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专家共议中国智库该往何处走
中评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海涵 李娜)12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论坛邀请到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大背景下,评估七年以来中国特色智库建设阶段性进展,分享智库运作、智库责任、机制改革、智库国际化等方面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并围绕“中美博弈与智库责任”、“新时代的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大变局下的机制改革与智库国际化”等多个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刘伟在致辞中表示,大国应有强智库,中国智库应紧紧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回应人类文明在当下历史方位所面临的时代之问,能够提出彰显中国立场和中国价值,能够优化全球治理,有效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智库需要回应关于中国如何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问题,不断提出具有引领意义的世界命题,才能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历史,中国智库要有阐释能力;对所处时代,中国智库要有想像力;对人类未来,中国智库要有创造力。
张政在致辞中说,当前全球治理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的。国际形势还在发生剧烈变化,国际秩序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对每个国家的战略思想家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他们既了解本国问题的深度,又要知晓世界大局的广度;深刻掌握国家工作的总体布局、重大部署,又要了解国际规则、发展趋势,能为应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风险挑战提供一揽子实用、有用、管用的方案。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亚非,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分别作主旨发言。
周树春表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今天,中国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根本上也是制度使然。我们几十年的历史性成就来自于党的领导、来自于人民的奋斗,也来自于治理效能,根源在于制度优势。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效地把这种世所公认的治理效能及其背后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话语,以此作为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这应该是媒体和智库的共同责任。
何亚非指出,在目前面临中美竞争前景难以预料的情况下,中国智库需要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在一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呼唤中国新型智库的成长,希望中国智库为沟通中外创新思想做贡献,为中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提供智力的支撑,为世界经济增长,全球治理的改革提出中国特色的思路和方案。
于洪君认为,中国智库开展对外交流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打造智库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的新机制,但目前机制落后问题十分突出,缺位失声问题非常明显,很多国际场合没有中国人到场,没有人传播中国声音。他指出,开拓对外交流对话合作的新局面,还要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对外传播与国家文化外交乃至国家总体外交的关系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对外传播中的价值观因素和意识形态问题。三是如何提高对外传播工作质量与加强制度自身建设的相互统一问题。四是如何克服口号式、教条式、灌输式思维积弊,防止简单复制国内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
此次论坛期间,还发布了《智库建设的新长征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七年评估及传播、绩效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正处在七年左右建设期的“七年之痒”。智库已成为中国决策链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各方也对智库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高标准与高期待。智库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也不是决出你赢我输的竞赛,而是永远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跑,像是一场新长征路,将伴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始终。保障新型智库的生命力,一是需要有外部的制度创新与改革推进;而是需要有智库绩效考核与激励的规范化。
中评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海涵 李娜)12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论坛邀请到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大背景下,评估七年以来中国特色智库建设阶段性进展,分享智库运作、智库责任、机制改革、智库国际化等方面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并围绕“中美博弈与智库责任”、“新时代的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大变局下的机制改革与智库国际化”等多个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刘伟在致辞中表示,大国应有强智库,中国智库应紧紧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回应人类文明在当下历史方位所面临的时代之问,能够提出彰显中国立场和中国价值,能够优化全球治理,有效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智库需要回应关于中国如何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问题,不断提出具有引领意义的世界命题,才能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历史,中国智库要有阐释能力;对所处时代,中国智库要有想像力;对人类未来,中国智库要有创造力。
张政在致辞中说,当前全球治理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的。国际形势还在发生剧烈变化,国际秩序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对每个国家的战略思想家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他们既了解本国问题的深度,又要知晓世界大局的广度;深刻掌握国家工作的总体布局、重大部署,又要了解国际规则、发展趋势,能为应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风险挑战提供一揽子实用、有用、管用的方案。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亚非,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分别作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