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卡舒吉案宣判 美政府双标暴露无遗

去年10月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抗议者举着“失踪”记者贾迈勒•卡舒吉的照片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门口示威。新华社发

  中评社北京1月2日电(评论员 张迎春)12月23日,在沙特阿拉伯异见记者卡舒吉遇害14个月后,沙特一家法院以谋杀罪判处涉案5人死刑,沙特公布判决之后,法新社引述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话表示“欢迎”裁决。显然,这纸判决已经标志着这起震动世界的谋杀案就此了结。必须指出,卡舒吉案从去年10月发酵至今,真相逐渐水落石出,不仅沙特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美国也被拖下了水,面临着利益与道义孰重、人权标准是否一致的拷问。

  卡舒吉案堪称近年来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跨国谋杀案。2018年10月2日,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结婚相关手续之际,神秘“失踪”。卡舒吉现任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因持续撰文批评沙特王室而引火烧身。根据土耳其警方掌握的录音与视频资料显示,卡舒吉进入领事馆后,在活着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并被肢解,疑似他的惨叫,整整持续了7分钟之久。如此“从重从快”、“未审先刑”、“肉体消灭”的恐怖手段,骇人听闻,极大挑衅了现代文明的底线,整个国际社会为之哗然。

  尽管沙特高层认为卡舒吉死无对证,寄望于时间流逝,舆论风暴渐渐平息,但是案发国土耳其却不肯甘休。随着卡舒吉案真相不断浮出水面,沙特政府介入卡舒吉命案、王储小萨勒曼下令杀人的证据越来越确凿,联合国表达了严正关切的立场,欧洲一些国家暂停或者终止了与沙特的军事合作,国际社会纷纷呼吁绝不姑息,幕后指使者必须受到严惩。

  在各方压力之下,经过一年时间,沙特终于完成了“法律程序”。在这场闭门审判中,沙特承认了卡舒吉死于他杀,但是坚决否认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谋杀,而外界严重质疑的两位涉案高官——情报总局前副局长阿西里、前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奥泰比则被无罪释放。两位争议人物被高举轻放,并不出人意外,如果他们被问罪,难免牵连到沙特王储。

  舆论认为,此次宣判算是沙特对这一惨案的盖棺论定,但难以平息外界的质疑,“卡舒吉之死”依旧迷雾重重。尽管如此,但据路透社24日报道,美国明确对沙特的判决结果表示欢迎,美国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案件宣判后表示,“这迈出了追究这起可怕罪行责任的重要一步,我们鼓励沙特阿拉伯继续推进公平、透明的司法程序。”

  其实,当去年沙特成为国际舆论众矢之的时,美国的表现就已格外耐人寻味。沙特和土耳其,乃至于国际社会都心知肚明,能够决定卡舒吉案最终走向的,只有美国。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美国方面骑虎难下,特朗政府普纠结的是,若美国强硬回应,其他西方国家如若跟进,沙特面临的外交危机恐将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特朗普对卡舒吉一案总是闪烁其词。   所以我们看到,去年11月,在内外压力之下,特朗普终于就卡舒吉案发表了官方声明,这被外界视为卡舒吉案最值得观察的风向标。舆论认为,这份姗姗来迟的声明可以形容为“雷大雨小”,CNN指出,这份声明可以解读为:即便谋杀行为很可怕、不可容忍,但因为利益牵扯太大,不值得破坏美沙之间的战略关系。难怪有媒体毫不留情地嘲讽,这番表态更是向世界表达一个近乎无赖的态度:只要站在特朗普这边,无论是否犯下过罪行,美国都将视而不见。

  必须指出,鉴于沙特在阿盟中的关键地位,美国长期以来将其视为中东的铁杆盟友,而在特朗普彻底推翻奥巴马的中东平衡政策,重新规划中东战略之后,沙特的重要性更是非比寻常。众所周知,特朗普政府将伊朗当作中东地区的最大威胁,遏制伊朗上升为美国中东战略“主旋律”,与之相关的所有政策,若是没有沙特的鼎力支持,落实起来恐怕都将是纸上谈兵。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特朗普一改历任美国总统首访加拿大、墨西哥等近邻的惯例,将第一次海外之行定在沙特。在为期两天的访问之间,美沙两国签下了110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据了解,这笔军购大单已创下美国单笔军火交易最高纪录。特朗普颇为看重这笔交易,声称这能给美国带来40万到400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如两国所愿,这场引起国际轰动的谋杀案,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此前,美国曾挥舞人权大棒痛打土耳其,险些将土耳其推进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毫无疑问,在性质更加恶劣的卡舒吉案面前,特朗普政府的双重标准暴露无遗,这让美国上下也颇为尴尬。

去年10月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抗议者举着“失踪”记者贾迈勒•卡舒吉的照片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门口示威。新华社发

  中评社北京1月2日电(评论员 张迎春)12月23日,在沙特阿拉伯异见记者卡舒吉遇害14个月后,沙特一家法院以谋杀罪判处涉案5人死刑,沙特公布判决之后,法新社引述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话表示“欢迎”裁决。显然,这纸判决已经标志着这起震动世界的谋杀案就此了结。必须指出,卡舒吉案从去年10月发酵至今,真相逐渐水落石出,不仅沙特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美国也被拖下了水,面临着利益与道义孰重、人权标准是否一致的拷问。

  卡舒吉案堪称近年来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跨国谋杀案。2018年10月2日,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结婚相关手续之际,神秘“失踪”。卡舒吉现任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因持续撰文批评沙特王室而引火烧身。根据土耳其警方掌握的录音与视频资料显示,卡舒吉进入领事馆后,在活着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并被肢解,疑似他的惨叫,整整持续了7分钟之久。如此“从重从快”、“未审先刑”、“肉体消灭”的恐怖手段,骇人听闻,极大挑衅了现代文明的底线,整个国际社会为之哗然。

  尽管沙特高层认为卡舒吉死无对证,寄望于时间流逝,舆论风暴渐渐平息,但是案发国土耳其却不肯甘休。随着卡舒吉案真相不断浮出水面,沙特政府介入卡舒吉命案、王储小萨勒曼下令杀人的证据越来越确凿,联合国表达了严正关切的立场,欧洲一些国家暂停或者终止了与沙特的军事合作,国际社会纷纷呼吁绝不姑息,幕后指使者必须受到严惩。

  在各方压力之下,经过一年时间,沙特终于完成了“法律程序”。在这场闭门审判中,沙特承认了卡舒吉死于他杀,但是坚决否认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谋杀,而外界严重质疑的两位涉案高官——情报总局前副局长阿西里、前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奥泰比则被无罪释放。两位争议人物被高举轻放,并不出人意外,如果他们被问罪,难免牵连到沙特王储。

  舆论认为,此次宣判算是沙特对这一惨案的盖棺论定,但难以平息外界的质疑,“卡舒吉之死”依旧迷雾重重。尽管如此,但据路透社24日报道,美国明确对沙特的判决结果表示欢迎,美国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案件宣判后表示,“这迈出了追究这起可怕罪行责任的重要一步,我们鼓励沙特阿拉伯继续推进公平、透明的司法程序。”

  其实,当去年沙特成为国际舆论众矢之的时,美国的表现就已格外耐人寻味。沙特和土耳其,乃至于国际社会都心知肚明,能够决定卡舒吉案最终走向的,只有美国。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美国方面骑虎难下,特朗政府普纠结的是,若美国强硬回应,其他西方国家如若跟进,沙特面临的外交危机恐将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特朗普对卡舒吉一案总是闪烁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