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耀法师语中评:宗教交流贡献和平

台湾中评社总编辑林淑玲(左起)、净耀法师、中华战略学会副秘书长姜竹梅、台湾中评社主任记者倪鸿祥(中评社)

  中评社台北3月4日电(记者 倪鸿祥)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耀法师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两岸本来就是同根同源,希望藉由佛教界的斋僧大会”、“药师佛文化节”以及“佛诞”来搭起3条两岸交流的桥,让两岸能藉由这样的因缘多多互动,一旦彼此有了共同的共识,就能透过两岸合作发挥1+1大于2的效益,这不只两岸双赢,也是全球华人的共赢;因此,如果能够为世界和平、为全世界人类的幸福去做出一点贡献,便是无限的价值。

  净耀法师在新北市土城慈法禅寺接受台湾中评社总编辑林淑玲、主任记者倪鸿祥专访,畅谈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净耀法师,俗名徐明辉,嘉义县人,1954年出生,曾任记者,26岁历经一场车祸后对生命有所体悟,1982年在广化老和尚座下剃度,跟随佛学泰斗印顺导师修习,并先后受法于佛光山星云大师及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长年担任全台各监狱、看守所、烟毒戒治所的心灵教悔师、全台校园反毒宣讲团讲师、曾任慈法禅寺方丈、新北市佛教会理事长、净化社会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等,2018年10月26日起接任中国佛教会第19届理事长至今。

  中国佛教会于1911年在北京成立,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台复会,是台湾佛教界最高组织,全台县市共有24个地方教会,长年宣扬佛法,积极促进两岸宗教交流,现任理事长净耀法师为第19届理事长,于2018年10月26日接任,任期4年,

  对于当前两岸情势紧张的看法。净耀法表示,世间本来就是多变无常的,它的变化会随着观念演变,所以过去的点点滴滴,现在目前会转变;现在的情况,再过一段时间也会再变,不可能说好永远好,坏永远一直恶化下去,所以如何营造观念,是很重要的关键。

  民进党执政后,在两岸关系上并不积极,甚至有点阻碍?净耀法师指出,一般人看事情都只看表面,其实一定还有内涵,只是这个内涵不易为外人所理解,这个内涵可以从所谓的因与果之间来说,也就是有前因,才会有后果,所以我觉得,两岸本来就是同根同源,但如果大家观念没有一致的时候,正如同一个家庭兄弟姐妹长大之后各自有了婚嫁,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抵挡的事实。

  当然我们会期待,一个家庭如果能够经营好,这个家道就会愈兴盛、家族就会愈庞大,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很多的事情不是期待就能做得到的,因为这一定要靠大家共同的观念来形成,所以我们总是期待,不论是两岸能够统一,或是各自做各自的,两岸同是华人的一员,如果能够彼此合作的话最好,而这就一定要坐下来透过交流,让彼此取得共识,进一步合作交往。

2018年7月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净耀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提供)

  他指出,就好像男女朋友慢慢交往让感情升华,届时去结婚、组成家庭,都是以后的事,但在眼前来说,这是勉强不得的事情,但是交往绝对是重要的,如果彼此没有那分交往的心,就很难会有好的结果。

  净耀法师说,他过去藉由佛教的斋僧大会、“药师佛文化节”以及“佛诞”来搭起3条两岸交流的桥,让两岸能藉由这样的因缘多多互动,一旦彼此有了共识,就能透过两岸合作发挥1+1大于2的效益,这不只两岸双赢,也是全球华人的共赢。

  净耀法师表示,因此,如果能够为世界和平、为全世界人类的幸福去做出一点贡献,他认为那是无限的价值,所以大陆佛教界把我定为两岸和平的推动者,他个人能力非常微薄,也只能尽一点心力。

  您从事两岸宗教交流多年,两岸佛教有何差别?

  净耀法师表示,佛教起源于佛陀的大彻大悟,佛陀创立佛教唯一的目的,是希望藉佛教的平台帮助一切众生认识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一旦瞭解自己后,就不会随着本身贪嗔痴的烦恼婆娑起舞,就不会去造业,不造恶业就不会有障碍,进而能够把自己本身的受益告诉别人、帮助别人,这个就是所谓的自利、利他的观念。

  他进一步指出,或者说,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慈悲”,慈就是希望大家都快乐,但是每一个人的欲望、观念都不一样,所以如何帮助每一个人扫除他眼前的障碍,就叫做“悲”,也就是拔苦,要把痛苦拔除之后,才能真正得到真实的快乐。

  净耀法师向中评社说,要帮助所有的人都快乐,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每一个人的观念不一样,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每个文化背景有异,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根本精神就是智慧与慈悲的“觉之教育”,流传到不同的地方,随着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思维,就形成不同地方的佛教。

  他认为,两岸佛教本是同根同源,但两岸的文化多少有差异,大陆的佛教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文革伤害断层!但台湾的佛教随着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发展,将整个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台湾发扬光大,我们也看到这一点,也关心这一点,所以才会说希望藉着“斋僧大会与弘扬药师法门、以及“佛诞”来搭起3条两岸交流的桥,彼此互动,互补不足,当中国佛教有良善的发展时,台湾的佛教也能够一起往上升华,彼此的观念才会趋于平衡一致,否则没有交流,彼此还是会有隔阂、有差异的。

  至于这次疫情爆发,是否担心台湾对大陆的敌意升高?

  净耀法师告诉中评社,确实我们也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这个应该是一个过程,因为之前选举大家彼此激化,选后阴影还在,正好大选后爆发疫情,所以才会有这种现象产生!但这个关键还是要取决于两岸的领导阶层,彼此有共同的心,共同搭起一个大家都能够互动交流协商的桥,只要大家能互相帮助、提携,相信再硬的心也会软化,华人还是很有爱心的。

2018年7月大陆政协主席汪洋会见净耀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提供)

  他表示,站在宗教的立场,既不懂政治、也不参与政治,但可以在政治之外做一点缓和的工作,所以我站在宗教立场,秉持一分慈悲的胸怀,期待两岸多一点交流,共创双赢!

  净耀法师向中评社说,就好像当大哥的要照顾小弟,小弟对于大哥有和善的动作,也应该懂得尊重,多考虑两岸的和谐与人民的安乐!两岸未来的发展会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共同期待,但期待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实?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

  净耀法师强调,合则两利,这也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期待的,两岸能够真正在和谐的路上一起努力,共创双赢,双赢不但会带动整个世界的和平,也能让全球华人同享光彩。

净耀法师2018年10月就任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时,王金平到场祝贺。(台湾“中国佛教会”提供)

净耀法师。(中评社 倪鸿祥摄)

净耀法师。(中评社 倪鸿祥摄)

台湾中评社总编辑林淑玲(左起)、净耀法师、中华战略学会副秘书长姜竹梅、台湾中评社主任记者倪鸿祥(中评社)

  中评社台北3月4日电(记者 倪鸿祥)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耀法师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两岸本来就是同根同源,希望藉由佛教界的斋僧大会”、“药师佛文化节”以及“佛诞”来搭起3条两岸交流的桥,让两岸能藉由这样的因缘多多互动,一旦彼此有了共同的共识,就能透过两岸合作发挥1+1大于2的效益,这不只两岸双赢,也是全球华人的共赢;因此,如果能够为世界和平、为全世界人类的幸福去做出一点贡献,便是无限的价值。

  净耀法师在新北市土城慈法禅寺接受台湾中评社总编辑林淑玲、主任记者倪鸿祥专访,畅谈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净耀法师,俗名徐明辉,嘉义县人,1954年出生,曾任记者,26岁历经一场车祸后对生命有所体悟,1982年在广化老和尚座下剃度,跟随佛学泰斗印顺导师修习,并先后受法于佛光山星云大师及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长年担任全台各监狱、看守所、烟毒戒治所的心灵教悔师、全台校园反毒宣讲团讲师、曾任慈法禅寺方丈、新北市佛教会理事长、净化社会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等,2018年10月26日起接任中国佛教会第19届理事长至今。

  中国佛教会于1911年在北京成立,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台复会,是台湾佛教界最高组织,全台县市共有24个地方教会,长年宣扬佛法,积极促进两岸宗教交流,现任理事长净耀法师为第19届理事长,于2018年10月26日接任,任期4年,

  对于当前两岸情势紧张的看法。净耀法表示,世间本来就是多变无常的,它的变化会随着观念演变,所以过去的点点滴滴,现在目前会转变;现在的情况,再过一段时间也会再变,不可能说好永远好,坏永远一直恶化下去,所以如何营造观念,是很重要的关键。

  民进党执政后,在两岸关系上并不积极,甚至有点阻碍?净耀法师指出,一般人看事情都只看表面,其实一定还有内涵,只是这个内涵不易为外人所理解,这个内涵可以从所谓的因与果之间来说,也就是有前因,才会有后果,所以我觉得,两岸本来就是同根同源,但如果大家观念没有一致的时候,正如同一个家庭兄弟姐妹长大之后各自有了婚嫁,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抵挡的事实。

  当然我们会期待,一个家庭如果能够经营好,这个家道就会愈兴盛、家族就会愈庞大,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很多的事情不是期待就能做得到的,因为这一定要靠大家共同的观念来形成,所以我们总是期待,不论是两岸能够统一,或是各自做各自的,两岸同是华人的一员,如果能够彼此合作的话最好,而这就一定要坐下来透过交流,让彼此取得共识,进一步合作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