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融合发展 专家把脉机遇与挑战

第二十八届两岸民情学术研讨会在韶关举行。(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12月12日电(记者 沈而忱)12月4日至5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第28届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韶关顺利举行。中评社记者注意到,不少学者结合当前的台海局势,对两岸融合发展的机遇、挑战、方式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广东中华文化学院文化工作部主任、教授冯颖红认为,融合发展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是经济上的融合发展,这是融合发展的基础。两岸经济层面的交流、互惠互利,最终形成两岸共同的市场,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第二是社会的融合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习主席在1·2讲话中提到的“应通尽通”。
 
  冯颖红提到,经济融合和社会的融合,结果就会产生文化的认同,从而推动政治上的认同,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路径,所以融合发展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两岸关系的理念。当前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途径,第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大陆要继续提升综合实力;第二要构建两岸融合发展的话语体系;第三要加强对建立和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研究。随着两岸经济的进一步交流,人流的往来越来越多,加上惠台的制度化建设,对台湾的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更有吸引力,对两岸的融合发展,必将会起到推进、推动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桂清归纳总结了两岸融合的理论建构。他表示,两岸融合发展大概念,包括了发展内涵体系(两岸融合发展到底要干什么?)、政策保证体系(要怎么融合?怎么才能确保融合推进?)、价值目标体系(融合发展是为了什么?)三大理论体系,其中又具体化为两岸一家亲、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命运共同体等等价值理念体系。

  陈桂清表示,两岸融合发展理念的创新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它的创新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突出强调了两岸关系的价值追求;第二,完善了促统促融的法律保障;第三,形成了全新的涉台理论政策体系;第四,完善了我国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第五,为了今后的统一积累了经验。

专家学者分三组进行讨论。(中评社 沈而忱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刘雪琴总结了两岸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她指出,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会带了新的机遇,将带动经济增长,也给两岸的经贸合作带来较大空间;加之大陆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为台湾高端产品对大陆的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另外,大陆出台的一系列惠台政策有利于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而两岸的经贸交流成果突出,为进一步神话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

  挑战方面,刘雪琴认为主要包括世界经济贸易增速下滑、美国全方位遏制中国崛起、美国持续提升美台关系、蔡英文政府的倒施逆行降低了两岸贸易的依存度等。刘雪琴建议,从长期看,融合发展需扩大经贸交流,如何在稳投资、稳信心、稳产业合作等方面出台更有利于扩大经贸交流的政策,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天津国际友好联络会研究员邵宝明谈了融合发展的意义和遇到的瓶颈。他认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把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坚强保障,这就充分证明了大陆面对两岸关系的风险挑战,保持了足够的战略定位,也能够看到岛内的民意导向,无论岛内风云如何变幻,大陆将会继续出台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法规,还有法律事项。

  邵宝明将融合发展的瓶颈归纳为三点。第一,两岸制度化交流沟通和协商机制因民进党执政而被迫中断;第二,台湾的政党轮替给两岸关系交流、合作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三,岛内民众对统一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升反降。邵宝明认为,我们要积极落实习总书记1·2讲话,把两岸融合的发展道路走的更宽更广,让台湾同胞切身感受到,不应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缺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授严志兰从实践出发,在台青在大陆创业、台青在大陆进行乡村振兴、两岸养老产业合作几个方面,探讨了推动两岸社会融合的方式和遇到的问题。

第二十八届两岸民情学术研讨会在韶关举行。(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12月12日电(记者 沈而忱)12月4日至5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第28届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韶关顺利举行。中评社记者注意到,不少学者结合当前的台海局势,对两岸融合发展的机遇、挑战、方式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广东中华文化学院文化工作部主任、教授冯颖红认为,融合发展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是经济上的融合发展,这是融合发展的基础。两岸经济层面的交流、互惠互利,最终形成两岸共同的市场,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第二是社会的融合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习主席在1·2讲话中提到的“应通尽通”。
 
  冯颖红提到,经济融合和社会的融合,结果就会产生文化的认同,从而推动政治上的认同,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路径,所以融合发展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两岸关系的理念。当前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途径,第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大陆要继续提升综合实力;第二要构建两岸融合发展的话语体系;第三要加强对建立和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研究。随着两岸经济的进一步交流,人流的往来越来越多,加上惠台的制度化建设,对台湾的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更有吸引力,对两岸的融合发展,必将会起到推进、推动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桂清归纳总结了两岸融合的理论建构。他表示,两岸融合发展大概念,包括了发展内涵体系(两岸融合发展到底要干什么?)、政策保证体系(要怎么融合?怎么才能确保融合推进?)、价值目标体系(融合发展是为了什么?)三大理论体系,其中又具体化为两岸一家亲、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命运共同体等等价值理念体系。

  陈桂清表示,两岸融合发展理念的创新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它的创新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突出强调了两岸关系的价值追求;第二,完善了促统促融的法律保障;第三,形成了全新的涉台理论政策体系;第四,完善了我国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第五,为了今后的统一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