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厦金融合发展:率先“应通尽通”
中评社╱题:“深化厦金融合发展:率先‘应通尽通’” 作者:邓利娟(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当前推进厦金融合发展,率先“应通尽通”具有较大可行性,为整体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新路。总体思路为,在中央的支持下,努力开拓厦金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并大力推进“双向畅通”。实施路径为,发挥区域经济整合的示范作用;深化厦金产业交流合作;发挥厦门自贸区优势,畅通厦金商贸活动;支持厦门对金门投资,助力金门地方经济发展。为使厦金“应通尽通”顺利推进,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一是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是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中央对台重要政策;二是“应通尽通”是两岸融合发展重要内容;三是福建可“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②厦门与金门拥有独特的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厦门与金门率先“应通尽通”,深化厦金融合发展,将可为整体两岸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当前两岸“应通尽通”的障碍与突破
(一)民进党当局力阻两岸融合发展
相对于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主张,2016年5月重新上台的民进党当局为了政治上谋求“台独”分离路线,则是不惜牺牲台湾民众利益与福祉,大力推行脱离大陆政策,力阻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他们采取的措施有,紧缩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原有政策;大力推进“新南向政策”,企图以此摆脱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出台“对台31项措施之因应策略”,力图降低大陆“对台31条”措施的影响力,等等。2019年以来为了操作2020年大选,民进党当局更是加大反制大陆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的力度,先是公然追随美国,采取打压大陆的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措施,继而推动一系列所谓修法程序,力图从法律层面针对性地阻止两岸实现“应通尽通”,反制大陆的融合发展政策。③面对这种两岸“融合”与“反融合”的对抗格局,积极思考应对策略以寻求突破应是当务之急。
(二)厦金率先“应通尽通”,发挥两岸融合发展窗口作用
在两岸关系陷于对抗的严峻局面背景下,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主导面,而地方性与区域性的交流合作就是民间交流合作最重要形式之一,其中,深化厦金交流合作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厦金两地拥有独特的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经过多年来交流合作,厦金已正在形成共同的经济生活圈。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深化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可以发挥两岸融合发展的窗口作用,同时其也具有较大现实可行性。
一是,台湾当局难以反对两岸地方性交流互动。尽管民进党当局在整体层面对抗两岸融合发展,但基于民意压力与经济民生利益的需要,并不便于公开反对两岸地方性与区域性交流合作,甚至还乐意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的开展,近年两岸仍维持了上海和台北“双城论坛”就是一例证。厦金两地交流合作的敏感性远低于上海与台北,而且厦金交流合作又具有更深厚基础,因此,率先推进厦金“应通尽通”具有较大可行性。
二是,厦金率先“应通尽通”具有新的有利条件。其一,厦门拥有与金门开展交流合作的新的政策优势。厦门正在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希望成为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同时,厦门自贸片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定位就是要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其二,厦门正积极探索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2018年以来厦门认真贯彻中央“31条对台措施”及“福建66条”,率先推出“厦门60条”及实施细则,2019年6月又出台《关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45条,在企业注册、职业资格认证、居住、购房、社保、就学等方面给予台企台胞同等待遇。
三是,金门地区高度支持厦金“应通尽通”。国台办对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特别指出,祇要对两岸关系及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我们对两岸城市交流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④换言之,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与条件,金门地区正符合这一条件。由于特定的历史渊源,金门地方政府与民众长期以来对两岸和平统一具有较高认同感。2019年1月下旬,新上任的金门县长杨镇浯率领县府各部门官员访问大陆,与福建省领导探讨金门与大陆通水、通气、通电及通桥等问题。为反制民进党当局倡狂的“台独”分裂行径,大陆自2019年8月1日起暂停47个城市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为减轻此举对金门、马祖及澎湖的影响,杨县长与连江及澎湖县长一同赴京拜访国台办,争取大陆对离岛地区能区隔处理。9月20日大陆相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恢复受理福建、浙江、江西及广东四省20个城市的“小三通”个人旅游签注申请。
(三)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的总体思路
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厦金要在“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等方面率先“应通尽通”,为整体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就需要着力落实“厦金一家”概念,具备积极、开放与创新的思路。
首先,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厦金双方积极作为,努力突破民进党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
其次,要在厦金原有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应通尽通”的新领域,深化厦金两地区域融合发展。
第三,努力推进厦金之间的“双向畅通”,为整体两岸融合由单向发展到双向发展探索新路。
此外,现阶段金门发展仍面临不少困境,除了产业结构较薄弱、还是以农业和观光业为主外,尚存在常住人口不足,水、电等基础建设较落后,岛屿间交通与对外交通不够便捷,专业人才缺乏,工作机会较少,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⑤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就是要通过新的合作机制与特殊政策,充分整合两地资源优势,实现互补发展,带动金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的路径
基于上述总体思路,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的具体路径分析如下。
(一)发挥区域经济整合的示范作用
厦金独特的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为两地经济社会整合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厦金已正在形成共同的经济生活圈,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快两区域整合。
其一,在“厦金一家”概念下,推进两地发展规划的整合。厦门应将金门开发建设纳入厦漳泉同城化规划发展。金门与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语言、文化、习俗相近,经济交往与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厦门在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过程中,应持续充分考虑近邻金门因素。如,在建的翔安新机场为金门及其居民预留专用跑道及通道,即体现“厦金共享”精神。
其二,两地基础设施联通应加快规划与推动。⑴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厦金航线和五通码头硬体设施配置与服务保障水平。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在五通码头设立进境免税店,探索厦金两地建立“免税购物直通车”模式,实现厦金双方免税商品发货、提货合作。⑵争取设立厦金通关协作区,推动厦金互设“海外仓”和厦金海运快件专区对接。⑶继续推动厦金供电供气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讨论多年的厦金大桥规划,应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前期调研力度,为开工建桥做好充分准备,一旦两岸关系条件具备便可尽快实施。
其三,进一步畅通厦金人员往来。在对台湾民众免签注的基础上,对厦漳泉民众往返金门给予免签注或“一年多次往返”签注的便利。
1.深化厦金传统优势的旅游业合作。
近年“厦金旅游圈”已悄然形成,面对当前两岸关系恶化带来的冲击,要以更加开放与创新的思维来拓展厦金旅游市场。一是,将赴金门旅游视为特殊境内游。目前受制于有关政策规定,赴金游产品在省外销售效果不好。要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将赴金游政策与赴台本岛游政策做区隔,把赴金旅游产品视同福建旅游产品,允许厦门有资质的赴金游组团社委托省外一般旅行社(非赴台游组团社)在当地宣传和代理赴金游产品。二是,积极拓展厦金旅游的双向市场。开拓厦金旅游除了要促进更多来厦游客延伸赴金游外,也应重视开发台胞由金门赴厦门及大陆旅游的市场。目前厦门市已支持在厦台胞办理厦门旅游年卡,还可扩大支持金门居民办理厦门旅游年卡,体现“厦金一家”。三是,积极推进厦金游艇旅游市场的成熟。2018年8月厦金游艇自由行首航成功,厦金游艇产业交流合作逐步走上正轨,目前仍要加强厦金两地的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对接,合力推进厦金游艇产业合作的规模化与常态化。
2.积极开拓厦金教育交流合作。
金门近年积极推动成立教育文化大学岛,大力拓展高等教育发展,金门大学于2011年起开始招收陆生,金门与厦门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具有较好基础。其一,厦门大学与金门大学缔结为姐妹学校已多年,在学术交流、学生培养及教师互访讲学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新形势下应当进一步发挥各自特色与优势,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提供示范作用。如,利用两岸资源与师资共建厦金教育与培训平台,优先针对厦金两地的民生经济、产业发展及重点人文社科领域提供相关教育与培训。其二,厦门是台商投资聚集地,台商子女教育需求、台商短期进修需求及台资企业人才培训需求等,均为区位毗邻的厦金合作开拓教育产业提供有利商机。其三,当前形势下陆生赴台就学整体下滑,厦金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各自相关部门支持更多闽籍生源赴金门大学就读。
3.积极推动厦金医疗服务产业合作。
金门长期医疗资源较短缺,遇有重大意外事故或突发重病患者,均须远送台湾本岛就医,十分不便。毗邻的厦金加强医疗服务产业合作十分必要与紧迫。2014年厦金签订了《厦门市和金门县区域紧急医疗救治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厦金医疗服务产业合作,2017年金门大学与厦门长庚医院开始建教合作,金大健康护理学院的学生可到厦门长庚医院实习,医院也鼓励员工前往金大进修,提升专业技能。未来深化厦金医疗合作的方向,应可结合厦、金、台专业医疗团队与设备等资源,将金门打造成厦金医疗、养生及养老专区,发挥台湾医疗技术与服务优势,在金门进行厦门有需求且台湾可进行的医疗行为,惠及厦金两地民众。
(三)发挥厦门自贸区优势,畅通厦金商贸活动
厦门自贸片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定位就是要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其中重要内容就是,要扩大对台湾的开放度;创新面向台湾的监管服务模式等。而金门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要“使金门成为两岸商贸门户与生活交流体验平台”⑥。因此,厦门要充分发挥自贸区特殊政策与机制方面的优势,积极与金门发展的需求对接,最大程度畅通厦金商贸活动,具体实施可分步推进,不断深化:
第一步:创新监管模式,促进厦金贸易便利化。自贸区成立以来,这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如,创新两岸进口商品检验模式,金门高粱酒进口采取社会认证、官方采信模式,实现金门出口厦门食品快速验放;台湾水果检验检疫监管审核模式,实行台湾输大陆商品快速验放机制。此外,厦金游艇直航也是纳入厦门自贸区游艇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监管模式的创新,由个案审批向制度化管理进行转变。
第二步:“一市两标”,包容共存。要实现厦金商贸活动普遍化的便捷快速,还需要进一步的两岸“行业标准共通”建设。厦门“惠台60条”已提出,要推动实施“一市两标”,逐步实现大陆标准与台湾地区标准在厦门包容共存,需要加快推动落实。如,可在特定的海关监管区域(如翔安大嶝对台市场)内试行“一区两标”、实践“行业标准共通”,认同台湾标准,以负面清单方式允许金门原产地产品视同大陆原产地产品进入市场销售。
第三步:“厦金一家”,同等待遇。由于历史及地缘的关系,厦金两地是最能体现“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典型,理应率先落实中央对台政策,因此,在财产经济权益方面,厦门应率先改变台胞“参照外资,同等优先”的现行待遇,让来厦的金门居民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方面的权利与厦门民众相同,真正落实“厦金一家”,如,率先对金门生产的产品减免相关进口关税,率先放宽金门服务业准入厦门市场的门槛等。
(四)大力支持厦门对金门投资,助力金门地方经济发展
金门地方经济发展整体尚较落后,深化厦金融合发展还有赖于促进金门地方经济发展。而加大厦门对金门的投资力度无疑是重要举措。同时,扩大对金门投资活动也助于改变当前单向的厦金融合发展格局,为整体两岸融合由单向发展到双向发展探索新路。自2009年台湾正式开放大陆对台投资以来,受制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台湾当局的重重限制,陆资对台投资发展缓慢,至今为止,在金门正式落地的陆资企业也仅有一家——金门陆岛酒店,虽然作为台湾当局核定的观光旅馆,陆岛酒店为推动金门的旅游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整体而言,陆资对金门社会经济的影响甚微。
让金门分享厦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红利应是打破以上僵局的切入口。厦门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海外产能合作,推动厦门企业“走出去”战略,并设立了厦门“海丝”投资基金,拓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与投资渠道。厦门应可配合上述策略的实施,大力支持厦门企业对金门投资,加强厦金在旅游业、教育领域、医疗服务业产业及绿能产业等方面的分工合作,促进金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强化双方经济社会关系。
此外,随着大陆“对台31条”的推进落实,已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到厦门实习、就业、创业,有效地促进了两岸青年共同创业、共同生活及情感融合。位于同安区五显镇的正心精致农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厦门与金门青年合作创办的企业。基于厦金独特的区位及金门产业结构现状,也应创造条件鼓励厦门青年到金门,与当地青年合作创业,既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促进厦金双向互动融合。
三、建立推进厦金“应通尽通”的保障机制
推进厦金“应通尽通”、深化厦金融合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建构的长过程,除了需要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外,有效的机制与政策是厦金融合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⑦
其一,设立厦金合作发展委员会,规划厦金“应通尽通”长远总体方案。委员会可从经济、文化、社会、共同治理等各个领域规划厦金之间的对接与融合,建立机制与制度。对于厦金产业合作分工、基础设施联通、行业标准共通、陆资入金及两地关注的热点问题,如,金门高粱酒侵权问题、厦金海域环境保护问题、厦大与金大深度合作问题等,均可通过建立机制进行协商与解决。
其二,建立常态化的厦金合作行政工作对接机制。金门政府方面已设有“两岸事务办公室”对接厦门,经常与厦门有关方面交流对接。厦门方面也应加强相关机制的设立,强化与金门方面对接力度,有效地推动与落实厦金“应通尽通”的各项举措。
其三,设立厦金融合发展研究智库。藉助厦门大学与金门大学的资源与平台,厦门与金门可共同建立智库、数据库、民意调查中心等,为厦金两地尽早实现“应通尽通”、推进双方深度融合提供决策参考,并可积极发挥舆论宣传作用。
注释:
①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2019年1月2日,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02/c1024-30499652.html。
②新华网:“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2019年3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10/c_1124217057.htm。
③邓利娟:“两岸融合发展的政治障碍与应对思考”,香港《中国评论》2019年第5期。
④国台办:”对两岸城市交流持积极开放态度”,央视网2017年4月12日,http://news.cctv.com/2017/04/12/ARTI4XwOH4yPNtbJnj4SRUfC170412.shtml。
⑤邓利娟:“新形势下推进厦金融合发展的思考”,《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⑥金门县政府“金门县综合发展计画(摘要版)”2014年12月,https://ws.kinmen.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zA5L3JlbGZpbGUvMC8xNDEyNC%2Fph5HploDnuKPntpzlkIjnmbzlsZXoqIjnlatf5pGY6KaB54mIXy5wZGY%3D&n=6YeR6ZaA57ij57ac5ZCI55m85bGV6KiI55WrX%2BaRmOimgeeJiF8ucGRm。
⑦邓利娟:“新形势下推进厦金融合发展的思考”,《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2月号,总第264期)
中评社╱题:“深化厦金融合发展:率先‘应通尽通’” 作者:邓利娟(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当前推进厦金融合发展,率先“应通尽通”具有较大可行性,为整体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新路。总体思路为,在中央的支持下,努力开拓厦金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并大力推进“双向畅通”。实施路径为,发挥区域经济整合的示范作用;深化厦金产业交流合作;发挥厦门自贸区优势,畅通厦金商贸活动;支持厦门对金门投资,助力金门地方经济发展。为使厦金“应通尽通”顺利推进,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一是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是两岸关系新形势下中央对台重要政策;二是“应通尽通”是两岸融合发展重要内容;三是福建可“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②厦门与金门拥有独特的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厦门与金门率先“应通尽通”,深化厦金融合发展,将可为整体两岸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当前两岸“应通尽通”的障碍与突破
(一)民进党当局力阻两岸融合发展
相对于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主张,2016年5月重新上台的民进党当局为了政治上谋求“台独”分离路线,则是不惜牺牲台湾民众利益与福祉,大力推行脱离大陆政策,力阻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他们采取的措施有,紧缩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原有政策;大力推进“新南向政策”,企图以此摆脱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出台“对台31项措施之因应策略”,力图降低大陆“对台31条”措施的影响力,等等。2019年以来为了操作2020年大选,民进党当局更是加大反制大陆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的力度,先是公然追随美国,采取打压大陆的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措施,继而推动一系列所谓修法程序,力图从法律层面针对性地阻止两岸实现“应通尽通”,反制大陆的融合发展政策。③面对这种两岸“融合”与“反融合”的对抗格局,积极思考应对策略以寻求突破应是当务之急。
(二)厦金率先“应通尽通”,发挥两岸融合发展窗口作用
在两岸关系陷于对抗的严峻局面背景下,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主导面,而地方性与区域性的交流合作就是民间交流合作最重要形式之一,其中,深化厦金交流合作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厦金两地拥有独特的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经过多年来交流合作,厦金已正在形成共同的经济生活圈。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深化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可以发挥两岸融合发展的窗口作用,同时其也具有较大现实可行性。
一是,台湾当局难以反对两岸地方性交流互动。尽管民进党当局在整体层面对抗两岸融合发展,但基于民意压力与经济民生利益的需要,并不便于公开反对两岸地方性与区域性交流合作,甚至还乐意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的开展,近年两岸仍维持了上海和台北“双城论坛”就是一例证。厦金两地交流合作的敏感性远低于上海与台北,而且厦金交流合作又具有更深厚基础,因此,率先推进厦金“应通尽通”具有较大可行性。
二是,厦金率先“应通尽通”具有新的有利条件。其一,厦门拥有与金门开展交流合作的新的政策优势。厦门正在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希望成为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同时,厦门自贸片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定位就是要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其二,厦门正积极探索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2018年以来厦门认真贯彻中央“31条对台措施”及“福建66条”,率先推出“厦门60条”及实施细则,2019年6月又出台《关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45条,在企业注册、职业资格认证、居住、购房、社保、就学等方面给予台企台胞同等待遇。
三是,金门地区高度支持厦金“应通尽通”。国台办对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特别指出,祇要对两岸关系及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我们对两岸城市交流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④换言之,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与条件,金门地区正符合这一条件。由于特定的历史渊源,金门地方政府与民众长期以来对两岸和平统一具有较高认同感。2019年1月下旬,新上任的金门县长杨镇浯率领县府各部门官员访问大陆,与福建省领导探讨金门与大陆通水、通气、通电及通桥等问题。为反制民进党当局倡狂的“台独”分裂行径,大陆自2019年8月1日起暂停47个城市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为减轻此举对金门、马祖及澎湖的影响,杨县长与连江及澎湖县长一同赴京拜访国台办,争取大陆对离岛地区能区隔处理。9月20日大陆相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恢复受理福建、浙江、江西及广东四省20个城市的“小三通”个人旅游签注申请。
(三)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的总体思路
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厦金要在“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等方面率先“应通尽通”,为整体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就需要着力落实“厦金一家”概念,具备积极、开放与创新的思路。
首先,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厦金双方积极作为,努力突破民进党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
其次,要在厦金原有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应通尽通”的新领域,深化厦金两地区域融合发展。
第三,努力推进厦金之间的“双向畅通”,为整体两岸融合由单向发展到双向发展探索新路。
此外,现阶段金门发展仍面临不少困境,除了产业结构较薄弱、还是以农业和观光业为主外,尚存在常住人口不足,水、电等基础建设较落后,岛屿间交通与对外交通不够便捷,专业人才缺乏,工作机会较少,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⑤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就是要通过新的合作机制与特殊政策,充分整合两地资源优势,实现互补发展,带动金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的路径
基于上述总体思路,推进厦金率先“应通尽通”的具体路径分析如下。
(一)发挥区域经济整合的示范作用
厦金独特的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为两地经济社会整合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厦金已正在形成共同的经济生活圈,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快两区域整合。
其一,在“厦金一家”概念下,推进两地发展规划的整合。厦门应将金门开发建设纳入厦漳泉同城化规划发展。金门与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语言、文化、习俗相近,经济交往与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厦门在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过程中,应持续充分考虑近邻金门因素。如,在建的翔安新机场为金门及其居民预留专用跑道及通道,即体现“厦金共享”精神。
其二,两地基础设施联通应加快规划与推动。⑴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厦金航线和五通码头硬体设施配置与服务保障水平。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在五通码头设立进境免税店,探索厦金两地建立“免税购物直通车”模式,实现厦金双方免税商品发货、提货合作。⑵争取设立厦金通关协作区,推动厦金互设“海外仓”和厦金海运快件专区对接。⑶继续推动厦金供电供气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讨论多年的厦金大桥规划,应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前期调研力度,为开工建桥做好充分准备,一旦两岸关系条件具备便可尽快实施。
其三,进一步畅通厦金人员往来。在对台湾民众免签注的基础上,对厦漳泉民众往返金门给予免签注或“一年多次往返”签注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