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记者手记:从香港到北京的15个小时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电(记者林艳)随着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外防输入已成为中国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3月15日,中评社记者因报道任务从香港返回北京,起飞前后亲身经历了北京接连推出的两项重大新政:一是首都机场全部国际和地区进港航班均需停靠处置专区;二是自3月16日零点起,境外进京人员需要集中隔离。特殊情况下的15个小时,成为记者从香港到北京的非常距离,也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回忆。
香港机场,接驳车上偶遇三个从纽约回来的中国留学生
为了这场特殊的旅程,记者提前准备了口罩、护目镜、手套和帽子等防护装备和酒精片、免洗搓手液、湿纸巾等抗菌用品。带着全幅武装,记者于15日上午正式出发。一进香港机场,记者就发现,尽管机场人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明显减少,但飞往北京的登机口却是一副人头攒动的场景。原来,有不少从加拿大、美国、菲律宾等国家回来的同胞从香港中转回内地。其中,令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从纽约回来的三个留学生。在搭乘接驳车前往停机坪的路上,有一个男生看到国航的大飞机,对身边朋友说,“真是太亲切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家,只要能够回家,我都想在家门口跪着磕上三个头。”另一个男生接话说,“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能感觉到祖国的好!”这些平时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对话如今真实发生在身边,让记者深深感受到留学生群体盼望回国的强烈心情。
登机起飞,一切都显示这是一场非常之旅
记者注意到,这次同机的乘客都在装备上下足了功夫,有人戴着护目镜和遮脸帽,有人穿着雨衣,还有人直接穿了件防护服。经历了填写入境健康表,测量体温等一系列流程,记者终于登上飞机。在座位上,记者利用酒精片、抗菌消毒喷雾等给座椅、小桌板和扶手等认真消毒,一阵忙活之后,坐下来打开手机看到新闻:即日起,首都机场全部国际及地区进港航班均停靠处置专区。旅客经由海关进行测温等检疫排查,边检办理入境手续,非中转旅客在专属休息区等候摆渡车前往新国展旅客接驳区。记者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赶紧联系单位司机,请他帮忙确认私家车是否可以到新国展接人。虽然还未来得及等到明确的回复,但广播已经响起了起飞通知,只好先关闭手机。
飞行过程中,面对空姐是否需要餐饮服务的询问,记者和同排的三位乘客都很默契地摇了摇手说不用;此后,有乘客询问能否提供毛毯,空姐也表示疫情期间暂停提供。可见,为了尽量降低接触和传播风险,从乘客到机组都在客舱服务的过程中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行为模式。飞机上少了一份往日的热闹和互动,众人在沉默和未知中一路向北飞去。
惊魂一刻,五个旅客被提前带下飞机接受检疫
三个小时之后,飞机终于落地,机组通知大家耐心等候地面防疫工作组的检疫准备。记者打开手机,一下子弹出了好多消息。其中一条是司机发来的,他说,已经和街道居委会确认可以到新国展接人,瞬间心中悬着的石头落地。另一条则是家人转来的新闻:为有效防范境外疫情的输入和扩散,从3月16日零时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
过了一会儿,飞机响起广播,播报了5个旅客的名字并请他们马上联系乘务员。紧接着,这5个人被检疫人员提前带走。大家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位穿着紫色雨衣、戴着3M口罩和一副黑色墨镜的阿姨轻声问空姐:“他们怎么了?不会是发烧了吧?”空姐回答说,“没有。他们从严重疫情国家回来,所以需要提前下飞机做检测排查。”空姐还补充道,“他们都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听到这里,阿姨如释重负地回到了位置上,嘴里念叨着“还好,如果他们发烧了,我们就全完了。”后来,记者在和这位阿姨的闲聊中得知她刚刚从加拿大出差回来。在等候的过程中,时不时可以听到她和家人通话商量如何从北京回秦皇岛的事宜,她说,“只要平安就好,集中隔离也不要紧。”
入境过关,重大政策的接连出台让所有人都有些“懵”
两项重大政策的接连出台,让记者意识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一个小时过去,大家终于等来可以下飞机的广播通知。走出舱门,迎面而来的是四位穿着白色防护服的检疫人员,他们戴着口罩、防护镜等全幅装备,现场气氛立即变得紧张起来。根据检疫的要求,检疫人员要求严格控制下飞机的人数,一批安排20人接受体温测试并放行。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卫生检疫区的第一道关卡:提交入境健康申明表。记者现场观察,大概有20个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有人正在四处喷洒消毒剂,有人正在做秩序引导,也有人正对着监视器提醒旅客摘下帽子。当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检查大家手上的入境健康申明表,才发现由于空姐信息更新不及时,记者所在飞机乘客机上填写的都是旧版表格。所有人只好快速冲向旁边的小桌台,拿起新表格抓紧重填,紧张程度像极了游戏闯关中的快速答题。
重新递交表格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开始分批放行,大家搭乘手扶梯到二楼通关查验证件,一切完成后距飞机落地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记者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进入一个新通道去取行李,但沿路没有看到路牌提示,只好跟着感觉和人流走,一直来到一个围满了人的楼梯口。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是唯一一个取行李离开的通道,但必须按飞机班次一批批来,大家都在这里等候航班通知下楼取行李。记者在二楼走了一圈,看到随着抵达航班的增加,这个区域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看起来有上千之众,一些没有座位的旅客甚至开始席地而坐,但放人取行李的进展却十分缓慢。登机口三个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被当作救命稻草,过来询问他们在哪取行李,如何办理转机手续,以及餐厅在哪里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只能无奈地重复着一句话:“我们是修电脑的,不了解情况,请找航空公司工作人员。”
过了一会儿,三个工作人员拿着小蜜蜂扩音器来到楼梯口,提醒大家不要在楼梯口扎堆,有新的航班出来可以取行李时,他们会到楼梯口来通知大家。但由于担心在其他地方听不到声音,无论他们怎么劝说,很多人仍然坚持在楼梯口不走,场面一时有些混乱。记者建议工作人员利用机场广播进行通知,但得到的回应是机场广播需要播放办理中转的通知,他们用不了。于是,记者又建议对于新航班取行李的通知,不要只在楼梯口喊,而是由一位工作人员拿着小蜜蜂到二楼各处流动通知。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建议被他们采纳了,楼梯口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少。
漫长的等待 温暖的守候
记者来到登机口的一个角落栏杆处坐下,随着夜越来越深,记者感到越来越冷,越来越饿。二楼没有热水和食品供应,出于对疫情的担心,大家都尽量减少去洗手间,而人群聚集的情况也让人感到焦虑。期间,记者和同机乘客好几次听到楼梯口处有工作人员播通知,也等不及他们过来就拿起行李冲过去,到楼梯口才发现是在喊别的班次,心情也随着这样的折返跑如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很快离下飞机已经过去4、5个小时了,乘客们刚开始急切离开的劲头渐渐消失,等候厅里逐渐安静下来。记者放眼望去,有人刷着手机,有人看着电脑,也有人打起了呼噜,还有几个女人正在用韩语闲聊,身旁戴着口罩的韩国小男孩开心地蹦蹦跳跳,似乎并不知道人类正在与一个叫新冠的病毒对抗。
9点45分,手机出现了一个陌生来电,电话那头是让记者取餐的外卖小哥。记者赶紧解释,虽然此前订了晚餐,但还在机场,估计要十二点多才能到,请他先放在门卫处。意外的是,外卖小哥回复“这样岂不是会冷了,要不我先放回店里,等您回来了给我电话,我再给您送”。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想到外面单位司机也还在新国展等候,记者心头五味杂成,对离开机场的渴望,对周边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心和对守望相助的感动,一时间深深混合在一起。
转眼已经临近午夜,距离飞机落地已经过去近6个小时了。突然,一个工作人员一路喊着记者的航班号跑过来。终于可以取行李了!这个消息像黑暗中的一道光,一下子让本已渐露疲态的大家迅速沸腾起来。记者也一边快速地往楼梯口跑,一边激动地给家人和单位司机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出示登机牌后,记者很快就在一楼取到了行李。一楼的空间确实不大,行李的另一侧是排队搭乘大巴前往新国展的队伍。这一刻,对着大门,感觉空气都是清新的。行李和人分开运送,搭载乘客的大巴车上,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扑面而来,司机卡座与后区乘客之间隔着一道密封透明的屏障。车子很快便发动,还有一辆警车在前面开路。回头看着渐渐远去的机场,想到还有不少乘客在焦急等待,记者感叹,虽然等待漫长,但自己还算幸运!
新国展走一趟,正式进入隔离程序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新国展。这个入境旅客处理点是根据北京新政设立的,能在短短时间内建立起来,进行大规模的人员分流分置,委实令人震惊。根据境外入境人员目的地,大厅分为北京16个区临时集散点和其他省市地区临时集散点。每个集散点前都放着一块非常显眼的蓝色牌子,中间是一片休息等候区,每个位置前后左右间隔一米之宽。大厅的左侧摆着一圈桌子,集中放置着各区的红标签以及入境进京人员信息表。记者来到了所属的海淀区,这也是现场人最多的一个区,工作人员都忙得焦头烂额。记者领取了入境进京人员信息表(有固定住所)和私家车接机人员承诺书,一一填写后交给了工作人员。最后经过沟通协调,由一位工作人员带着包括记者在内17个有私家车接送的旅客来到了5号门停车场。停车场的工作人员认真审核表格后,打开一个通往室外停车场的大铁门,大铁门的另一侧,有很多人正在站在那里,等候他们的亲人和朋友。而看看表,此时,已是16日凌晨1点。
记者很快找到了等候已久的单位司机,特别道了一声感谢。因为工作的原因,记者往返香港和北京早已是一种常态,但却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感觉到能够回家真好。到了小区门口,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晚餐,雪中送炭的温暖,令人刻骨铭心。小区的保安过来测量了体温,并递来了一份《境外返京居家观察承诺书》和《返京人员自愿居家观察承诺书》,记者一一填写。回到住所,已是2点10分。
第二天早上醒来,记者接到街道居委会电话核实信息,并加入了一个微信群“3月15日红色健康服务群”,入群后看到有6位同一天从境外回来的邻居们。按照居委会的要求,在隔离期间,记者每天需要在群里和“京心互助”小程序上报体温打健康卡,并且要随时接听居委会的视频电话检查是否在家,满十四天之后,“京心互助”小程序将自动生成一个解除观察证明。
经历了特殊的15个小时后,又一个特殊的两周,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