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县市长远离党中央 马文君:中性是上策
中评社南投3月31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国国民党2020败选后,部分蓝营县市长开始与党中央保持距离,呈现只问市政、不问国政及党务的“不沾锅”趋势。国民党南投县“立委”马文君向中评社表示,蓝营声势低迷,蓝营地方首长目前只能做好市政,为蓝营形象加分,尤其在民进党掌握“中央”资源的情况下,中性的做法确实是上策。
不过马文君也分析,长期看来,蓝营首长的凝聚整合仍是必要的,尤其面对2022保卫战,团结才有望突围,至于如何促进县市首长凝聚?她认为,蓝营县市长拚市政、寻求选民支持,党中央也应设法加强媒体、文宣等发声管道,重执舆论话语权是关键,掌握民意、提升大众认同感,届时蓝营首长要贴近党中央,会比较容易。
马文君,1965年生,国民党籍,曾任两届南投县埔里镇镇长、南投县第13届县议员、国民党南投县埔里镇党部主委,父亲是前台湾省议员马荣吉。2009年参与南投县“立委”补选胜出,至今连任四届“立法委员”。
针对蓝营县市长对党中央的疏离感,马文君分析出两个原因,其一,国民党选后声势低迷,舆论风向也对蓝营不利,当蓝营的形象荡到谷底后,蓝营县市首长与党中央保持距离,是自然现象。
其二,目前“中央政府”由民进党执政,绿营把持“中央”资源,蓝营地方首长在需要争取资源的情况下,不得不调整态度,加上“立法院”又是绿营一党独大,蓝营无法制衡,且蔡英文进入最后任期,可以预见民进党政府大权在握的态势会更严重,蓝营地方首长也只能采取中性态度因应,且做好市政也有助蓝营形象提升,这是非常务实的做法。
蓝营县市长成为党务不沾锅是好事吗?马文君表示,就现阶段来看,蓝营地方首长以市政为优先,与党务、政治议题最适当区分是上策,由于国民党目前处于舆论逆风,假如蓝营地方首长对政治议题太过表态,可能出现负面影响。要知道,目前15个执政县市为蓝营踏稳2022、迎向2024的基石,首长考量不可不慎,她可以认同蓝营地方首长的作法。
但马文君也说,短期内蓝营地方首长或许可以疏离党中央“明哲保身”,但长期而言,仍需要整合团结,要如何促进地方首长凝聚?党中央不能再只是像过去喊话、号召,而是要设法营造出环境,让地方首长靠拢、无后顾之忧,蓝营才有望达到实质团结、资源整合。
马文君认为,党中央必须思考如何重执舆论话语权,国民党之所以处在舆论逆风,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网路社群媒体的发声管道薄弱,蓝营的声音出不来,这个党中央要去想办法,必须强化掌握舆论风向的能力,只要把舆论话语权抢回来,不只县市首长的密切度会提升,甚至也有助增长大众选民、蓝营支持者认同感。
马文君提到,这方面江启臣主席也有所着墨,近期党中央开始对外征求“数位行销科技长”,就是要强化网路社群媒体的舆情掌握,国民党长期以来在网路平台上缺乏经营,与年轻选民缺乏互动,也让网路世代与国民党的距离越来越远,要争取更多的支持与认同,必须从此做起,该区块若能成功强化,党内民代、地方首长自然也就会凝聚一致。
中评社南投3月31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国国民党2020败选后,部分蓝营县市长开始与党中央保持距离,呈现只问市政、不问国政及党务的“不沾锅”趋势。国民党南投县“立委”马文君向中评社表示,蓝营声势低迷,蓝营地方首长目前只能做好市政,为蓝营形象加分,尤其在民进党掌握“中央”资源的情况下,中性的做法确实是上策。
不过马文君也分析,长期看来,蓝营首长的凝聚整合仍是必要的,尤其面对2022保卫战,团结才有望突围,至于如何促进县市首长凝聚?她认为,蓝营县市长拚市政、寻求选民支持,党中央也应设法加强媒体、文宣等发声管道,重执舆论话语权是关键,掌握民意、提升大众认同感,届时蓝营首长要贴近党中央,会比较容易。
马文君,1965年生,国民党籍,曾任两届南投县埔里镇镇长、南投县第13届县议员、国民党南投县埔里镇党部主委,父亲是前台湾省议员马荣吉。2009年参与南投县“立委”补选胜出,至今连任四届“立法委员”。
针对蓝营县市长对党中央的疏离感,马文君分析出两个原因,其一,国民党选后声势低迷,舆论风向也对蓝营不利,当蓝营的形象荡到谷底后,蓝营县市首长与党中央保持距离,是自然现象。
其二,目前“中央政府”由民进党执政,绿营把持“中央”资源,蓝营地方首长在需要争取资源的情况下,不得不调整态度,加上“立法院”又是绿营一党独大,蓝营无法制衡,且蔡英文进入最后任期,可以预见民进党政府大权在握的态势会更严重,蓝营地方首长也只能采取中性态度因应,且做好市政也有助蓝营形象提升,这是非常务实的做法。
蓝营县市长成为党务不沾锅是好事吗?马文君表示,就现阶段来看,蓝营地方首长以市政为优先,与党务、政治议题最适当区分是上策,由于国民党目前处于舆论逆风,假如蓝营地方首长对政治议题太过表态,可能出现负面影响。要知道,目前15个执政县市为蓝营踏稳2022、迎向2024的基石,首长考量不可不慎,她可以认同蓝营地方首长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