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独”对抗新阶段与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形势及任务
中评社╱题:统“独”对抗新阶段与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形势及任务 作者:郭震远(北京),中国海洋大学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所教授、所长
2016年5月蔡英文开始在台湾地区执政,迄今已经三年半。事实清楚显示,蔡执政与李登辉、陈水扁两个“台独”头面人士一样,都大搞“台独”、搞分裂,都导致了两岸严重、激烈的统“独”对抗。但事实还显示,蔡的“台独”策略和重点,与李、陈不尽相同。所以,蔡执政期间两岸统“独”对抗更复杂、更深刻,主要是两岸在理念层次上的统“独”对抗更突出,是两岸统“独”对抗的新阶段。可以预料,这一新阶段将可能演变为两岸统“独”对抗的常态,将对未来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对此,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预谋对策,以杜后患。笔者认为,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应是一项有力、有效、可行的重要措施。与其他相关措施密切配合,积极贯彻这一措施,不仅将可以在未来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有效防“独”、遏“独”,而且将为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后的长治久安、繁荣稳定,提供可靠保证。
一、两岸统“独”对抗的新阶段及其对实现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不利影响
蔡英文的“台独”战略、政策和策略,是导致形成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对于未来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基础和关键性影响因素。经过2016年5月以来的三年半时间,蔡的“台独”战略、政策和策略已有全面、充分、具体的表现;它们的重大不利影响,也有全面、充分、深刻的暴露。据此,不仅可以对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特点做出明确判断,而且可以就这些特点对统一进程的重大不利影响进行梳理和做出预判。
1.蔡炮制的“两国论”,是其“台独”战略、政策的基础。其核心理念“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正在成为台湾社会“政治正确”的共识,是未来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主要障碍。“两国论”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对抗,是未来时期两岸统“独”对抗的焦点。
1998年8月,李登辉委托蔡牵头,研究“强化中华民国国家主权地位”。研究成果迄今没有全部公开,但1999年7月,李接受《德国之声》记者来访时,宣布了“两国论”要点。主要有:“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大陆是两个不相隶属的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内政问题,而是国际关系”等等。
蔡是所谓“理念型台独分子”。2016年5月,蔡在台湾地区执政以来的事实清楚表明,“两国论”,特别是“两国论”的核心“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正是蔡的“台独”理念的主体。蔡执政前即一直坚持宣扬这一“理念”,执政后更是运用公权力,不遗余力地全面推进这一“理念”。可以说,所谓的“维护台湾主权”,已成为蔡执政的总纲。三年半以来,蔡的内外政策,无一不以此为出发点和目标。其中,尤以对外关系政策、安全防卫政策以及两岸政策最突出。蔡的作为,导致两岸关系严重恶化,两岸统“独”对抗迅速再度激化。尽管蔡曾声称,推行“两国论”,“只能做,不能说”。但实际上,蔡对推行“两国论”,大做、大说,从而导致了“维护台湾主权独立国家地位”,正在成为台湾“政治正确”的社会共识。这是影响最深远、最恶劣的后果。现在,2020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经开始。蔡为争取实现连任,已提出“反中保台”的竞选主轴,以“台湾主权”、“台湾安全”的保护者自居。在其2019年“双十”庆典的演讲中,反复突出“中华民国台湾”的称谓,而这正是当年蔡炮制“两国论”时提出的。这些现象清楚表明,如蔡得以连任,必将以更大力度推进“两国论”,更加突出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如没有连任,则必将更顽固地以“保卫台湾主权”为号召,争取“重返执政”。由此可以确认,当前和未来时期中,一个中国原则和“两国论”的对抗,都是两岸统“独”对抗的主体。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国论”的对抗,在两岸关系的各领域都充分表现。显然,大陆在各领域或都须有相应措施与之对抗。“两国论”提出二十年来的情况正是如此。但“两国论”不仅是具体的“台独”战略、政策和策略,在深层次上更是“台独”的理念。祇有坚持祖国完全统一的理念——一个中国原则,才能最有力、有效地反制、打压“两国论”这一“台独”理念。所以,未来时期的两岸统“独”对抗,不仅是两岸关系各领域的具体对抗,而且是两岸关于国家统一或分裂的理念的对抗。两岸统“独”在理念层次上的对抗,正表现了新阶段两岸统“独”对抗的复杂性、深刻性。
2.大搞“文化台独”,是蔡推进“两国论”的先导,是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奠基。在当前和未来的两岸统“独”对抗中,文化因素的意义和影响明显上升。
“文化台独”历来是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搞“台独”、搞分裂的重要内容,但蔡执政后,大搞“文化台独”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大为超过李、扁执政时期。蔡执政三年半以来的事实清楚显示了,蔡不是简单地搞“文化台独”,而是把搞“文化台独”作为其推行“两国论”的先导,奠定“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所以,其意义和影响更为严重。
蔡大搞“文化台独”的特点是:第一,大搞“文化台独”的目标明确:通过“文化台独”,实现台湾社会的彻底去中国化,从而为推行“两国论”开辟道路,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奠定基础;第二,充分运用公权力,为大搞“文化台独”保驾护航,制造便利条件,无论在文化、教育部门的主管人事安排,还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方面无不如此;第三,大搞“文化台独”,不仅全面铺开,而且突出全面贯彻“台独史观”、大力鼓吹“台湾文化起源的多元性”的重点,为全面“台独化”、彻底去中国化提供根据;第四,大搞“绿色恐怖”,力图封堵两岸文化交流,三年半中,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惩罚两岸交流,包括文化交流的法律、法规,如“国安五法”等等。这些特点清楚显示了,蔡大搞“文化台独”,就是两岸深层次的统“独”对抗,而且具有严重政治后果。最主要的是,台湾社会的中国认同持续下滑,青年人尤甚,而“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正在成为台湾社会“政治正确”的共识。
对于“文化台独”,必须以“中国文化”、“统一文化”与之对抗,并且在对抗中,对之有力、有效地反制、打压,才能在未来时期顺利推进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进程。这表明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中,文化因素具有了大为超过以前各时期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这是未来时期两岸统“独”对抗复杂化、深刻化的又一重要表现。
3.蔡执政以来,在宣称“保持两岸现状”、“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掩护下,全面“台独化”,彻底去中国化,搞“联美抗中”,导致两岸关系严重恶化、对抗再度激烈。这是当前和未来时期,两岸统“独”对抗复杂化、深刻化的重要表现。
2016年5月,蔡执政伊始,即大肆宣称“保持两岸现状”、“维持台海和平稳定”。蔡的姿态一时间迷惑了部分台湾民众,但事实很快即表明,发表上述言论,祇是蔡搞“台独”、搞分裂的策略调整,是为其全面“台独化”、彻底去中国化,争取时间和空间的掩护。蔡随后的实际行动迅速地自我戳穿了上述谎言:坚持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颠覆了两岸关系现状;“联美抗中”,破坏了台海和平稳定,等等。曾一度缓和、实现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再度陷于李、陈执政期间的严重对抗之中。如前述,由于蔡坚持其“台独”理念、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台独”立场,大搞“文化台独”,两岸统“独”对抗进一步激化,特别是突出的复杂化、深刻化,实际上已经超过李、陈执政时期。
可以肯定,如蔡在2020年1月实现连任,必将继续其第一任期的所作所为,并且还必将更加变本加厉。所以,蔡如连任,在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祇要蔡认为形势有利,她铤而走险,引发两岸严重冲突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如蔡没有实现连任,她肯定要以“保卫台湾主权和安全”为号召,力争“重返执政”,但两岸发生严重冲突的可行性暂时减少。所以,无论蔡连任与否,都必须强化对其挑起两岸严重冲突的防范。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是一项有力、有效的重要措施。实行这一措施,将有力、有效地削减蔡的“两国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等“台独”理念在台湾岛内的影响,以及蔡大搞“文化台独”的影响,从而从根本上反制、打压蔡的“台独”气焰和行径。
二、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中,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面临的严重挑战
1988年两岸开始恢复交流以来,文化交流就是两岸交流中重要而且十分活跃的部分。随着两岸交流的持续扩大,两岸文化交流也持续发展,特别在2008年到2016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两岸文化交流更是有诸多丰硕成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出现,两岸文化交流和两岸关系、两岸交流的各方面一样,都面临新的严重挑战。最直接的挑战无疑是,由于新阶段中统“独”对抗复杂化、深刻化,交流的外部环境、条件恶化,对交流进行及其成效明显的不利影响。而在深层次上则是,交流外部环境、条件恶化,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压力却更加突出,两方面共同作用下,长期以来两岸文化交流自身存在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对于文化交流在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开展,特别是能否取得期待的成效,压力越来越大。清醒、全面、深刻认识面临的严重挑战,是有效应对挑战的前提,以及在新阶段充分发挥两岸文化交流重大作用的基础。
两岸人员往来,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基础。没有广泛蓬勃的两岸人员往来,就不可能有兴旺的两岸文化交流。1988年以后,两岸之间长达近四十年的隔绝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迅速发展,已达到十分庞大的规模。据统计,1988年至2018年,两岸人员往来总人数达1亿人次以上,约为台湾总人口的近五倍;2010年以后的两岸人员往来,每年都超过五百万人次,约为台湾人口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兴旺的两岸文化交流。两岸人员往来与两岸文化交流联系密切、相互促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一个突出亮点。对此,台湾的“台独”势力头面人士十分畏惧,一直力图阻挠、限制,特别是限制大陆人员赴台。李、陈执政的二十年(1988—2008年),两岸人员往来明显的单向性,即大陆赴台人次大为小于台登陆人次,清楚表现了这一点。
2016年5月,蔡在台湾执政后,限制两岸人员往来立即成为其两岸政策重点之一。三年半中,蔡限制两岸人员往来的一系列作为,表现与李、陈很不相同的特点:蔡明确提出限制的目的是,“维护台湾安全”、“防止大陆的渗透”,这明显是藉口,但曲折地反映了,蔡对于大陆各方面影响,通过两岸人员外来进入台湾,并产生效应的忧虑和恐惧;充分利用执政优势,特别是在民意代表机构的多数地位,通过修法、立法,建立限制和惩罚两岸人员往来的机制,不仅现在可更顺利地阻挠、限制两岸人员往来,而且即便失去执政地位和多数地位,也可继续坚持阻挠行径;不仅进一步阻挠、限制大陆人员赴台,而且明显扩大对台湾人员登陆的阻挠、限制,特别是强化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性质来往的限制、惩罚。这些特点显示,蔡对两岸人员往来的阻挠、限制更严厉、更细密,因而后果更严重、更恶劣。
蔡对两岸人员往来的阻挠、限制的恶果已经开始表现。而且可以预料,在当前和未来时期的统“独”对抗新阶段中,即便蔡不再执政,其制定的阻挠、限制两岸人员往来的法律、法规的运用,虽然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但他们的恶劣影响将长期存在,而难以真正消除。这将是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面临的最严重的重大挑战。在两岸人员往来受到重大干扰、阻挠和限制的形势下,坚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必须积极创新、不断突破;必须有新思路、新战略、新政策、新策略。
2.受“两国论”推出二十年的影响,尤其是蔡执政以来,大肆鼓吹、推行“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台独”理念,已导致台湾社会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持续下滑。这是当前和未来时期,以强化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理念的深层次最重大挑战
两岸的一个中国认同问题,即认同或者否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1949年以来中国统一进程中,特殊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决定了中国统一进程的性质和路径。
1999年7月,李登辉公开抛出了蔡精心炮制的“两国论”,其核心内涵是,“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迄今的二十年中,特别是2016年5月以来蔡执政三年半,“两国论”及其核心内涵“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在台湾影响恶劣,流毒甚广。更严重、影响更深远的恶果是,2000年以来的近二十年中,台湾社会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持续下滑,已达十分严重的程度。而“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台独”理念,正在成为“政治正确”的台湾社会共识。综合台湾多家机构和媒体的相关民调数据*:上一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民众有近八成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而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不到两成;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变为不到四成(包括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和近六成;到蔡执政后,这两个数字进一步变为,不到三成和七成多。须特别注意的是,台湾20岁到39岁的青年人群中,这两个数字更为突出。例如,蔡执政后,分别为不到二成和八成多。因此,蔡早在2014年9月就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台湾青年是“天然独”。同时如前述,蔡在当前正展开的,2020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竞选中,以“保卫台湾主权”为主轴,大肆宣称所谓“芒果乾”(“亡国感”),以“台湾主权”和“台湾安全”捍卫者自居,争取实现连任。此外,进入本世纪以来,即使在马英九执政的八年中,国民党在以“一中各表”为前提承认九二共识的同时,实际上逐渐接受、认同“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理念。这些清楚表明,“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正在成为台湾社会“政治正确”的共识,而一个中国认同随之不断淡化,甚至开始出现逐渐消失的危机。
“两国论”及其核心理念“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它们正在成为台湾社会“政治正确”的共识的事实,是台湾社会政治转型中的一股逆流,是在美日外部势力插手干预、扶植下形成的怪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两岸统“独”对抗中,最直接、最明显的对抗,是两岸关系各领域中具体政策的对抗。而“两国论”及其核心理念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对抗,则是涵盖所有领域最根本、最深刻的统“独”理念对抗。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中,两岸之间一直存在关于一个中国的最基本共识,所以尽管台湾岛内50年代即已出现“台独”活动,而且当年两岸对抗激烈,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统“独”理念对抗。祇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随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坐大、“台独”头面人士执政,两岸之间统“独”对抗持续激化,“两国论”及其核心理念出笼并且在台湾社会的影响严重扩大,两岸的统“独”对抗,包括统“独”理念对抗,迅速明朗化。特别是在当前和未来时期两岸统“独”对抗的新阶段,这一统“独”理念的对抗更突出、更重要,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国论”及其核心理念的对抗,是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关键。一个中国原则战胜“两国论”及其核心理念,则将顺利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反之则中国统一将被长久拖延。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将是保证一个中国原则战胜“两国论”及其核心理念的最有力、最有效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执行这一措施面临重大挑战。最直接的挑战是,“两国论”抛出二十年来,其核心理念“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正在成为台湾社会“政治正确”的共识,特别是在台湾青年人中影响更深刻。对于改变这一状况,促成一个中国认同取代台湾社会的这一共识,困难程度之大须有充分估计。此外,1988年以来,大陆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思路、方式,并不适应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需要,必须创新。这都是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3.当前和未来时期,在两岸对抗新阶段,统“独”对抗复杂、深刻,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进程加快推进,两岸文化交流面临前所未有的重任和压力。必须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不断深化、提升。这是两岸文化交流面临的最根本、最重大挑战。
1988年两岸打破四十年隔绝,逐渐开展全面交流以来,两岸文化交流一直是其中重要而且活跃的组成部分。在1988年以后的近三十年中,两岸文化交流发展迅速、成果丰硕。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通过广泛、多样的文化交流,已经有效化解、消除了1949年以后四十年激烈对抗形成的两岸的严重隔绝、畏惧和不信任,为两岸各领域的合作,乃至融合,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但是如前所述,两岸统“独”对抗进入新阶段,两岸文化交流面临重大、严峻挑战;同时中国统一进程进入加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新时期,两岸文化交流承担前所未有的重任和压力。所以,两岸文化交流必须深化、提升。这是两岸文化交流面临的最根本、最重大挑战。
笔者曾经总结1988年之后近三十年两岸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自发性、多样性和广泛性。这三个特点表现的那些近三十年两岸文化交流的思路和方式,适合当时规定的两岸文化交流的目标和两岸关系的实际状况。所以,近三十年中,两岸文化交流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但当前和未来时期,面对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重大挑战,以及加快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进程的重任和压力,以前近三十年的两岸文化交流的思路和方式,明显难以适应。也可以认为,实际上面对新形势,两岸文化交流的发展遇到明显瓶颈。祇有深刻总结经验、清醒认识新形势下的挑战、重任和压力,积极创新、不断突破,才能深化、提升两岸文化交流。圆满完成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不仅有效防“独”、遏“独”,顺利推进实现祖国统一,而且为完全统一后祖国的长治久安、繁荣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实际上,在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大陆对台工作的各领域都面临复杂的新挑战,都必须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不断突破。但如前述,两岸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的复杂性、深刻性更为突出。所以在当前和未来时期,两岸文化交流,明确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更为迫切,而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不断突破,对之更为重要,甚至是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三、几点讨论
1.在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作为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目标
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对抗复杂、深刻,主要是统“独”理念的对抗突出,“两国论”及其核心理念“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与统一理念—一个中国原则的对抗,成为统“独”对抗的焦点。统“独”理念对抗的实质,就是以一个中国原则取代“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而成为台湾社会新的“政治正确”共识,显然,这就意味必须强化两岸的一个中国认同,而主要途径就祇能是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强化两岸的一个中国认同,实际上就是形成和巩固台湾社会对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这一共识的形成和巩固,首先将在当前和未来时期的统“独”对抗新阶段中,保证有效防“独”、遏“独”,顺利推进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进程;同时,还将为祖国完全统一后的长治久安、繁荣稳定,提供可靠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
2.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不断突破,是贯彻以强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关键
与1988年到2016年近三十年间的两岸文化交流比较,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两岸文化交流,面对的形势更复杂、挑战更严峻,承受的压力更沉重、任务更艰巨。显然,原有的工作思路、指导原则,以及回应的战略、政策和策略都必须有重大改变、调整,才能适应上述变化,从而可以通过两岸文化交流,在新阶段的两岸统“独”理念对抗中,有效防“独”、遏“独”,顺利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
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不断突破,是重大改变、调整的主要内涵,是贯彻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关键。同时,这些正是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内涵。实际上,这些也是大陆各领域、各层次对台工作在当前和未来时期的统“独”对抗新阶段,必须面对、必须完成的。须清醒认识到,在1988年以来的近三十年中,大陆对台工作成果丰硕,也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当前和未来时期的统“独”对抗新阶段的新形势,以及加快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新时期的重任和压力,做出重大改变和调整十分关键、十分必须。
3.在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以强化两岸的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前景
以强化两岸的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是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中,大陆对台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前景直接取决于其本身的变化与调整,对此前已有所论述,兹不赘述;同时还取决于新阶段两岸对抗的总态势,以及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与大陆其它领域对台工作的统筹协调。
笔者预判,在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中,大陆已具有对台湾不可逆转的压倒性全面优势,“台独”绝无实现的可能。但蔡等“台独”势力头面人士绝不会放弃“台独”图谋,他们力图以“两国论”及其核心理念“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与大陆对抗,以拖延甚至无限期拖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显然,当前现实存在“台独”势力拖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可能性。能否有效压缩这种可能性,将是对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成效的检验。但笔者认为,其前景存在不可忽视的不确定性。关键在于,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的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目标,能否顺利、完全地实现。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有切实可行的实际措施予以保证。
*笔者历来对各类民调数据持怀疑态度,认为祇能作为趋势性判断的参考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2月号,总第264期)
中评社╱题:统“独”对抗新阶段与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形势及任务 作者:郭震远(北京),中国海洋大学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所教授、所长
2016年5月蔡英文开始在台湾地区执政,迄今已经三年半。事实清楚显示,蔡执政与李登辉、陈水扁两个“台独”头面人士一样,都大搞“台独”、搞分裂,都导致了两岸严重、激烈的统“独”对抗。但事实还显示,蔡的“台独”策略和重点,与李、陈不尽相同。所以,蔡执政期间两岸统“独”对抗更复杂、更深刻,主要是两岸在理念层次上的统“独”对抗更突出,是两岸统“独”对抗的新阶段。可以预料,这一新阶段将可能演变为两岸统“独”对抗的常态,将对未来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对此,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预谋对策,以杜后患。笔者认为,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应是一项有力、有效、可行的重要措施。与其他相关措施密切配合,积极贯彻这一措施,不仅将可以在未来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有效防“独”、遏“独”,而且将为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后的长治久安、繁荣稳定,提供可靠保证。
一、两岸统“独”对抗的新阶段及其对实现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不利影响
蔡英文的“台独”战略、政策和策略,是导致形成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对于未来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基础和关键性影响因素。经过2016年5月以来的三年半时间,蔡的“台独”战略、政策和策略已有全面、充分、具体的表现;它们的重大不利影响,也有全面、充分、深刻的暴露。据此,不仅可以对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特点做出明确判断,而且可以就这些特点对统一进程的重大不利影响进行梳理和做出预判。
1.蔡炮制的“两国论”,是其“台独”战略、政策的基础。其核心理念“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正在成为台湾社会“政治正确”的共识,是未来时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主要障碍。“两国论”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对抗,是未来时期两岸统“独”对抗的焦点。
1998年8月,李登辉委托蔡牵头,研究“强化中华民国国家主权地位”。研究成果迄今没有全部公开,但1999年7月,李接受《德国之声》记者来访时,宣布了“两国论”要点。主要有:“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大陆是两个不相隶属的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内政问题,而是国际关系”等等。
蔡是所谓“理念型台独分子”。2016年5月,蔡在台湾地区执政以来的事实清楚表明,“两国论”,特别是“两国论”的核心“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正是蔡的“台独”理念的主体。蔡执政前即一直坚持宣扬这一“理念”,执政后更是运用公权力,不遗余力地全面推进这一“理念”。可以说,所谓的“维护台湾主权”,已成为蔡执政的总纲。三年半以来,蔡的内外政策,无一不以此为出发点和目标。其中,尤以对外关系政策、安全防卫政策以及两岸政策最突出。蔡的作为,导致两岸关系严重恶化,两岸统“独”对抗迅速再度激化。尽管蔡曾声称,推行“两国论”,“只能做,不能说”。但实际上,蔡对推行“两国论”,大做、大说,从而导致了“维护台湾主权独立国家地位”,正在成为台湾“政治正确”的社会共识。这是影响最深远、最恶劣的后果。现在,2020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经开始。蔡为争取实现连任,已提出“反中保台”的竞选主轴,以“台湾主权”、“台湾安全”的保护者自居。在其2019年“双十”庆典的演讲中,反复突出“中华民国台湾”的称谓,而这正是当年蔡炮制“两国论”时提出的。这些现象清楚表明,如蔡得以连任,必将以更大力度推进“两国论”,更加突出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如没有连任,则必将更顽固地以“保卫台湾主权”为号召,争取“重返执政”。由此可以确认,当前和未来时期中,一个中国原则和“两国论”的对抗,都是两岸统“独”对抗的主体。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国论”的对抗,在两岸关系的各领域都充分表现。显然,大陆在各领域或都须有相应措施与之对抗。“两国论”提出二十年来的情况正是如此。但“两国论”不仅是具体的“台独”战略、政策和策略,在深层次上更是“台独”的理念。祇有坚持祖国完全统一的理念——一个中国原则,才能最有力、有效地反制、打压“两国论”这一“台独”理念。所以,未来时期的两岸统“独”对抗,不仅是两岸关系各领域的具体对抗,而且是两岸关于国家统一或分裂的理念的对抗。两岸统“独”在理念层次上的对抗,正表现了新阶段两岸统“独”对抗的复杂性、深刻性。
2.大搞“文化台独”,是蔡推进“两国论”的先导,是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奠基。在当前和未来的两岸统“独”对抗中,文化因素的意义和影响明显上升。
“文化台独”历来是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搞“台独”、搞分裂的重要内容,但蔡执政后,大搞“文化台独”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大为超过李、扁执政时期。蔡执政三年半以来的事实清楚显示了,蔡不是简单地搞“文化台独”,而是把搞“文化台独”作为其推行“两国论”的先导,奠定“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所以,其意义和影响更为严重。
蔡大搞“文化台独”的特点是:第一,大搞“文化台独”的目标明确:通过“文化台独”,实现台湾社会的彻底去中国化,从而为推行“两国论”开辟道路,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奠定基础;第二,充分运用公权力,为大搞“文化台独”保驾护航,制造便利条件,无论在文化、教育部门的主管人事安排,还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方面无不如此;第三,大搞“文化台独”,不仅全面铺开,而且突出全面贯彻“台独史观”、大力鼓吹“台湾文化起源的多元性”的重点,为全面“台独化”、彻底去中国化提供根据;第四,大搞“绿色恐怖”,力图封堵两岸文化交流,三年半中,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惩罚两岸交流,包括文化交流的法律、法规,如“国安五法”等等。这些特点清楚显示了,蔡大搞“文化台独”,就是两岸深层次的统“独”对抗,而且具有严重政治后果。最主要的是,台湾社会的中国认同持续下滑,青年人尤甚,而“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正在成为台湾社会“政治正确”的共识。
对于“文化台独”,必须以“中国文化”、“统一文化”与之对抗,并且在对抗中,对之有力、有效地反制、打压,才能在未来时期顺利推进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进程。这表明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中,文化因素具有了大为超过以前各时期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这是未来时期两岸统“独”对抗复杂化、深刻化的又一重要表现。
3.蔡执政以来,在宣称“保持两岸现状”、“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掩护下,全面“台独化”,彻底去中国化,搞“联美抗中”,导致两岸关系严重恶化、对抗再度激烈。这是当前和未来时期,两岸统“独”对抗复杂化、深刻化的重要表现。
2016年5月,蔡执政伊始,即大肆宣称“保持两岸现状”、“维持台海和平稳定”。蔡的姿态一时间迷惑了部分台湾民众,但事实很快即表明,发表上述言论,祇是蔡搞“台独”、搞分裂的策略调整,是为其全面“台独化”、彻底去中国化,争取时间和空间的掩护。蔡随后的实际行动迅速地自我戳穿了上述谎言:坚持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颠覆了两岸关系现状;“联美抗中”,破坏了台海和平稳定,等等。曾一度缓和、实现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再度陷于李、陈执政期间的严重对抗之中。如前述,由于蔡坚持其“台独”理念、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台独”立场,大搞“文化台独”,两岸统“独”对抗进一步激化,特别是突出的复杂化、深刻化,实际上已经超过李、陈执政时期。
可以肯定,如蔡在2020年1月实现连任,必将继续其第一任期的所作所为,并且还必将更加变本加厉。所以,蔡如连任,在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祇要蔡认为形势有利,她铤而走险,引发两岸严重冲突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如蔡没有实现连任,她肯定要以“保卫台湾主权和安全”为号召,力争“重返执政”,但两岸发生严重冲突的可行性暂时减少。所以,无论蔡连任与否,都必须强化对其挑起两岸严重冲突的防范。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是一项有力、有效的重要措施。实行这一措施,将有力、有效地削减蔡的“两国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等“台独”理念在台湾岛内的影响,以及蔡大搞“文化台独”的影响,从而从根本上反制、打压蔡的“台独”气焰和行径。
二、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中,以强化两岸一个中国认同为目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面临的严重挑战
1988年两岸开始恢复交流以来,文化交流就是两岸交流中重要而且十分活跃的部分。随着两岸交流的持续扩大,两岸文化交流也持续发展,特别在2008年到2016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两岸文化交流更是有诸多丰硕成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出现,两岸文化交流和两岸关系、两岸交流的各方面一样,都面临新的严重挑战。最直接的挑战无疑是,由于新阶段中统“独”对抗复杂化、深刻化,交流的外部环境、条件恶化,对交流进行及其成效明显的不利影响。而在深层次上则是,交流外部环境、条件恶化,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压力却更加突出,两方面共同作用下,长期以来两岸文化交流自身存在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对于文化交流在两岸统“独”对抗新阶段的开展,特别是能否取得期待的成效,压力越来越大。清醒、全面、深刻认识面临的严重挑战,是有效应对挑战的前提,以及在新阶段充分发挥两岸文化交流重大作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