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专访:黄清贤谈岛内政局

黄清贤(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接受了中评社记者专访,就2020年台湾领导选举之后的台湾政局及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等问题表达看法。

  黄清贤来自台湾,现任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两岸关系研究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他还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武汉大学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研究员、广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此外,黄清贤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民党智库)董事。

  黄清贤表示,民进党操弄“反中仇中”意识形态、贩卖所谓的“亡国感”,以此激起不理性的政治动员,赢取了2020年台湾“二合一”选举的胜利。此后,民进党或许会继续加大“反中”意识形态的对抗,增加两岸关系在短期内的风险。但是,民进党不断操弄“反中”民粹,也将为自己埋下危机。

  他指出,国民党在2020年“二合一”选举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民党迷失在长期被民进党用“台独”的政治话语所凌驾的社会氛围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跟着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起舞,事实上也就丢掉了自身的优势。对于民进党“反中”的政治动员,国民党的对抗显得较为苍白无力,这相对地也会影响国民党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他认为,未来国民党其实要去调整的是其两岸论述的能力,要坚持其自身的党章、政纲,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国民党是可以平等尊严地去维持两岸的和平与经济发展,也可以帮台湾人民在两岸交流中争取更大的利益。

  黄清贤表示,未来的两岸关系应该是一个短空长多的状态。尽管短期来说,两岸关系的风险在急剧增加。但是长期来看,整个大趋势对于两岸的和平发展还是有利的。所以,大陆要维持一种战略的定力。

黄清贤(中评社资料图)

  2020选后 应警惕两岸间短期增加的风险

  中评社:在2020年初的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大获全胜,您如何看待这个结果?

  黄清贤:我觉得两岸关系在2020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之后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通过此次选举,民进党会误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更多的民意和支持,因此它可能会继续加大“反中”这种意识形态的对抗。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民进党当局所做的种种政治性、不理性的处理就可以看出民进党的这种心理。

  此外,还应注意到的是,作为外部因素的美国。2020年底美国将进行总统大选,可能会出现积极“反中”的选举语言,出现更多政治甚至军事动作,也让民进党误以为有更多后盾,加大台海局势的不安。因此,对于两岸而言,今年将是一个比较大的节点。当然,大的潮流对于两岸的和平发展还是有利的。只是我们可能需要更加小心短期增加的风险。

  中评社:蔡英文以817万票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您认为,个中原因何在?

  黄清贤:蔡英文在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获胜,主要还是在于她去操弄“恐中惧中、反中抗中”的意识形态,甚至去贩卖所谓的“亡国感”,以此激起不理性的政治动员,使社会上“反中”的政治情绪和意识形态压倒一切。此外,蔡英文在选举过程中也开出了很多图利选举的政治支票。蔡英文在过去几年的任期中,在治理上是无能的,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在经济上有一些作为,蔡英文就通过这些政策进行买票。上述因素叠加起来,造成了蔡英文以817万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结果。

  走自己的路 才是国民党该做的选择

  中评社:您认为,国民党在“二合一”选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黄清贤:国民党败选的主要因素包括其政见主张、党内团结、组织形象、媒体垄断等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民党的两岸政见。国民党的两岸路线本该是其强项,但是在选举的时候,国民党始终无法理直气壮地对其加以说明。因此,对于民进党“反中”的政治动员,国民党的对抗显得较为苍白无力,这相对地也会影响国民党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黄清贤(中评社资料图)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民党迷失在长期被民进党用“台独”的政治话语所凌驾的社会氛围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跟着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起舞,事实上也就丢掉了自身的优势。由此一来,国民党反倒容易因其丢掉的优势被民进党攻击。然而,国民党在一般的民生政策上又没有一些较为清晰的、作为反对党的立场。这就导致,在民众看来,“国民党的两岸路线其实跟民进党是一样的”,而且“在所谓‘护主权’方面,国民党没有办法比民进党做得更好”,此外,“国民党在民生政策上又没有更突出的表现”。因为,两岸关系会影响到民生政策,对抗的两岸关系会让台湾经济没有活水、失去成长动力。

  综合上述分析,以台湾民众的立场来看,既然国民党没有做得更好,那么民众在两相权衡之下,就会选择民进党。

  中评社:您如何看待选后国民党在两岸路线上的争论?

  黄清贤:国民党关于两岸路线的争论是来自于其焦虑感。2018年的“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胜;2020年的“二合一”选举国民党被民进党大幅反超。这样的大起大落,使国民党感到焦虑,并急于寻找一个“代罪羔羊”的理由。台湾社会长期处于民进党所操弄的“台独”政治正确的氛围中,国民党对自身败选的检讨就会聚焦于两岸路线,认为自身的两岸路线是导致其大败的众矢之的。

  这种路线争论正是国民党在选举与政策的竞争中,日居下风,愈来愈失去民众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国民党心知肚明两岸关系是本身优势,却又常年受限于需要“爱台湾、本土化”的迷思中,逐渐偏离宪法、党章、政纲的要求,不知不觉偏向民进党“反中”路线的政治正确。事实上,“爱台湾、本土化”就是两岸要和平,人民要发展,国民党应该把“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发展的内涵与重要性讲清楚,让民众知道这才是正确路线,国民党才能重拾人民的支持。

  中评社:如何看待新任国民党主席对“九二共识”的态度?

  黄清贤: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九二共识”,两岸不可能在1990年代开启两岸事务性谈判的先河,更没有2008年后的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当然也就没有台湾对大陆享有800亿美元的顺差。如果没有来自大陆的顺差,其他国家地区对台湾造成的是300亿美元的逆差;况且没有“九二共识”的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台海非和平的风险就日渐加剧,民众就会失去安居乐业的环境。   所以,新任的江主席在选举后期和上任之后对“九二共识”采取的是一个开放的讨论态度。从中就可以看出,江主席接任国民党主席之后,会发觉“九二共识”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而且,国民党内对于“九二共识”的支持度相当高,因为这是国民党维护两岸和平的重要基础。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江主席在选举的时候曾表示,“‘九二共识’有点旧。需要调整”、“‘九二共识’不是定海神针”。这也显示出江主席对于“九二共识”的基础不如之前的几位主席,也显示出他对“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是有不同看法的。

  中评社:您认为,持何种两岸路线才能使国民党走向更好的未来?

  黄清贤:国民党其实要去调整的是其两岸论述的能力,也就是说,国民党不要让自己随着民进党继续往“独台”或者“华独”的路线上走。国民党本身还是要坚持其自身的党章、政纲,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国民党是可以平等尊严地去维持两岸的和平与经济发展,也可以帮台湾人民在两岸交流中争取更大的利益。这些才是未来国民党该做的选择,而不是在民进党根本没有办法处理两岸关系的时候,它也跟着也随之起舞,让两岸关系陷入一种更大的风险。

  国民党要有自信,理直气壮的告诉台湾人民,两岸关系今天能够有和平稳定发展的环境,都是因为国民党秉持“九二共识”的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也就是两岸在谋求统一的过程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这样的一个中国原则是符合“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与精神,所以国民党能够平等尊严的为台湾民众争取最大权益,不是像民进党只会以虚无的爱台湾口号,危险的“台独”意识形态,将好不容易改善的两岸关系带回险境。

  操弄民粹 将为民进党埋下危机

  中评社:国民党在两岸路线上的动摇是否说明了台湾社会民意基础的转向?   黄清贤:我觉得台湾社会的民意基础确实有转变,否则蔡英文他也不会得到817万票。但是换个角度来说,不要忘了韩国瑜还有552万票。在被民进党操弄的“反中”情绪如此高涨的情况下,这么多人还愿意投票给国民党,就证明国民党的两岸路线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民众支持的。换言之,民进党如此去贩卖所谓的“亡国感”,台湾还是有四成的民众并不买账。在台湾,至少有四成民众觉得两岸的和平和发展才是台湾未来的方向。所以国民党更应该做的是,要强而有力地去说明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带来的实际利益。

  中评社: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台湾有不少“政府”官员、绿营支持者把这场疫病政治化,借机四处散播仇恨、歧视的种子,煽动民粹,企图达到台湾和中国大陆一刀两断的目的。对于这种塑造“反中仇中”情绪的行径,您怎么看?

  黄清贤: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得到817万票之后,觉得自己大获民意支持,因此绿营政客就得寸进尺,继续去操纵“反中仇中”意识形态以此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但是,这样的行为其实是饮鸩止渴,会为两岸关系带来更大的风险,对于民进党当局的治理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民进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种种政治操弄,或许为其获取了短期的政治利益,但长期来看对于民进党而言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

  民进党如果想要长期在台湾执政,就避不开两岸关系的治理能力,可是若继续沉迷于操弄“反中”的意识形态,忽略两岸地缘政治经济的密切关联性,一厢情愿想利用外国口惠而实不至的奥援,则将会面临两岸动荡、经济萧条,人民不再支持的危机。事实上,纵使是美国在当今中美博弈的过程中,希望台湾成为“抗中”前援,但其也绝对不想让台海烽火再起,在伊朗、朝鲜的棘手问题之外,徒增另一个烫手山芋,这是民进党必须要三思的。

  两岸关系短空长多 大陆应保持战略定力

  中评社:在台湾社会“反中扩大化”的同时,大陆民间武统声浪在迅速升高。您认为,应当如何消解两岸民众之间的隔阂和对立?

  黄清贤:现在两岸民众之间的隔阂跟对立其实是被建构出来的。两岸之间存在的很多不理性的政治讯息构建出了这种民众之间的对立和隔阂。因此,从大局上加以考量,大陆应该保持战略定力,继续稳健推动两岸的融合发展,精准地落实各种惠台措施。此外,希望有更多像中评社这样有良心的媒体,多多宣导促使两岸和平发展的正确资讯。两岸若走向非和平的对立,只会使亲者痛、仇者快。   此外,国民党不但不应邯郸学步的抛弃“九二共识”,而且应该让党内乃至于更多人真的清楚“九二共识”的内涵以及带来的好处,同时勇敢的站起来批判民进党盲目“反中”的危险,导正两岸关系的言论市场。至于民进党内真正了解两岸关系重要性的人,也要极力克制党内“反中”的情绪,鼓励释出两岸互动善意,寻求两岸互动可能,让民进党的两岸关系治理存在转圜空间。

  中评社:您认为,未来的两岸关系将往何处走?

  黄清贤:未来的两岸关系应该是一个短空长多的状态。短期来说,两岸关系的风险在急剧增加。但是长期来看,整个大趋势对于两岸的和平发展还是有利的。所以,大陆要维持一种战略的定力。

  回想2018年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的大胜,可以看到,这种胜利或许并不代表国民党做得有多好,而是长期生活在“反中”以及庶民生活得不到提升的社会氛围之下的台湾民众会希望求新求变。

  因此,如果我们去稳住两岸之间的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让台湾人民看到希望,那么两岸要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是有可能向前迈进的。

黄清贤(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接受了中评社记者专访,就2020年台湾领导选举之后的台湾政局及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等问题表达看法。

  黄清贤来自台湾,现任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两岸关系研究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他还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武汉大学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研究员、广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此外,黄清贤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民党智库)董事。

  黄清贤表示,民进党操弄“反中仇中”意识形态、贩卖所谓的“亡国感”,以此激起不理性的政治动员,赢取了2020年台湾“二合一”选举的胜利。此后,民进党或许会继续加大“反中”意识形态的对抗,增加两岸关系在短期内的风险。但是,民进党不断操弄“反中”民粹,也将为自己埋下危机。

  他指出,国民党在2020年“二合一”选举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民党迷失在长期被民进党用“台独”的政治话语所凌驾的社会氛围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跟着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起舞,事实上也就丢掉了自身的优势。对于民进党“反中”的政治动员,国民党的对抗显得较为苍白无力,这相对地也会影响国民党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他认为,未来国民党其实要去调整的是其两岸论述的能力,要坚持其自身的党章、政纲,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国民党是可以平等尊严地去维持两岸的和平与经济发展,也可以帮台湾人民在两岸交流中争取更大的利益。

  黄清贤表示,未来的两岸关系应该是一个短空长多的状态。尽管短期来说,两岸关系的风险在急剧增加。但是长期来看,整个大趋势对于两岸的和平发展还是有利的。所以,大陆要维持一种战略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