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云林虎尾天后宫 巷弄遇见沙龙厝

虎尾天后宫。(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厝沙龙内19世纪古董家具营造复古奢华的阅读情调。(中评社 李其桦摄)

  中评社云林12月28日电(记者 李其桦)云林县虎尾镇人口7万人,以从事农业为主。虽然是农业小镇,却包藏丰富的人文故事,除了虎尾糖厂、布袋戏馆,外地旅客来到虎尾镇,可感受当地居民的纯朴善良和悠闲缓慢的生活步调,除了参拜虎尾天后宫,还可漫步小巷,在虎尾厝沙龙拍照打卡,徜徉人文书海。

  虎尾天后宫位于虎尾镇北平路上,建庙于1965年,主祀天上圣母,又称二妈庙。相传台南山上乡人林料安在台中从事水电工作,并寄居在李姓房东家,某日林男忽然起乩(闽南语:神明附体之意),指引李男回虎尾镇,顺利救回垂危的丈母娘。

  李男和村民感念妈祖显灵,起初每年从虎尾来到台南山上天后宫迎接二妈回虎尾镇作客,为乡民消灾解难;后来获得山上天后宫二妈同意,迎取香火回虎尾镇并建庙供奉。虎尾天后宫庙宇建筑气派宏伟,尤其殿堂上方为台湾工艺家叶星佑用交趾陶技法打造的彩绘壁堵,作工精美细致,非常值得观赏。

  同样位于虎尾镇民权路上的虎尾厝沙龙,隐身于小巷中,若未注意路牌指引不容易找到,从大街走进巷弄不过短短几步,幽静取代车马喧嚣,走进另一个桃花源。虎尾厝建于1940年代,是一栋日式和西洋建筑特色并存的日式洋房。

  虎尾厝一度繁华褪色,埋没在荒烟蔓草中,后来房屋转手由前“立委”王丽萍接手,改造为独立书店,并在屋内摆放19世纪的骨董家具、灯饰和壁报,与老房子巧妙搭配,屋内时光犹如凝缩倒退50年,营造奢华优雅的阅读空间。虎尾沙龙厝被列入县定古迹,2015年曾获网路票选全“台独”立书店第一名,游客周末除了来这里看书、喝咖啡,聆听讲座,也是时下年轻族群喜爱拍照打卡的景点。相邻虎尾厝沙龙不远的福民老街,则保留日据时期几栋老房子,颇富历史气息。

虎尾天后宫庙堂宏伟气派。(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镇大街景象。(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天后宫主祀天上圣母,为台南山上天后宫二妈分灵而来。(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天后宫庙堂墙上的交趾陶壁堵为台湾工艺家叶星佑作品,做工精致细腻。(中评社 李其桦摄)

这座躺椅为19世纪英国维多莉亚女王时期的古董家具。(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天后宫庙堂墙上的交趾陶壁堵为台湾工艺家叶星佑作品,做工精致细腻。(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厝沙龙位在虎尾镇民权街的小巷中,为日据时代老房子改装成独立书店。(中评社 李其桦摄)

相邻虎尾厝沙龙不远的福民老街,建筑保留日据时代建筑特色,颇富历史气息。(中评社 李其桦摄)

外地游客初次到访未注意路牌指引,很难找到藏身小巷弄的书屋。(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厝沙龙门口。(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厝沙龙藏身虎尾镇民权路的小巷弄,外面车水马龙,和巷内幽静形成两个世界。(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厝沙龙为日式老房改造的独立书店。(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天后宫。(中评社 李其桦摄)

虎尾厝沙龙内19世纪古董家具营造复古奢华的阅读情调。(中评社 李其桦摄)

  中评社云林12月28日电(记者 李其桦)云林县虎尾镇人口7万人,以从事农业为主。虽然是农业小镇,却包藏丰富的人文故事,除了虎尾糖厂、布袋戏馆,外地旅客来到虎尾镇,可感受当地居民的纯朴善良和悠闲缓慢的生活步调,除了参拜虎尾天后宫,还可漫步小巷,在虎尾厝沙龙拍照打卡,徜徉人文书海。

  虎尾天后宫位于虎尾镇北平路上,建庙于1965年,主祀天上圣母,又称二妈庙。相传台南山上乡人林料安在台中从事水电工作,并寄居在李姓房东家,某日林男忽然起乩(闽南语:神明附体之意),指引李男回虎尾镇,顺利救回垂危的丈母娘。

  李男和村民感念妈祖显灵,起初每年从虎尾来到台南山上天后宫迎接二妈回虎尾镇作客,为乡民消灾解难;后来获得山上天后宫二妈同意,迎取香火回虎尾镇并建庙供奉。虎尾天后宫庙宇建筑气派宏伟,尤其殿堂上方为台湾工艺家叶星佑用交趾陶技法打造的彩绘壁堵,作工精美细致,非常值得观赏。

  同样位于虎尾镇民权路上的虎尾厝沙龙,隐身于小巷中,若未注意路牌指引不容易找到,从大街走进巷弄不过短短几步,幽静取代车马喧嚣,走进另一个桃花源。虎尾厝建于1940年代,是一栋日式和西洋建筑特色并存的日式洋房。

  虎尾厝一度繁华褪色,埋没在荒烟蔓草中,后来房屋转手由前“立委”王丽萍接手,改造为独立书店,并在屋内摆放19世纪的骨董家具、灯饰和壁报,与老房子巧妙搭配,屋内时光犹如凝缩倒退50年,营造奢华优雅的阅读空间。虎尾沙龙厝被列入县定古迹,2015年曾获网路票选全“台独”立书店第一名,游客周末除了来这里看书、喝咖啡,聆听讲座,也是时下年轻族群喜爱拍照打卡的景点。相邻虎尾厝沙龙不远的福民老街,则保留日据时期几栋老房子,颇富历史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