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国民党的未来与国共关系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郑汉龙)中国国民党3月7日产生新主席之后,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邀请对国民党有深入了解或研究、或在不同的国民党主席主政期间担任重要党职的专家学者,通过视讯、语音及文字等港台连线方式,于3月9日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国民党的未来发展与国共关系走向”的论坛。

  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主持;评论员有资深的智库学者、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中国国民党前文传会主委、资深媒体人李建荣,中国国民党前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黄清贤,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

  罗祥喜在开场白中说,国共关系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民进党继续完全执政,国民党则刚换了主席,在内外环境都有不少变化的情况下,国共关系会有什么变化?与过去几位国民党主席相比,江启臣有哪些重要的不同之处?怎么看国民党在江启臣领导之下的走向?特别是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中角色、能力的变化?两岸关系、国共关系对国民党来说有何重要性和特殊性?影响未来国共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未来的国共关系发展有何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国民党大选后之所以出现两岸路线和论述争论,是因党内有人错把对手的胜利当成自己失败的原因,显然是搞错了检讨的方向;如果国民党丧失自信,弃置九二共识,会沦为和民进党一样,无力无法处理两岸关系;认为国民党要重返执政,必须向台湾人民证明自己的两岸路线较民进党优越,国民党要证明能与大陆和平打交道,又不会丢掉台湾公民社会价值,国共关系依然很重要;相信实际接手的国民党新团队会理解,两岸关系不但在党内备受重视,而且深深影响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层面的治理。

赵春山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表示,国民党新主席的当务之急,是必须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要痛定思痛,积极推动党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国民党“浴火重生”,而非只是“劫后余生”。因此,主席补选后,如何在理念、组织和人才三方面齐头并进,大力启动改革,这将影响国民党今后的发展方向。

  赵春山说,国民党有长期与中共打交道的经验,在以往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的时刻,国民党都曾发挥“临门一脚”的功能。国民党虽在今年的“二合一”选举中败选,但依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国民党仍应扮演“忠实的反对党”角色,监督政府施政,发挥制衡的力量。尤其在大陆政策方面,在民共没有交往的情况下,国民党可以做为两岸沟通的桥梁,避免两岸执政当局彼此误判,并协助化解两岸冲突。

  赵春山说,国民党选后之所以出现两岸路线之争和论述之争,是因党内有人错把对手的胜利,当成自己失败的原因,因此搞错了检讨的方向。新当选主席江启臣属于国民党的新世代政治人物,他的两岸政见虽要凸显“中华民国”存在的现实,但强调“台湾优先”,目的是避免让民进党掌握两岸政策的话语权。江对“九二共识”持保留的看法,未来可能针对这个问题在党内进行研讨,以建立最大的共识;也可能少谈或不谈这个名词,但不会公开加以废弃。赵春山认为,“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的政治互信基础,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制造问题。“九二共识”可以让两岸立即复谈,只要双方进入谈判的过程,两岸擦枪走火、兵戎相向的危险性就相对降低;但针对内外形势的变化,“九二共识”必须要与时俱进,讨论一些非事务性议题,也就是所谓的“九二共识2.0”版。

张荣恭

  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说,国民党在年初“总统”大选和“立法委员”选举失败之后,必须兴革的事项很多,其中不乏党内声音指向两岸路线,也就是要不要维持九二共识,这不仅使得国共关系出现变数,也会造成民进党执政下已经恶化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如此是否能够增加国民党的选票?是江启臣新主席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

  张荣恭说,国民党的两岸路线现在处在前所未有的分歧状态,各种意见都很零碎,如果无法稳住阵脚,对国民党再起、对台湾的安全安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是负数。党内要求的调整两岸论述,若思虑不周、论述不全,包括所谓党名“去中国化”,势将引起更多分歧。

  张荣恭说,台湾政情变化多端、迅速,国民党的两岸论述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是起码要注意的,首先是符合“宪法”。党内人士对此也多所提及,既然如此,九二共识就是从“宪法”产生的,当不要九二共识时,直接面对“宪法”的一中架构、统一目标,会比九二共识更容易辩护吗?张荣恭认为,国民党应该强化和平论述:两岸和平、对等沟通、和谐交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等等,相信都比短期激情的反中抗中更能经得起中长期民意的检验。

  张荣恭说,以求同存异为精髓的九二共识,最有利于发展正常稳定、良性互动的两岸关系。如果国民党丧失自信,弃置九二共识,就会沦为和民进党一样,无力无法处理两岸关系。民进党办不好两岸的事,当然要靠抹红抹黑来把国民党拉下水,绿色媒体也在对国民党的两岸路线猛下指导棋,意图使国民党变质,就看国民党如何因应形势,强化论述及传播能力了。
        
  张荣恭说,国民党的新任主席虽然只有填补本届仅剩一年多的任期,却任重道远。江启臣在当选后,首度把“振兴中华民族”和捍卫“中华民国”并提,应属积极正面的态度,未来有待全党在坚守党魂党义的同时,构建务实有效的两岸论述,以巩固既有选民,又能向外扩张票源。

李建荣

  前国民党文传会主委、资深媒体人李建荣说,这次国民党败选后,党内不少声音把九二共识当代罪羔羊,是找错主要方向。国民党应当正视的是这次“总统”大选与“立委”双输,首要是输在党内不团结,党高层无法做到无私领导,导致初选后迟迟无法整合,加上民进党以无比扒粪力量摧毁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的“庶民”形象,让讨厌韩国瑜甚过蔡英文所致。当然更重要的选战议题是,蔡英文成功的张冠李戴,把九二共识和一国两制画上等号。

  李建荣说,国民党这次党主席补选,两位候选人的两岸政策主张,对于是否调整九二共识论述,都保留了想像空间。江启臣以自己出生年龄声称,九二共识过时,当时他才二十岁,现在的年轻人未必认同这个共识能代表自己,这讲法不够周延,江上任后恐需多征询党内意见,毕竟九二共识虽系历史,也是现在进行式,年轻人不能接受历史事实,这是教育与国民党的宣传出了问题,年龄差距不是九二共识本身的问题。可以预料,九二共识调整与否若党内未建立共识,恐成国民党党内马蜂窝,稍有不慎,可能酿发分裂争端。而媒体关注到中共领导人在第一时间未能循往例给胜选的江启臣发出贺电,显示国共之间已经有矛盾,互信不足,这当然与江启臣竞选期间对九二共识产生动摇,声称过时、欠缺弹性有关。因此新上任的主席是否会调整九二共识论述,或是提出新的替代说法,不仅是国民党内关注、大陆方面、美国方面都会十分关注。

  李建荣说,国民党要重返执政之路,必须向台湾人民证明自己的两岸路线较民进党优越。国民党要证明能与大陆和平打交道,又不会丢掉台湾公民社会价值,这才是未来与民进党竞争的生存的之道。江启臣及国民党下任的“总统”候选人,如要带领国民党重返执政之路,两岸关系这张牌一定要打好。如果与民进党路线趋同,可以预见将无任何优势,重返执政之路渺茫,两岸关系走入险境就很难避免了。

黄清贤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黄清贤说,从江启臣当选后首度未接到大陆领导人贺电,以及国民党目前似乎觉得强化与美国交往比与大陆交往重要的倾向看来,国共关系应是远不如以往。但对多数台湾民众而言,国民党的优势就是比民进党能带来两岸关系较多的和平稳定,这在多次的民调结果中都一再显示,纵使当前的两岸交流活动常被民进党抹红抹黑,还是无法改变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应该改善,而且认为民进党根本没有这种能力。

  黄清贤说,国民党原本的优势就是稳定两岸关系,维持沟通管道,帮助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中争取权益及解决问题;如果国民党失去两岸沟通的利基,民众就没有理由选择一个只学民进党反中、抗中,护主权口号不如台独民粹的国民党,不会愿意提供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国民党,因此国民党未来还是有可能修正对于国共关系的认知误区。

  黄清贤说,从现阶段看,国民党新任主席江启臣就职时仍重申,国民党最重要的是自身改革再造,需先重新赢得台湾社会信任,才能有意义的去谈如何拉近两岸共识,显见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共识不是江主席上任后的首要之务,更遑论就职演说与当选感言,皆未提到九二共识,显见国民党处理两岸事务的主观意愿与客观能力皆不乐观。

  但是实际接手的国民党新团队就会理解,两岸关系不但在党内备受重视,而且深深影响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层面的治理;就像民进党因为无力处理两岸关系,所以治理结果不佳,即使能以威胁主权的政治动员暂时赢得选举,但终究要面对现实的民众生活质量提升问题。所以,两岸关系可以处理好,台湾内政才有可能做得好,才能重新赢得社会信任,因此大趋势还是对于两岸关系乃至于国共关系有正面的推动力。

庞建国

  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说,受到选举严重挫败的影响,国民党的自我定位和两岸论述都有些乱了方寸,因而出现了抛弃“九二共识”,甚至于拿掉党名中“中国”两个字的声音。包括江启臣都表态说,“九二共识”有些旧了,不再能够成为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而主张“中华民国”才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现在只能期盼经过党内论辩,国民党的两岸论述能够具有“立足台湾、胸怀大陆、放眼世界”的情怀,重申“九二共识”的通关密语,为两岸良性互动保住生机。

  龙建国说,对于江启臣当选国民党主席,中共中央没有发贺电,而是由国台办发表声明,希望国民党能够信守“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一起维护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良性发展。这当然意味着大陆方面对于江启臣的领导和国民党的走向有疑虑,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再决定往后国共关系的走向。

  庞建国说,从江启臣的学习背景和从政经验来看,的确对美国比较熟悉和友善,会给人“亲美远中”的感觉。我们只能冀望他在当上国民党主席之后,因为位阶不同,而能够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周延的判断,拿捏好美中台三边关系的分际,把国民党带往正确的发展方向。

  庞建国说,因为时间的筹码往大陆方面倾斜,因此希望大陆方面多点耐心,淡定一些,给江启臣多一些时间。如果江启臣领导下的国民党达不到大陆方面划定的国共交流底线,就让国共关系暂冷一段时间,但不必恶言相向。相信大形势的推移会让国民党和台湾老百姓理解,两岸关系不好,台湾不会有出路。如果江启臣做不好,一年多之后就得面对换人做做看的挑战。

  论坛整理稿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郑汉龙)中国国民党3月7日产生新主席之后,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邀请对国民党有深入了解或研究、或在不同的国民党主席主政期间担任重要党职的专家学者,通过视讯、语音及文字等港台连线方式,于3月9日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国民党的未来发展与国共关系走向”的论坛。

  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主持;评论员有资深的智库学者、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中国国民党前文传会主委、资深媒体人李建荣,中国国民党前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黄清贤,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

  罗祥喜在开场白中说,国共关系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民进党继续完全执政,国民党则刚换了主席,在内外环境都有不少变化的情况下,国共关系会有什么变化?与过去几位国民党主席相比,江启臣有哪些重要的不同之处?怎么看国民党在江启臣领导之下的走向?特别是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中角色、能力的变化?两岸关系、国共关系对国民党来说有何重要性和特殊性?影响未来国共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未来的国共关系发展有何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国民党大选后之所以出现两岸路线和论述争论,是因党内有人错把对手的胜利当成自己失败的原因,显然是搞错了检讨的方向;如果国民党丧失自信,弃置九二共识,会沦为和民进党一样,无力无法处理两岸关系;认为国民党要重返执政,必须向台湾人民证明自己的两岸路线较民进党优越,国民党要证明能与大陆和平打交道,又不会丢掉台湾公民社会价值,国共关系依然很重要;相信实际接手的国民党新团队会理解,两岸关系不但在党内备受重视,而且深深影响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层面的治理。

高性价比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