5000日元作为援助中国的部分资金。1月31日晚,日本东京地标建筑晴空塔点亮“中国红”为中国武汉祈愿,日本一些城市悬挂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标语,尤其是在东京街头鞠躬为武汉募捐的日本小姑娘,更是令中国民众感动不已,来自中国古籍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成为中日合作抗击疫情的现实写照。2月6日,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列出的对华捐助疫情防控物资的21国名单上,日本名列前茅。2月28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东京向安倍首相表达中方谢意,并在“中日第八次高级别政治对话”中,明确“共渡难关,中日携手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的共同意见。

  随着中国疫情的逐渐和缓以及日本疫情增幅,中国开始向日本紧急援助核酸检测试剂盒、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中日良性互动、守望相助,通过这次合作抗击疫情,两国深化合作的条件会更完备,战略互惠关系会得到切实推进。在3月20日举行的中日韩外长视频会议上,中日韩一致认为,当前疫情在全球发展,危及三国及世界人民福祉,三方有必要团结一致,共享信息,相互协助,共迎挑战,阻止疫情蔓延,并尽量减少对三国必要经贸往来的影响,维护地区发展与安全稳定。

  中日韩三国守望相助,阻止疫情蔓延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机制来配合与落实,中日两国作为世界上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在推动中日韩三国抗疫方面向世界做出良好的表率。

  中国古籍《孟子•滕文公上》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随着日本疫情开始告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开展中日卫生应急合作,共同对抗疫情就非常必要。中国在前期抗击疫情过程中,在临床诊疗方案、有效药物、社区防范等方面初步摸索总结出一些有效经验,可以与日方分享。中日亦可通过远程诊疗、通信设备以及AI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远程医疗合作。中日通过这次疫情巩固中日卫生应急合作机制,不仅对于维护两国及地区卫生安全利益的意义重大,亦为共同应其他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奠定合作基础。   中评社记者:因为疫情,国家主席习近平国事访问日本的计划已被推迟,您认为今年秋天元首访问是否会成行?您对此有何期待?

  王键:2020年原定于四月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国事访日被推迟,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但不会影响改善与转圜中的中日关系大势。我认为中日关系在此次疫情合作防疫中将进一步得到充实和提升,更加务实,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将为国际社会抗疫合作作出表率。

  是否今年秋天实现习近平主席国事访日还需要观察,主要是看日本疫情是否得到彻底根治?也要看中国包括世界疫情的实况如何?再就是看中日两国的社会经济恢复实况等。我个人认为,习近平主席国事访日是中日关系的一件大事,不仅有利于改善与提升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亦惠及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长远发展,我们期盼早日看到习近平主席对日本的国事访问。

  中评社记者:新冠疫情使得很多人开始思考国际格局的变化,您是否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中美之间会有综合实力方面的此消彼长?中美日三方的关系会不会发生变化?

  王键:近年来,随着“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兴起与大国政治性格层面发生着深刻的“二元裂变”,导致中美、美日及中美日关系具有两面性,其中,中美关系具有全球层面的性质,中日与美日关系则是区域层面的。个人认为,此次疫情不会造成中美日三国关系格局的重大变化,而且日美同盟仍将是联接日美关系的强大纽带。在中日关系改善的近几年中,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日出现若干分歧,而中日关系已不再是中美关系、美日关系的完全因变量。近年来安倍首相积极改善对华关系,也表明日本的国家战略自主性正在提升,同时,中国的对日外交也有超越双边的全局意涵。由此可以说,在疫情爆发之前,中美日三国关系已经发生非常微妙的变化,比如中美已经在双边贸易等领域不断博弈,延伸到今天的疫情之下,美国在台湾、南海以及中美民间情感等方面仍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外交场合和国际舆论上找中国的麻烦,现在看来,疫情结束之后,中美之间的结构矛盾与博弈仍会延续。

  中日之间我认为还是在改善与转圜的过程,特别是这次疫情也给中日两国提供了一个促进改善的机会。现在我们要注意一下美日关系之间的变化,其实在这次疫情之前,美日关系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分歧与疏远,包括美国退出TPP、对日加征关税并压迫日本开放农产品与汽车市场、“强推军购”等。但美日毕竟还处在一个同盟关系的框架中,在很多问题上还是保持一致的方向。这次疫情之后,中美日三国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但中美日在东亚地区的三边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根本性的变化,美日同盟将继续把中国视为战略“假想敌”,力求保持东亚地区权力分布结构的主导者地位,但美日同盟与中国的交互作用将持续上升。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新冠疫情会使得逆全球化的速度更加加快吗?

  王键:近年来,“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以英美为代表的脱欧、“退群”、单边主义、贸易战等行为的“逆全球化”狂飙,给世界发展格局带来震荡。我个人认为,此次新冠疫情给特朗普“逆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其“美国优先”政策会愈加激烈,“逆全球化”的速度也会继续加快。3月27日,美国国会通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特朗普签署该法案后再三强调,要把制造业拉回美国本土,其实这就是“逆全球化”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另外,据盖洛普近期发表的民调显示,在抗疫期间,特朗普的执政支持率上升5%,达到其执政以来的最高点49%,也就是说,美国普通民众对特朗普最近的表现“有感”并表示了支持,可见特朗普政府会继续在“美国利益至上”这方面愈走愈远。

  近年来,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重大挑战,作为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支持者,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世贸组织在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积极呼吁世界贸易经济的全球化,加强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以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不过我们也要保持足够的战略警醒,随着今年特朗普的可能连任,其“逆全球化”政策将持续,他可以随时对一些国家政策进行战术性调整,而且,美国始终都不会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战略。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键(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4月6日电(记者 郭至君)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2000增加到3000只用了三天时间,似乎已处在疫情爆发边缘,而众所周知,日本首都东京有极为庞大的人口数量且日本国内有极高比例的老龄人口,这都给日本防疫带来极大的挑战。此外,因应疫情发展,东京奥运会不得不推迟一年,日本目前必须应对的经济上的损失和政治上的格局变化令人深思。日前,中评社记者电话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键,请他就日本防疫政策、中日抗疫合作、中美日三边关系以及全球化格局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专访整理如下:

  中评社记者:最近几天东京成为日本疫情增速最快的地区,您是否担心东京或日本未来有疫情大爆发的可能?您如何评价目前日本政府的防疫政策?

  王键:的确,最近东京的疫情增速很快,截至东京时间4月4日,东京新增11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东京首次单日确诊人数超过100人,日本国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至此共计3278例。此外,加上“钻石公主”号邮轮确诊的乘客及乘务人员712例,日本累计病例达3990人,共89例死亡,由此可见,日本各地防疫状态非常紧张。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3月23日就曾表示,未来三周是东京地区是否会爆发大规模感染的分水岭,呼吁民众在此期间不要前往健身房、酒吧等人员密集场所,还要求所有大型活动继续停办。小池知事还表示,如果东京一旦爆发大规模感染,将考虑封锁东京,以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

  目前东京等大城市的食品价格有所上升,不时看到抢购生活必需品如卫生纸、口罩等的报道。3月10日上午,安倍内阁会议通过《新型流感等对策特别措施法》修正案,赋予安倍首相就新冠疫情发布紧急状态的权限。4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要求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所有入境者入境后隔离14天,拒绝外国人入境措施的对象将新增美国、加拿大等49个国家和地区,共计7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要求所有入境者隔离两周的措施将从4月3日零时开始执行,直至月底。

  4月3日,约20名医疗界出身的日本国会议员联名要求安倍内阁尽早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称部分地区已出现医疗物资短缺。日本护士协会也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和传染病专门护士出现短缺,部分地区的医疗系统已经濒临崩溃,还呼吁已经离职、退休和正在休假的护理人员复岗。安倍首相当天在国会发言称,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还没有扩散至日本全国,对宣布紧急状态仍持谨慎态度,但在必要情况下,将毫不犹豫地宣布。

  由此可见,日本的疫情确实相当严峻,但日本毕竟在防疫领域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国家,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疫情相比,日本的感染者增幅相对比较平缓,所采取的一些防疫措施也是符合日本社会实情的。3月31日晚,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就新冠肺炎疫情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1+1》栏目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专访时指出,日本政府很早就把防疫政策目标放在抑制疫情扩散速度、压低峰值、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对感染者实施分级诊疗,要求症状较轻的人先居家休息观察,侧重对高龄和重症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和收治。这一做法有利于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救治危重患者,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医院内部的交叉感染风险。另外,日本的整体医疗水平、医疗资源在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日本民众普遍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防疫防范的自救意识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感染风险,抑制疫情传播。

  大家也看到最近的一系列报道,日本民众对于政府的呼吁都能自觉响应、理解配合,如每年一度的樱花季节,绝大多数民众都“忍痛”放弃了赏樱。至于东京是否封城,目前不宜下结论,四月份是一个至为关键的阶段,我们还需观察。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日本联系世界的最重要窗口,日本政府必须权衡利弊、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