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答中评:第一阶段协议可缓和香港问题
中评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张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在北航第三届(2019)“一国两制”高端法律论坛上对中评社表示,中美达成贸易摩擦第一阶段协议对香港问题有一定的缓和作用。随着协议的签署,以及马上要开始的中美贸易第二阶段谈判,香港平台可能会在中美持续的利益再平衡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平静和喘息期。但是也不能把香港的止暴制乱以及香港“一国两制”制度安全的巩固,完全放在中美贸易协议上,还必须注意到中美经贸关系的长期对抗性,以及特朗普和美国鹰派把中国作为主要威胁的共识之下的长期战略遏制的极端化取向。
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中美达成贸易摩擦第一阶段协议是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双方都在持续追求的一个结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都没有能力完全击倒对方,全球化还依赖于中美两国的制度性合作。中美爆发贸易战以来,对两国的经济、人民的生活、企业的利益,以及对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前景,都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所以在2019年底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符合全球化利益,这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同时,因为美国企业、农业以及特朗普连选连任的政治利益,这更是美国需要的结果。
田飞龙对中评社说,达成这一协议对香港问题有一定的缓和作用。因为特朗普作为美国政治实用派,拿出这样一个有力的文件或者成果,就能在一定意义上制衡美国的鹰派,阻止快速的中美全面脱钩,也能阻止美国支持“新冷战”的鹰派力量对香港平台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极端破坏。随着协议的签署,以及马上要开始的中美贸易第二阶段谈判,香港平台可能会在中美持续的利益再平衡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平静和喘息期,但是也不能把香港的止暴制乱以及香港“一国两制”制度安全的巩固,完全放在中美贸易协议上,还必须注意到中美经贸关系的长期对抗性,以及特朗普和美国鹰派把中国作为主要威胁的共识之下的长期战略遏制的极端化取向。
“我们也要认识到,香港从回归以来,就有一个内生性的本土化运动。这次的‘反修例’示威活动意味着香港在传统泛民与建制之外的政治第三极——青年本土派开始成长、成熟起来,他们尽管要借助外部干预、外部势力,但是也有自己的政治利益、政治语法和运动的方法,所以即便中美关系缓和了,香港本土性的政治对抗、青年本土派颠覆性的政治行动还是不会停息,所以香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任务仍未完成,仍然是特区政府、香港社会以及中央政府需要继续凝聚共识、采取有力的法律措施遏制极端暴力以及智慧地教育、引导民众形成新的香港法治共识的长期化课题。”
他指出,“反修例”所带出来的排斥内地人、排斥内地利益的所谓排内运动,还会作为香港本土运动的加强方向,继续延伸扩展,并且中美关系还时时会有波动,在波动的短周期里也不排除外部势力会加强在香港平台上的暴乱的策划、煽动,所以区议会选举带来的短暂平静与中美贸易战的间隙期,不是一个可以长期依赖的和平的条件与秩序。
至于中美贸易摩擦谈判的前景,田飞龙对中评社说,分阶段协议本身就说明了谈判的难度,否则可以就一揽子协议整体打包来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是把双方能让的步、能协调的空间、能谈成的,基本上都谈成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的谈判会更加艰难,会涉及到整个中国经济主权层面的问题,也会涉及到中美怎样理解、重构一个21世纪版的新WTO法律体系与多边贸易体制,所以后面几个阶段的谈判会进入深水区,要啃硬骨头,也更是考验中国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又非常灵巧智慧地去参与国际经贸与治理规则制定的能力,越往后面走越难。
对于中美是否会逐项分阶段完成一个整体意义上的中美经贸协议的制度性重构,田飞龙对此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因为这确实充满风险,变数太大,也取决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中美的统治集团精英,是否能够凝聚出一种对全球化、对全球治理负责任的共识开展工作;也取决于美国的统治精英集团对中国正当崛起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认可、承认以及尊重。”
中评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张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在北航第三届(2019)“一国两制”高端法律论坛上对中评社表示,中美达成贸易摩擦第一阶段协议对香港问题有一定的缓和作用。随着协议的签署,以及马上要开始的中美贸易第二阶段谈判,香港平台可能会在中美持续的利益再平衡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平静和喘息期。但是也不能把香港的止暴制乱以及香港“一国两制”制度安全的巩固,完全放在中美贸易协议上,还必须注意到中美经贸关系的长期对抗性,以及特朗普和美国鹰派把中国作为主要威胁的共识之下的长期战略遏制的极端化取向。
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中美达成贸易摩擦第一阶段协议是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双方都在持续追求的一个结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都没有能力完全击倒对方,全球化还依赖于中美两国的制度性合作。中美爆发贸易战以来,对两国的经济、人民的生活、企业的利益,以及对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前景,都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所以在2019年底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符合全球化利益,这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同时,因为美国企业、农业以及特朗普连选连任的政治利益,这更是美国需要的结果。
田飞龙对中评社说,达成这一协议对香港问题有一定的缓和作用。因为特朗普作为美国政治实用派,拿出这样一个有力的文件或者成果,就能在一定意义上制衡美国的鹰派,阻止快速的中美全面脱钩,也能阻止美国支持“新冷战”的鹰派力量对香港平台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极端破坏。随着协议的签署,以及马上要开始的中美贸易第二阶段谈判,香港平台可能会在中美持续的利益再平衡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平静和喘息期,但是也不能把香港的止暴制乱以及香港“一国两制”制度安全的巩固,完全放在中美贸易协议上,还必须注意到中美经贸关系的长期对抗性,以及特朗普和美国鹰派把中国作为主要威胁的共识之下的长期战略遏制的极端化取向。
“我们也要认识到,香港从回归以来,就有一个内生性的本土化运动。这次的‘反修例’示威活动意味着香港在传统泛民与建制之外的政治第三极——青年本土派开始成长、成熟起来,他们尽管要借助外部干预、外部势力,但是也有自己的政治利益、政治语法和运动的方法,所以即便中美关系缓和了,香港本土性的政治对抗、青年本土派颠覆性的政治行动还是不会停息,所以香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任务仍未完成,仍然是特区政府、香港社会以及中央政府需要继续凝聚共识、采取有力的法律措施遏制极端暴力以及智慧地教育、引导民众形成新的香港法治共识的长期化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