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蔡政府会否顺着陈柏惟的杆子爬?
陈柏惟还声称,陆委会目前的角色主要是处理两岸交流,不敢强硬回批国台办的发言,许多议题都是在国台办发言后,却由蔡英文来做回覆,这样是贬低台湾当局的“国家地位”。因而他才抛出陆委会组织定位的改善建议。他形容,“现在陆委会整天被人家吃豆腐就饱了”。
吴钊燮对此回应说,“可以讨论,但是超出我的职权”。
将陆委会并入“外交部”成为其下属的“中国司”,虽然只是台湾基进党的唯一“立委”陈柏惟提出,并非是民进党“立委”的构思;但吴钊燮“顺着杆子爬”的回应及态度,却令人感到惊诧。他说是这个议题已经超出他的职权,因而未能当面答覆,只是说“可以讨论”;但以他并不反对的“可以讨论”回应看,倘若他具有此职权,可能就是当即给予陈柏惟满意的答覆,并承诺立即进行研究并透过相关程序付诸实施了。
别看吴钊燮“谦称”自己没有此职权,他可是蔡英文有关“国家安全”尤其是“外交”、大陆事务的最重要谋臣。当年他是接替蔡英文出任陆委会主委的,两人是一脉相承,“心有灵犀一点通”。后来吴钊燮在出任民进党驻美代表时,充分利用其在华盛顿的人脉关系,打通华府“关节”,让到访的蔡英文有机会向华府承诺,维护“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维持现状”,从而令华府放心,这也是华府将以陈水扁为代表的民进党当局视为“麻烦制造者”,转变为支持以蔡英文为代表的民进党的关键转捩点。吴钊燮在出任民进党秘书长时,全力襄助党主席蔡英文参选“总统”。蔡英文当选后,对吴钊燮的表现极为满意,任命他为“总统府”秘书长”,后来在蔡政府面临系列“国安”危机”时,又让他临危受命出任“国安会秘书长”,作为蔡英文在“国安”领域尤其是“外交”、两岸事务的头号智囊。正因为他对蔡英文的绝对忠诚,因而虽然在他手中连接丢了几个“邦交国”,蔡英文也没有向他“问责”;也正因为他是作为蔡英文在“外交”、两岸事务事务的头号智囊,如果蔡英文对将陆委会并入“外交部”成为其下属“中国司”的构思言听计从,可能就将会成为事实。
于是,李登辉指令蔡英文领衔成立“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小组”,以图研拟出一套理论,在法理上证明,“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以便于李登辉在会见汪道涵时,以此“理论”反驳汪道涵提出的“一个中国”内涵。在一番研究之下,蔡英文正式向李登辉提交“特殊两国论”的研拟报告。
李登辉接到报告后,爱不释手。未等到一九九九十月汪道涵回访台湾,就抢在七月九日接受“德国之声”总裁魏里希等人访问时,提前“爆”了出来,当即引发大西洋之间的“大两岸”和台湾海峡之间的“小两岸”的激烈动荡。
二零零零年三月,陈水扁当选“总统”,李登辉向陈水扁推荐了蔡英文。陈水扁发表蔡英文将于五月二十日起,出任“陆委会主委”。当时仍然在任“陆委会主委”的苏起,针对“特殊两国论”,梳理了海峡两会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在香港进行事务性商谈及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将之归纳为“九二共识”。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意图阻止蔡英文将“特殊两国论”带进“陆委会”。
而现在由陈柏惟提出,获吴钊燮认同的将陆委会并入“外交部”,并成为其下属的“中国司”的概念,等于是将中国大陆视为另一个国家,与台湾地区割裂,与蔡英文当年研拟的“两国论”,或陈水扁的“台湾中国,“一边一国”论”,完全吻合。
倘此,“陆委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现在所主管的所有业务,包括香港、澳门事务,都将并入“外交部”,并成为“外交部”下的“中国司”。按此逻辑,“侨委会”也将裁撤并并入“外交部”。
吴钊燮说,将陆委会并入“外交部”的议题超出他的职权,实际上此职权掌握在蔡英文的手中。而由于蔡英文曾经向华府作过“维持现状”及“遵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承诺,因而可能不敢接过这个“超前”的命题。但既然她的重要谋臣吴钊燮已经认可,必然会以其特殊身份的便利,向她“吹风灌水”,尤其是投其所好,将之与蔡英文研拟的“特殊两国论”对接融合起来,可能会让蔡英文心动起来。
而吴钊燮之所以认同陈柏惟的概念,除了是本身的“台独”思维在发酵之外,可能也有要做“大“外交部长”的个人野心,在将陆委会“侨委会”等相关部会并入“外交部”之后,“外交部”的业务职权范围就将会扩大,成为超级部会,满足其做台湾地区“国务卿”的官瘾,当然更是认为这是他扶持蔡英文上台的应有奖赏酬劳。
文章说,值得注意的是,陈柏惟当着吴钊燮的面,大数陆委会的“不是”。这显示,“独派”很不满意陆委会近来的表现。实际上,陆委会曾经几次澄清了“独派”制造的谣言,包括血友病少年的“国籍”问题等。但也导致陆委会主委陈明通遭到苏贞昌、陈时中的“打脸”。可能陈柏惟感到吴钊燮与苏贞昌、陈时中的观点相通,因而在吴钊燮的面前告陆委会的“状”,这就令吴钊燮更为认同他的陆委会并入“外交部”的“台独”构想。
陈柏惟还声称,陆委会目前的角色主要是处理两岸交流,不敢强硬回批国台办的发言,许多议题都是在国台办发言后,却由蔡英文来做回覆,这样是贬低台湾当局的“国家地位”。因而他才抛出陆委会组织定位的改善建议。他形容,“现在陆委会整天被人家吃豆腐就饱了”。
吴钊燮对此回应说,“可以讨论,但是超出我的职权”。
将陆委会并入“外交部”成为其下属的“中国司”,虽然只是台湾基进党的唯一“立委”陈柏惟提出,并非是民进党“立委”的构思;但吴钊燮“顺着杆子爬”的回应及态度,却令人感到惊诧。他说是这个议题已经超出他的职权,因而未能当面答覆,只是说“可以讨论”;但以他并不反对的“可以讨论”回应看,倘若他具有此职权,可能就是当即给予陈柏惟满意的答覆,并承诺立即进行研究并透过相关程序付诸实施了。
别看吴钊燮“谦称”自己没有此职权,他可是蔡英文有关“国家安全”尤其是“外交”、大陆事务的最重要谋臣。当年他是接替蔡英文出任陆委会主委的,两人是一脉相承,“心有灵犀一点通”。后来吴钊燮在出任民进党驻美代表时,充分利用其在华盛顿的人脉关系,打通华府“关节”,让到访的蔡英文有机会向华府承诺,维护“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维持现状”,从而令华府放心,这也是华府将以陈水扁为代表的民进党当局视为“麻烦制造者”,转变为支持以蔡英文为代表的民进党的关键转捩点。吴钊燮在出任民进党秘书长时,全力襄助党主席蔡英文参选“总统”。蔡英文当选后,对吴钊燮的表现极为满意,任命他为“总统府”秘书长”,后来在蔡政府面临系列“国安”危机”时,又让他临危受命出任“国安会秘书长”,作为蔡英文在“国安”领域尤其是“外交”、两岸事务的头号智囊。正因为他对蔡英文的绝对忠诚,因而虽然在他手中连接丢了几个“邦交国”,蔡英文也没有向他“问责”;也正因为他是作为蔡英文在“外交”、两岸事务事务的头号智囊,如果蔡英文对将陆委会并入“外交部”成为其下属“中国司”的构思言听计从,可能就将会成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