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仍对华接触而不脱钩?美助卿如是答中评

史达伟(左)与葛来仪对谈,称美中对话正处于重置和反思阶段。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12月12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史达伟(David Stilwell)12日对中评社表示,承认美中竞争并非要导致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竞争正是为了避免冲突,那就是站起来展示力量,坚持自己的利益要得到考虑和尊重。他称美中对话目前正处于“重置和反思”阶段。

  史达伟是12日在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演讲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作此表态的。中评社记者问:您在刚才演讲中谈到历史记录显示美国一直试图帮助中国而不是压倒中国,那么在美国将中国看作“战略竞争者”的今天,您是否能够保证美国仍有某种对华接触政策,而不是脱钩政策?

  史达伟回应:他会向中方官员问同样的问题,即他们如何感受中美关系,从长远看他们用什么词来描述美中关系的性质,不是“战略竞争者”。“我们承认竞争的事实并不会导致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事实上,竞争是通过说你快要越线了,别再走远,来防止冲突。”史达伟说道,“那就是站起来展示力量的政策,坚持我们的利益要得到考虑和尊重。”

史达伟在CSIS演讲大谈美国70年代末以后支持和帮助中国的历史。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在与CSIS“中国实力”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谈时,史达伟被问到美苏冷战的某些元素会否应用到美中关系时指出,冷战意味着意识形态的分裂,核武器和导弹的互对,这些东西仍以某种形式反映在今天的信息世界里。但与冷战不同的是,美国一直愿意伸出友谊之手,显示正确的处事方式,仍有许多合作的机会。至于现在美国该如何形塑中国的政策,史达伟称,历史显示美国急于想帮助,但今天双方的政治距离在拉大,目标不同。美国鼓励理念相近的国家加入,这是多面向政策,发出多种声音。

  对于美中之间曾有的大量高层对话现在大多停摆,双方还有什么样的机制来沟通和处理问题,史达伟认为,智库间的二轨和一点五轨对话几乎与一轨对话同样有效,在两国关系紧张时甚至比正规官方对话更有效。他称,过去是有许多对话,但为对话而对话并不能完成很多东西。会谈是为了显示合作意愿,但如果出现在会场却无意解决问题,对大家都不利。往往抬高了希望,长期看却达不到希望。“现在是重置、反思(reset,rethink)的时候”,史达伟称,以崭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以保证能从对话中获得东西。

  继十天前在布鲁金斯学会专门就美中关系发表主题为“多元主义”的演讲之后,史达伟12日在CSIS又发表了题为“美中关系:历史的教训”的演讲。他给观众上“历史课”,开场就用中文说“实事求是”--从美中关系正常化的70年代末讲起,大谈美国从建交到中国加入WTO如何支持和帮助中国。

  史达伟试图以这些历史说明“特朗普政府的竞争姿态不是由美国长期的敌意或者压倒中国的愿望所驱动”,他认为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对美国越来越有敌意,促使美国人民和本届政府重估一些政策”,美方今天的立场是基于对中方的失望而做出的反应。

  最后史达伟表示,未来美国将继续寻求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期待北京作出相应的回应。他呼吁北京承认美国帮助和支持中国的历史,并相信当美中合作并加强现有的全球秩序时,中国和世界都会得到改善。

史达伟(左)与葛来仪对谈,称美中对话正处于重置和反思阶段。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12月12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史达伟(David Stilwell)12日对中评社表示,承认美中竞争并非要导致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竞争正是为了避免冲突,那就是站起来展示力量,坚持自己的利益要得到考虑和尊重。他称美中对话目前正处于“重置和反思”阶段。

  史达伟是12日在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演讲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作此表态的。中评社记者问:您在刚才演讲中谈到历史记录显示美国一直试图帮助中国而不是压倒中国,那么在美国将中国看作“战略竞争者”的今天,您是否能够保证美国仍有某种对华接触政策,而不是脱钩政策?

  史达伟回应:他会向中方官员问同样的问题,即他们如何感受中美关系,从长远看他们用什么词来描述美中关系的性质,不是“战略竞争者”。“我们承认竞争的事实并不会导致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事实上,竞争是通过说你快要越线了,别再走远,来防止冲突。”史达伟说道,“那就是站起来展示力量的政策,坚持我们的利益要得到考虑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