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语中评:化解两岸敌意 民粹主义应退场
中评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海涵)台湾社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展露出的“反中仇中远中脱中”氛围再度引发人们对台湾民粹主义问题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红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民粹主义是台湾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由台湾的选举政治和台湾与大陆的现实关系决定的。只要民进党不放弃其“台独”立场,并且始终充当民粹主义的主要玩家和操盘手,台湾民粹主义就会是“台独民粹主义”。“台独民粹主义”一方面妨碍了政治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为两岸关系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障碍。着眼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未来,要拆解两岸人民的敌意雷管和弥合认知分歧,关键就在于民粹主义的退场,在于理性宽容的观念和生命共同体的意识成为两岸民众的行为指引。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台湾有不少“政府”官员、绿营支持者把这场疫病政治化,借机四处散播仇恨、歧视的种子,煽动民粹,企图达到台湾和中国大陆一刀两断的目的。对此林红表示,这是一种丧失人道主义良知、罔顾民众基本人权的险恶行径,尽显民进党当局和绿营人士的狂妄无知与侥幸偏狭。这种将疫情政治化的目的是可笑的,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两岸人民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休戚与共,相守相依,没有什么能使两岸一刀两断。在两岸交流交往的数十年间,一方不幸发生灾难灾情,另一方都是鼎力相助、倾情关怀,捐献各种救灾物资和大笔善款,要比国际上的援助更多几分同胞情谊。虽然民进党和绿营人士在两岸问题上搞泛政治化、“逢中必反”,早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动作,但是,此次疫情当中,一些民间慈善机构、台胞台青台生不顾当局的刻意阻拦,仍然心系大陆疫情,通过辗转海外的各种方式筹措了大批防疫物资支援了大陆。
ﻩ
林红认为,台湾有关方面将公共卫生危机泛政治化的恶劣行为,其结果则可能是危险的,一方面不利于岛内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在疫情防控、疫病治疗、防疫物资生产与供应方面,需要全球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最终控制疫情。就执政责任而言,民进党当局的正事应是防疫优先,而不是趁火打劫,趁乱图利,将政治凌驾于民众生命健康之上。另一方面,此举不仅挑战了台湾人民的道德底线,更会大大伤害大陆人民的感情,造成两岸民意的对立。此次疫情中,大陆人民感怀于日韩两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睦邻之情,而两岸原本可以守望相助的同胞亲情受到了民进党当局的无情阻拦,真是一件令人遗憾唏嘘之事。
民进党在此次疫情中见猎心喜、极尽政治化操弄之手段,在岛内鼓动“反中仇中”的民粹浪潮。如何看待岛内的这种民粹主义?台湾社会是否已经形成了所谓的“台独民粹主义”?林红分析说,民粹主义是台湾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台湾的选举政治和台湾与大陆的现实关系决定的。台湾社会最激烈的对抗性由“统独”争议而引发,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一直都是以“台独”为动员主轴,所以台湾民粹主义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台独民粹主义”。如我们所知,民粹主义是一种由政治精英操控、通过煽动大众广泛和直接参与而实现特定政治目的的非常态政治,在台湾社会,选举竞争的需要使得民粹主义大行其道,民进党和国民党都使用这种方式来动员选民,只是民进党更为经验老到一些。民粹主义是一种对抗性政治,需要一个确定的对手或敌人,民进党在政党竞选中以国民党为对手,在两岸关系中以大陆对对手,在反对这两个对手的过程中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台独”路线、灌输“台独”意识和培植“台独”支持者。可以说,只要民进党不放弃其“台独”立场,并且始终充当民粹主义的主要玩家和操盘手,台湾民粹主义就会是“台独民粹主义”。
台湾的民粹主义有着“台独”的内核,其背后代表的是台湾社会“反中扩大化”的趋势。蓝绿两派对此持何态度?林红表示,“反中扩大化”在当前台湾确实有发展迹象,这与岛内“去中国化”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正确有直接关系,但与其说是台湾主流民众真实意愿的反映,不如说是政治精英刻意操弄的结果。绿营是“反中扩大化”舆论的制造者、推动者,更是得益者,民进党占据执政优势,通过法律修订、公共治理甚至疫情防控等种种方式,将其“台独”路线中的“反中仇中”诉求强加给社会大众,为其在又一轮执政中推行强硬的两岸政策准备民意基础。国民党等蓝营力量自2020年1月的地区领导人选举又一次挫败后,反思的主调出现变异,质疑“一中”立场的杂音渐起,为“反中扩大化”添了一把火。事实上,国民党与民进党本来在公共政策、社会治理方面的立场已有相当的重合,如果在最具政见差异性的两岸政策上也逐渐趋同的话,其结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损害两岸民生福祉,使两岸关系陷入更加尖锐对抗之中,;另一方面,国民党更难以在未来选举中赢得过社会动员力、组织团结性等诸方面都略胜一筹的民进党。
“台独民粹主义”对两岸关系会造成何种影响?林红认为,“台独民粹主义”反映了台湾社会内部民粹主义与“统独”议题相勾连的现实,它一方面妨碍了政治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为两岸关系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障碍。在互联网生态如此发达的时代里,如果岛内部分政治势力继续过度依赖民粹动员,依赖对抗性的议题政治,会造成两岸民众的严重分裂,两岸共识更难建立。近些年来,由于网络民粹主义在两岸的同时出现,再加上台湾政客对民粹政治的刻意操弄,两岸常常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某些具体事件上陷入泛政治化、民粹化的争论之中,出现尖锐的意见对立。着眼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未来,要拆解两岸人民的敌意雷管和弥合认知分歧,关键就在于民粹主义的退场,在于理性宽容的观念和生命共同体的意识成为两岸民众的行为指引。
中评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海涵)台湾社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展露出的“反中仇中远中脱中”氛围再度引发人们对台湾民粹主义问题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红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民粹主义是台湾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由台湾的选举政治和台湾与大陆的现实关系决定的。只要民进党不放弃其“台独”立场,并且始终充当民粹主义的主要玩家和操盘手,台湾民粹主义就会是“台独民粹主义”。“台独民粹主义”一方面妨碍了政治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为两岸关系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障碍。着眼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未来,要拆解两岸人民的敌意雷管和弥合认知分歧,关键就在于民粹主义的退场,在于理性宽容的观念和生命共同体的意识成为两岸民众的行为指引。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台湾有不少“政府”官员、绿营支持者把这场疫病政治化,借机四处散播仇恨、歧视的种子,煽动民粹,企图达到台湾和中国大陆一刀两断的目的。对此林红表示,这是一种丧失人道主义良知、罔顾民众基本人权的险恶行径,尽显民进党当局和绿营人士的狂妄无知与侥幸偏狭。这种将疫情政治化的目的是可笑的,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两岸人民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休戚与共,相守相依,没有什么能使两岸一刀两断。在两岸交流交往的数十年间,一方不幸发生灾难灾情,另一方都是鼎力相助、倾情关怀,捐献各种救灾物资和大笔善款,要比国际上的援助更多几分同胞情谊。虽然民进党和绿营人士在两岸问题上搞泛政治化、“逢中必反”,早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动作,但是,此次疫情当中,一些民间慈善机构、台胞台青台生不顾当局的刻意阻拦,仍然心系大陆疫情,通过辗转海外的各种方式筹措了大批防疫物资支援了大陆。
ﻩ
林红认为,台湾有关方面将公共卫生危机泛政治化的恶劣行为,其结果则可能是危险的,一方面不利于岛内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在疫情防控、疫病治疗、防疫物资生产与供应方面,需要全球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最终控制疫情。就执政责任而言,民进党当局的正事应是防疫优先,而不是趁火打劫,趁乱图利,将政治凌驾于民众生命健康之上。另一方面,此举不仅挑战了台湾人民的道德底线,更会大大伤害大陆人民的感情,造成两岸民意的对立。此次疫情中,大陆人民感怀于日韩两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睦邻之情,而两岸原本可以守望相助的同胞亲情受到了民进党当局的无情阻拦,真是一件令人遗憾唏嘘之事。
民进党在此次疫情中见猎心喜、极尽政治化操弄之手段,在岛内鼓动“反中仇中”的民粹浪潮。如何看待岛内的这种民粹主义?台湾社会是否已经形成了所谓的“台独民粹主义”?林红分析说,民粹主义是台湾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台湾的选举政治和台湾与大陆的现实关系决定的。台湾社会最激烈的对抗性由“统独”争议而引发,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一直都是以“台独”为动员主轴,所以台湾民粹主义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台独民粹主义”。如我们所知,民粹主义是一种由政治精英操控、通过煽动大众广泛和直接参与而实现特定政治目的的非常态政治,在台湾社会,选举竞争的需要使得民粹主义大行其道,民进党和国民党都使用这种方式来动员选民,只是民进党更为经验老到一些。民粹主义是一种对抗性政治,需要一个确定的对手或敌人,民进党在政党竞选中以国民党为对手,在两岸关系中以大陆对对手,在反对这两个对手的过程中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台独”路线、灌输“台独”意识和培植“台独”支持者。可以说,只要民进党不放弃其“台独”立场,并且始终充当民粹主义的主要玩家和操盘手,台湾民粹主义就会是“台独民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