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哀悼!两岸学者八宝山送别郭震远教授

中国著名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专家郭震远

  中评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李娜)2019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著名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专家郭震远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郭震远教授因心脏病突发于2019年12月7日1时2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

  郭震远于1982年3月至1985年3月任国家环保局工程师。1985年4月调入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曾任常务干事、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8月被评为研究员,是最早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1999年1月调入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硏究院),研究员二级。

  郭震远教授是中国著名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专家,他曾任中央、国务院台办专家组成员,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常务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硏究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客座研究员,香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硏究员等。现兼任《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重庆两岸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

  作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郭震远教授实践了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终生的使命,直到去世的那一天,他仍在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工作。他的一生,是中国知识分子学以致用、为国奉献的典范。他从事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研究的四十余年里,共撰写了内部工作报告300余篇,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不少报告得到重要批示,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撰写各类文章达400余篇,共计发表数百万字。他的去世,是中国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研究学界的大损失!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评社社长郭伟峰对记者说,郭震远骤然仙逝,令人痛彻心扉。郭震远曾是著名国际问题研究界领袖人物宦乡的得力助手,宦乡与汪道涵会长交往甚密,友情深厚,当时郭震远随伺宦乡在侧,见证了两位智者的友情,深为感动。当汪道涵会长决定创办《中国评论》月刊之后,郭震远义无反顾、全心全意地投入,作为学术顾问,他22年来为中国评论月刊撰稿组稿,出谋献策,倾力支持,中国评论月刊的成功,离不开郭震远的热情与心力,其居功甚伟。作为一个学以致用的优秀知识分子,郭震远为国家繁荣昌盛、为两岸和平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长存。中国评论月刊全体同仁一定不负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

  《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周建闽说,“郭震远教授不幸去世,对中国评论和我个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损失。中国评论月刊从创办之初,郭老就积极参与,不但亲自为杂志撰写了数百篇稿件,更广泛向社会各界宣传、推广,广约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各位专家学者为杂志撰稿,并组织各类相关问题的思想者论坛数十场。为中国评论的思想者论坛这个响亮的品牌奠定下深厚的基础。郭震远教授在学术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从不随大流,人云亦云。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往往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令人耳目一新。郭老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中评人永远会铭记他的功绩和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

  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王升说,“我1982年入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他已经从地理系研究生毕业,后来开始做台湾研究时,我年纪还比较小,他已经是一个有名气的专家了,因为我俩是校友,关系也更亲切,多年来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郭震远在台湾问题,尤其是中美关系涉台问题上,研究非常深入,看法独到,我每一次和他交流都受益良多。我来台研会工作后,每次我们主办的活动,他都毫不犹豫的来参加,包括他去世的当天上午,还在参加台研会主办的一年一度“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那天上午他还做了精彩的发言,声如洪钟。第二天早晨我打开手机看到他去世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以为搞错了,真的太突然了,我们在台湾问题的研究领域失去了一位在海内外都很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专家,真的很可惜!”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说,“郭震远教授是北大台研院非常尊重的前辈和老师,我与他个人也有着三十年的交情,每次我们举办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认真对待。虽然他的腿脚走路不利索,但是精神都非常好,不管是在参观地点还是会议发言上,他非常爱提问题。他对两岸关系发展、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很投入,这一生都在为了研究而奋斗,所以可能对他的身体损耗比较大。我们对他猝然离世感到非常的悲痛和不舍,非常怀念他!”

中国著名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专家郭震远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郭震远22年来为中国评论月刊撰稿组稿,出谋献策,倾力支持,中国评论月刊的成功,离不开郭震远的热情与心力,其居功甚伟。作为一个学以致用的优秀知识分子,郭震远为国家繁荣昌盛、为两岸和平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长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荣鹰说,“郭震远教授是国研院的资深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特别是对两岸关系、大国关系的研究非常有见解。他治学严谨,为人亲和,也提携后辈。不光是做学问,在做人方面,也是我们后辈的楷模。他的突然离世,对国研院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也是我们国际问题研究界的一个重大损失。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变化,中国快速崛起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的复杂形势下,我们更加怀念郭震远教授,我们院全体人员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和做法,学习他的治学精神,学习他做人的品质,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陈须隆说,“我和老郭是多年并肩战斗的战友,他是我的师长,是非常亲密的同事,也是好朋友,他对我们后辈非常关心,他走得很突然,我真的非常悲伤,今天一定要来送他。老郭的学问做得非常扎实,尤其搞政策研究,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对台湾问题更是牵心挂肠,时刻关心祖国统一。他平时研究问题搞的太劳累,太紧张了,希望他一路走好!”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郑剑说,“我与郭老交往有二十多年了,他非常睿智,思维活跃,对问题的看法非常深刻,每次与他在一起交流讨论都能受到很大的启发。本来我们还约好了一起讨论最近的两岸热点问题,结果7号早上看到他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这是我们对台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我们会永远怀念他,把他未竟的事业做好,希望未来国家完全统一的时候,他能含笑九泉!”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与战略学教授段培君表示,“郭震远教授是中央党校战略哲学和高端智库项目的特邀合作专家,为我们的学科发展、博士培养和战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沉痛悼念他的逝世!”

  原国民党智库副执行长,中华青雁基金会大陆事务执行主任孙明扬从台湾专门赶来送郭震远教授最后一程,他对记者说,“我与郭老相识多年,他是非常睿智的一位老人,有着很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时也很豁达。对待两岸很多问题有着很独到的见解,我最钦佩一点是,他具有知识分子的勇气和风骨,很多话他宁可不讲,或者绕圈子讲,但是绝对不会讲谎话,这在整个两岸社会里面已经不多见了,我真的非常怀念他。”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辛旗为郭老去世作诗一首,“五言古意——痛悼郭震远先生  结识卅三年,风云共墨研。冷眼看世界,热心论江山。文留衷肠意,声震遐迩远。痛哭遽然逝,己亥大雪天。”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台籍博士生王裕庆说,“郭老师是非常了不起的前辈,对晚辈都非常照顾,不论是在论坛上聆听他的发言,还是在研究报告上有时需要他的帮忙,他都会非常客气,而且非常认真的对待,他在论坛上发言的稿子永远都是新稿,他都会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把他的真心奉献给两岸。所以他的过世真的是一个令人非常难过的消息,我记得他常常叫我‘小王’,让我觉得很亲切,他的呼唤现在还在我的耳旁,希望我们的这些晚辈能够学习郭老师的精神,继续往前走。”

  呜呼,哲人其萎,精神长存。郭震远教授永垂不朽!

中国著名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专家郭震远

  中评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李娜)2019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著名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专家郭震远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郭震远教授因心脏病突发于2019年12月7日1时2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

  郭震远于1982年3月至1985年3月任国家环保局工程师。1985年4月调入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曾任常务干事、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8月被评为研究员,是最早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1999年1月调入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硏究院),研究员二级。

  郭震远教授是中国著名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专家,他曾任中央、国务院台办专家组成员,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常务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硏究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客座研究员,香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硏究员等。现兼任《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重庆两岸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

  作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郭震远教授实践了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终生的使命,直到去世的那一天,他仍在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工作。他的一生,是中国知识分子学以致用、为国奉献的典范。他从事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研究的四十余年里,共撰写了内部工作报告300余篇,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不少报告得到重要批示,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撰写各类文章达400余篇,共计发表数百万字。他的去世,是中国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研究学界的大损失!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评社社长郭伟峰对记者说,郭震远骤然仙逝,令人痛彻心扉。郭震远曾是著名国际问题研究界领袖人物宦乡的得力助手,宦乡与汪道涵会长交往甚密,友情深厚,当时郭震远随伺宦乡在侧,见证了两位智者的友情,深为感动。当汪道涵会长决定创办《中国评论》月刊之后,郭震远义无反顾、全心全意地投入,作为学术顾问,他22年来为中国评论月刊撰稿组稿,出谋献策,倾力支持,中国评论月刊的成功,离不开郭震远的热情与心力,其居功甚伟。作为一个学以致用的优秀知识分子,郭震远为国家繁荣昌盛、为两岸和平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长存。中国评论月刊全体同仁一定不负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

  《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周建闽说,“郭震远教授不幸去世,对中国评论和我个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损失。中国评论月刊从创办之初,郭老就积极参与,不但亲自为杂志撰写了数百篇稿件,更广泛向社会各界宣传、推广,广约国际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各位专家学者为杂志撰稿,并组织各类相关问题的思想者论坛数十场。为中国评论的思想者论坛这个响亮的品牌奠定下深厚的基础。郭震远教授在学术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从不随大流,人云亦云。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往往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令人耳目一新。郭老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中评人永远会铭记他的功绩和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

  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王升说,“我1982年入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他已经从地理系研究生毕业,后来开始做台湾研究时,我年纪还比较小,他已经是一个有名气的专家了,因为我俩是校友,关系也更亲切,多年来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郭震远在台湾问题,尤其是中美关系涉台问题上,研究非常深入,看法独到,我每一次和他交流都受益良多。我来台研会工作后,每次我们主办的活动,他都毫不犹豫的来参加,包括他去世的当天上午,还在参加台研会主办的一年一度“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那天上午他还做了精彩的发言,声如洪钟。第二天早晨我打开手机看到他去世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以为搞错了,真的太突然了,我们在台湾问题的研究领域失去了一位在海内外都很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专家,真的很可惜!”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说,“郭震远教授是北大台研院非常尊重的前辈和老师,我与他个人也有着三十年的交情,每次我们举办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认真对待。虽然他的腿脚走路不利索,但是精神都非常好,不管是在参观地点还是会议发言上,他非常爱提问题。他对两岸关系发展、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很投入,这一生都在为了研究而奋斗,所以可能对他的身体损耗比较大。我们对他猝然离世感到非常的悲痛和不舍,非常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