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两岸论述民进党化无异自寻绝路
中评社香港2月3日电/大华网路报3日发表台湾资深媒体人汪诞平的文章说,有意参选国民党主席的前台北市长郝龙斌日前表示,如果北京不承认“中华民国”,可以中断两岸三通。消息传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有人批评他是因噎废食,有人指责他是病急乱投医,也有人认为他是拿香跟拜,会把国民党民进党化。
文章说,按照郝龙斌的说法,两岸论述是国民党2020败选的关键因素。他强调,面对两岸关系,“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仍是国民党存在的最基本理念,不能改变。因此党内在面对中国大陆时,不需要软弱,如果北京未来还是坚持不承认“中华民国”,“我们也不需要跟他交往⋯通邮、通商、通航这些有没有必要再继续进行下去,也可以重新考量。”
平心而论,郝龙斌的谈话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逻辑既有问题,论述也以偏概全,经不起严谨的论证。
首先,国民党两岸论述没有与时俱进,未能有效导正社会“反中拒统”的氛围,确实是这次大选国民党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并不是国民党挫败的最重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郝龙斌把箭头对准两岸论述,显然没有抓到问题的症结。
其次,身为国民党员,固然要捍卫“中华民国”,在两岸尚未统一的阶段,呼吁中国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客观事实,也是为所当为,无可厚非。不过,政治并非一定是零和游戏,认同一定的原则,却保留适度的弹性和模糊的空间,往往可以解决一时之间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九二共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文章说,马英九执政八年,两岸站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双方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却保留“各自表述”的空间;双方并未承认对方主权,却也互不否认彼此治权;大陆虽没有承认“中华民国”,但在对等与尊严的情况下,两岸签订了多项协议,这证明并不是非要中国大陆承认“中华民国”,两岸才能和平共处,也绝不能简化为只要中国大陆不承认“中华民国”,就是我们的敌人,试问,美国、日本哪一个承认“中华民国”?照郝龙斌的逻辑,难道我们也要跟美日断绝往来吗?
事实上,稳健、和平、理性的两岸政策,正是国民党的强项,也是国民党跟民进党最大的差异,如果国民党也要把中国大陆视为敌国,那么国民党跟民进党有什么不同?目前民意虽然“反中拒统”稍占上风,却并不表示台湾的主流民意不会改变;国民党该做的,应该是重新铨释自己的两岸主张,使其既具有前瞻性,也有说服力,以此争取多数选民的认同,而不是一味否定原先的主张,盲目附和民进党反中仇中的路线。
再者,三通虽对两岸都有利,但台湾显然受惠较多,贸然中断既不可行,对台湾更是弊多于利。在通商方面,2008年时,台湾与大陆(含香港)进出口总金额不过一0五四亿美元;到了去年十一月底,双方贸易已达一七二九.九亿美元,占我总进出口比重31%,其中出口占40%,进口占20.5%,大陆非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台湾外贸顺差来源,以去年一至十一月为例,台湾贸易总顺差四0九亿美元,但若扣掉对大陆顺差六七0亿美元,台湾就有二百五十亿美元的逆差。充分显示直接通商对台湾经济影响之大,难道我们还要重新“锁国”吗?
通航方面,空运直航从2008年七月四日启动,两岸已建立三条直航航路,目前“我方”开放十个航点,大陆方面开放六十一个航点,双方每周共飞八百九十个往返班次;截至去年十一月底止,两岸空运直航共五十九万七九六0个往返班次,载客数一亿零三十五万人次,平均载客率78.23%。各项航空运输服务都可以比照国际航班管理,业者可将大陆航点纳入我全球航网,提升台湾空运服务业竞争能力,为台湾经济带来加值效果。
海运直航从2008年12月15日实施以来,不再弯靠第三地,每航次节省十六至二十七个小时,一年节省成本超过十二亿元;目前“我方”开放十三个港口,大陆则开启七十二个港口,截至去年十一月底止,进出“我方”港口之船舶超过十八.六万艘次,总装卸货柜2448万TEU,总装卸货物十亿八二二七万吨,载运旅客人数超过二一一万人次。对于缩短两岸海运运输的时间与成本、提升交通运输效能、强化台湾亚太地区经贸枢钮的位置、大幅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贡献至巨。
文章说,至于通邮,尽管透过网路传讯、语音的方式传送讯息日益普遍,以致传统书信往返逐年减少,但台湾寄往大陆各类邮件每年出口量约340万件至510万件,年均出口大陆量约为420余万件;大陆寄来台湾每年进口量为220万至510万件之间,年均进口量为410余万件。据大陆方面统计,两岸直接通邮十年来,光函件就达四九二七吨,邮政包裹和快递总量约一万五千多吨。足见通邮在促进两岸交流,加强良性互动,仍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凡此种种,在在说明三通对台湾的重要,郝龙斌难道不该冷静三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