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明:抗击肺炎,台当局无法回避两岸关系
这场疫情波及海峡两岸是必然,这是因为自1987年以来,两岸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现在每年往返两岸的旅客超过一千万人次,两岸之间的年贸易规模达20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有200多万人,资产几千亿,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达40%,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顺差已达一千亿美元的规模,等等。
而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显现出来的还有一些微观层面的密切关系。当台湾方面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行动,首先是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并宣称岛内口罩供应没有问题,没两天却发现,原来台湾的口罩绝大部分产自大陆,包括台湾能生产口罩的厂商的原材料也来自大陆,一时间因此而使岛内产生了所谓的“口罩危机”,产生一系列次生问题,例如有报道说,有些陆配因为关心在大陆的亲人的健康,要买一点口罩寄回大陆家中,有的买不到,有的买到了不能寄,引起诸多不满。“口罩危机”至今仍是岛内舆论的焦点之一,而这不仅从岛内口罩生产和供应的问题反映出两岸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反映了台行政部门领导人不顾客观事实,用“抗中反中”的意识形态试图切割两岸紧密关系的态度问题。
经过两岸的共同努力,首批撤离武汉的247名台籍人员于2月3日深夜抵达台北桃园机场,令人欣慰,也期待能够很快有后续进程,因为陆方已经准备好可以继续进行此项工作,然而台陆委会则在5日上午表示,由于首批人员有确诊病例,加上返台人员名单有出入,暂停在最近两天的撤离工作,这是在令人费解的,人员撤离最重要的问题是时间,也就是越快越好,即使有什么工作瑕疵也是次要的。诚然,确诊病例应该原地治疗而不属撤离行列,是对的,但在武汉那种情况下苛求百分之百的工作并不理智,况且新型肺炎的潜伏症状的特殊性表明这并不一定是陆方的工作疏漏,也就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本来撤离疫区人员就有这种风险,台方本来就应该有心理和技术准备,以此为理由暂停撤离工作显然理由不够充分;至于人员名单问题,据报道是有大陆籍台商家人一同撤离,这就是两岸关系密切到难以切割的问题,从法律上说,这些人应当不属于撤离行列,但从情理上说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台方如果不讲情理(非常时期不讲情理似乎也无可非议)可以要求后续类似人员不应进入撤离行列,但以此为理由暂停撤离工作也实属牵强,耽误撤离时机实为以小失大。
随着抗击疫情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两岸之间是需要进行密切合作的,特别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合作。比如,利用这次机会,两岸应积极在技术层面上探索、尝试建立两岸公共卫生事件协调处理机制,这才是直接关乎两岸民众健康的根本实质性问题,台湾方面应该更多的从务实角度出发,多思考研究这样的实际问题,台湾有这方面的长处(经验),应该提出能具体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设想,而不应该在这时候在国际上给大陆施加政治上的压力,“乘火打劫”式地重提“WHA”问题,这实际上是在给台湾自己制造障碍,也会被国际舆论认为台湾在这方面是政治目的远高于民众利益。
这次疫情对大陆的经济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台湾也无法避免,甚至影响更大,因为大陆的经济规模、结构所能承载的压力当然是台湾所远远不及的,因此,新型肺炎疫情不仅考验大陆,也考验台湾,对台湾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形成的压力,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防疫”,即不仅仅是只要做到阻断疫情向岛内蔓延就可以了,需要思考和做的事很多,这当然不仅是眼前的、局部的一些问题,更多的是涉及许多台湾经济和社会全局的长远问题,对于岛内的某些政治人物和政党来说,不是简单的“反中、抗中”和所谓反思“九二共识”就能摆脱的问题,而应该从两岸之间业已形成的紧密关系现实出发,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真正造福于两岸民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但愿两岸携手共同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是一个很好的改善两岸关系的契机。
(作者系华侨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陈克明)
这场疫情波及海峡两岸是必然,这是因为自1987年以来,两岸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现在每年往返两岸的旅客超过一千万人次,两岸之间的年贸易规模达20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有200多万人,资产几千亿,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达40%,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顺差已达一千亿美元的规模,等等。
而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显现出来的还有一些微观层面的密切关系。当台湾方面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行动,首先是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并宣称岛内口罩供应没有问题,没两天却发现,原来台湾的口罩绝大部分产自大陆,包括台湾能生产口罩的厂商的原材料也来自大陆,一时间因此而使岛内产生了所谓的“口罩危机”,产生一系列次生问题,例如有报道说,有些陆配因为关心在大陆的亲人的健康,要买一点口罩寄回大陆家中,有的买不到,有的买到了不能寄,引起诸多不满。“口罩危机”至今仍是岛内舆论的焦点之一,而这不仅从岛内口罩生产和供应的问题反映出两岸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反映了台行政部门领导人不顾客观事实,用“抗中反中”的意识形态试图切割两岸紧密关系的态度问题。
经过两岸的共同努力,首批撤离武汉的247名台籍人员于2月3日深夜抵达台北桃园机场,令人欣慰,也期待能够很快有后续进程,因为陆方已经准备好可以继续进行此项工作,然而台陆委会则在5日上午表示,由于首批人员有确诊病例,加上返台人员名单有出入,暂停在最近两天的撤离工作,这是在令人费解的,人员撤离最重要的问题是时间,也就是越快越好,即使有什么工作瑕疵也是次要的。诚然,确诊病例应该原地治疗而不属撤离行列,是对的,但在武汉那种情况下苛求百分之百的工作并不理智,况且新型肺炎的潜伏症状的特殊性表明这并不一定是陆方的工作疏漏,也就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本来撤离疫区人员就有这种风险,台方本来就应该有心理和技术准备,以此为理由暂停撤离工作显然理由不够充分;至于人员名单问题,据报道是有大陆籍台商家人一同撤离,这就是两岸关系密切到难以切割的问题,从法律上说,这些人应当不属于撤离行列,但从情理上说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台方如果不讲情理(非常时期不讲情理似乎也无可非议)可以要求后续类似人员不应进入撤离行列,但以此为理由暂停撤离工作也实属牵强,耽误撤离时机实为以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