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评澳门经验:可为香港提供重要启示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张爽 海涵 李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内地学者普遍认为,习主席对澳门“一国两制”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提炼,证明“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澳门经验也可为香港的制度重建提供重要的启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习主席通过重温“一国两制”初衷初心,结合澳门实践经验,提出巩固“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及在爱国价值下实现最广泛团结,是把握到了“一国两制”制度运行的要害,也是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实践要求。缺乏爱国的社会政治基础,缺乏爱国者强大政治联盟及社会影响力,“一国两制”必然变形走样,不仅制度红利会对冲消解,更可能对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教诲应当对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后期治理以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有直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田飞龙认为,澳门回归20年完成了国家安全立法,建立健全了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与执行机制,依靠国家支持与特区自治权共同构筑形成了反对外部干预的制度体系,这是澳门特色“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关键性制度保障。“主席在澳门的讲话既是对澳门国家安全制度建设经验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香港国家安全制度漏洞与管治不作为的督促与提醒,回应了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港澳特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的明确要求。”
田飞龙表示,习主席对澳门“一国两制”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提炼,证明“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创造性。香港受挫有香港社会及过强外部势力干预的特殊背景,表明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正经受挑战,中央有信心与香港特区一起承受挑战,推动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转型发展,迎接新生。如果香港此次经受住了考验,就恰恰是“一国两制”科学性与制度生命力的最佳证明。澳门经验本身也可为香港的制度重建提供重要的启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环对中评社表示,习近平还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提及“坚持包容共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一点对澳门、香港都有指导意义。每一个社会都会有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考验执政团队的治理能力。两个特区在实践“一国两制”的过程中也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澳门社会讲团结、重协商,所以在遇到矛盾、问题时,能够较为及时的化解,社会整体氛围比较和谐。香港有时会因为处理不够及时、得当,而酿成更大的问题,这一点在此次香港的“修例风波”中也有体现。所以,对于两个特区政府来说,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永远在路上,要不断提高管治效能,把握民意脉动,把特区治理得更好,推动“一国两制”事业不断前进。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何建宗表示自己特别认同习主席关于核心价值和宪法基本法教育这两点。香港过去22年也曾经有不只一次关于核心价值的讨论,最后还是各说各话,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香港过去把太多精力耗费在普选和其他政治议题,整个社会整体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没有方向,希望香港也可以以爱国爱港作为核心价值,在这个前提之下,香港的各方面事业包括民主化都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至于宪法和基本法方面,其创办的智库“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在去年就到了澳门做有关公职人员和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调研,作为香港政府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委员,也把报告提交给特区政府。澳门无论在师资,资源和场地都比香港优胜,对香港的基本法教育有很大参考价值。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助理何文对中评社说,习主席讲话的第一部分有着提纲契领的意义,极为重要。这一部分厘清了三个要素——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政治清明了、经济发展了才能够惠及到普通的民众,才能够造成社会的和谐。政治问题解决之后,经济的发展才能够带来民众获得感的增强,才能够惠及民众,解决民生问题,这样才能够带来社会的进一步和谐,这三者也就达到了良性互动的循环。上述这三个问题对澳门和香港而言都是一致的,而在澳门这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则比较好。但是反观香港,恰恰是因为政治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刚才说到的三层关系——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的特别行政区宪制法律基础、中央和特区的关系(包括全面管制权和高度自治权之间的平衡,以及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与特区的繁荣稳定之间的关系)、特区内部的行政立法司法三者之间互相配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其经济即便发展(实际上香港回归以来,其经济数据也是在发展的,人均GDP和总体GDP都在发展的),但却未能转化成民生的改善,进而导致社会的稳定方面出现问题。也就是说,在香港,政治、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
何文分析说,习近平主席将“一国两制”定位为一个原则,而澳门的成功在于其将“一国两制”原则与自身实际结合。香港的实际情况同澳门有着显着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一边倒地“说澳门好”来反衬“香港不好”、“扬澳抑港”,这也不是主席和中央的原意。香港今年的“修例风波”使香港的很多深层矛盾爆发了出来,这未见得是坏事。我们可以借助这次爆发来进一步看清香港的深层问题,并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个良机。中央希望香港从澳门那里学习一些好的经验,但香港也不一定要照搬澳门模式,香港还是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践行“一国两制”。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张爽 海涵 李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内地学者普遍认为,习主席对澳门“一国两制”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提炼,证明“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澳门经验也可为香港的制度重建提供重要的启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习主席通过重温“一国两制”初衷初心,结合澳门实践经验,提出巩固“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及在爱国价值下实现最广泛团结,是把握到了“一国两制”制度运行的要害,也是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实践要求。缺乏爱国的社会政治基础,缺乏爱国者强大政治联盟及社会影响力,“一国两制”必然变形走样,不仅制度红利会对冲消解,更可能对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教诲应当对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后期治理以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有直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田飞龙认为,澳门回归20年完成了国家安全立法,建立健全了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与执行机制,依靠国家支持与特区自治权共同构筑形成了反对外部干预的制度体系,这是澳门特色“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关键性制度保障。“主席在澳门的讲话既是对澳门国家安全制度建设经验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香港国家安全制度漏洞与管治不作为的督促与提醒,回应了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港澳特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的明确要求。”
田飞龙表示,习主席对澳门“一国两制”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提炼,证明“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创造性。香港受挫有香港社会及过强外部势力干预的特殊背景,表明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正经受挑战,中央有信心与香港特区一起承受挑战,推动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转型发展,迎接新生。如果香港此次经受住了考验,就恰恰是“一国两制”科学性与制度生命力的最佳证明。澳门经验本身也可为香港的制度重建提供重要的启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环对中评社表示,习近平还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提及“坚持包容共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一点对澳门、香港都有指导意义。每一个社会都会有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考验执政团队的治理能力。两个特区在实践“一国两制”的过程中也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澳门社会讲团结、重协商,所以在遇到矛盾、问题时,能够较为及时的化解,社会整体氛围比较和谐。香港有时会因为处理不够及时、得当,而酿成更大的问题,这一点在此次香港的“修例风波”中也有体现。所以,对于两个特区政府来说,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永远在路上,要不断提高管治效能,把握民意脉动,把特区治理得更好,推动“一国两制”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