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答中评:4点经验是澳门一国两制精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张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对中评社表示,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及的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4点重要经验,构成“一国两制”澳门特色的精华要素。这4点经验既是澳门回归20年发展成功的总结,也是未来更好更高发展的依靠。4点经验构成中央与澳门关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牢固共识,从而确保“一国两制”不变形,不走样。

  习近平提及,澳门地方虽小,但在“一国两制”实践中作用独特,并总结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4点重要经验。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习主席归纳的4点经验构成“一国两制”澳门特色的精华要素。澳门对“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根源于对国家的认同与改革开放的互惠经验,从对国家制度的理解及具体的“两制”互动中感受到国家的原则性和包容性,拿捏到“两制”相处的辩证微妙之处。澳门自身的制度建设、政权建设与社会建议亦有效促进了“一国两制”下中央管治权与特区自治权的有机结合,并推动澳门居民与澳门社会认同国家、融入发展,积极主动对接国家主场战略,坚定地与国家利益同进退。其中,爱国作为澳门核心价值,是贯穿“一国两制”的红线,也是制度底线。“4点经验既是澳门回归20年发展成功的总结,也是未来更好更高发展的依靠。4点经验构成中央与澳门关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牢固共识,从而确保不变形,不走样。”

  习近平指出,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同“一国两制”实践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基础,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是“一国两制”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根本保障。田飞龙对中评社说,邓小平设计“一国两制”时有两个宪制性前提:第一,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第二,高度自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自治。“高度”不等于“完全”,就是要为“一国”及中央管治权保留最低限度的权威和权能,需要“一国两制”凝聚起最低限度的爱国认同。“爱国者为主体”是对特区管治团队(包括司法)的总体性要求,也是对特区社会政治基础的一般性要求。“必须做到邓公说的这两点,‘一国两制’实践才不会变形走样。某种程度上,澳门的成功实践与香港一定程度的偏差,就是‘爱国’价值及其制度化、社会化过程差异所致。”

  田飞龙认为,习主席通过重温“一国两制”初衷初心,结合澳门实践经验,提出巩固“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及在爱国价值下实现最广泛团结,是把握到了“一国两制”制度运行的要害,也是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实践要求。缺乏爱国的社会政治基础,缺乏爱国者强大政治联盟及社会影响力,“一国两制”必然变形走样,不仅制度红利会对冲消解,更可能对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教诲应当对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后期治理以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有直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习主席特别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处理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用不着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习主席的这段讲话是若有所指的,也可以看作是对港澳“一国两制”实践的比较与鞭策,更是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企图和干预行为的坚决反对。港澳回归是民族复兴的重大事件,是中国主权秩序的完整实现与规范化,有着自然而正当的理由反对任何形式的外部干预,有着基于主权原理的全面管治权对“一国两制”进行自主性制度安排与调整。回归以来,外国势力对香港事务的干预日益突破“一国两制”与基本法底线,尤其是美国涉港法案更是以完全非法的形式破坏“一国两制”的管治权秩序,维护香港高度自治及人权与民主发展。外部干预是“一国两制”的制度公敌,必然收到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及港澳社会的共同反对,中央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上的政治意志与能力不容挑战,挑战者无论来自何方都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

  田飞龙认为,澳门回归20年完成了国家安全立法,建立健全了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与执行机制,依靠国家支持与特区自治权共同构筑形成了反对外部干预的制度体系,这是澳门特色“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关键性制度保障。“主席在澳门的讲话既是对澳门国家安全制度建设经验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香港国家安全制度漏洞与管治不作为的督促与提醒,回应了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港澳特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的明确要求。”

 田飞龙续指,习主席对澳门“一国两制”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提炼,证明“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创造性。香港受挫有香港社会及过强外部势力干预的特殊背景,表明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正经受挑战,中央有信心与香港特区一起承受挑战,推动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转型发展,迎接新生。如果香港此次经受住了考验,就恰恰是“一国两制”科学性与制度生命力的最佳证明。澳门经验本身也可为香港的制度重建提供重要的启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张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对中评社表示,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及的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4点重要经验,构成“一国两制”澳门特色的精华要素。这4点经验既是澳门回归20年发展成功的总结,也是未来更好更高发展的依靠。4点经验构成中央与澳门关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牢固共识,从而确保“一国两制”不变形,不走样。

  习近平提及,澳门地方虽小,但在“一国两制”实践中作用独特,并总结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4点重要经验。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习主席归纳的4点经验构成“一国两制”澳门特色的精华要素。澳门对“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根源于对国家的认同与改革开放的互惠经验,从对国家制度的理解及具体的“两制”互动中感受到国家的原则性和包容性,拿捏到“两制”相处的辩证微妙之处。澳门自身的制度建设、政权建设与社会建议亦有效促进了“一国两制”下中央管治权与特区自治权的有机结合,并推动澳门居民与澳门社会认同国家、融入发展,积极主动对接国家主场战略,坚定地与国家利益同进退。其中,爱国作为澳门核心价值,是贯穿“一国两制”的红线,也是制度底线。“4点经验既是澳门回归20年发展成功的总结,也是未来更好更高发展的依靠。4点经验构成中央与澳门关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牢固共识,从而确保不变形,不走样。”

  习近平指出,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同“一国两制”实践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基础,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是“一国两制”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根本保障。田飞龙对中评社说,邓小平设计“一国两制”时有两个宪制性前提:第一,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第二,高度自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自治。“高度”不等于“完全”,就是要为“一国”及中央管治权保留最低限度的权威和权能,需要“一国两制”凝聚起最低限度的爱国认同。“爱国者为主体”是对特区管治团队(包括司法)的总体性要求,也是对特区社会政治基础的一般性要求。“必须做到邓公说的这两点,‘一国两制’实践才不会变形走样。某种程度上,澳门的成功实践与香港一定程度的偏差,就是‘爱国’价值及其制度化、社会化过程差异所致。”

  田飞龙认为,习主席通过重温“一国两制”初衷初心,结合澳门实践经验,提出巩固“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及在爱国价值下实现最广泛团结,是把握到了“一国两制”制度运行的要害,也是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实践要求。缺乏爱国的社会政治基础,缺乏爱国者强大政治联盟及社会影响力,“一国两制”必然变形走样,不仅制度红利会对冲消解,更可能对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教诲应当对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后期治理以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有直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