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专访:余克礼析大选与两岸
中评社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张爽实习记者叶文茜)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余克礼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两岸问题的最关键点是要设法在政治上有所突破。如果两岸政治关系始终无法得到突破,两岸在其它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会受到诸多的牵制与制约,很难取得实质的、根本性的新进展。
余克礼说,韩国瑜在选战中遭遇到的巨大困难与挑战,主要是来自国民党。自初选以来,国民党就陷入了深层次分裂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这无疑给了民进党肆无忌惮地打韩、黑韩、辱韩以可乘之机。这次选举,百年老党的病态,暴露得淋漓尽致,若还不能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彻底改变,其前景堪忧。韩国瑜不论最终当选与否,他作为首次被庶民力量推出来的国民党参选人投入大选,其对台湾未来政治发展将会产生极其深刻与深远的影响。
余克礼认为,当今的台湾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少一个能够从根本上告别冷战思维、扬弃陈旧的意识形态,拥有谋求台湾未来发展与出路的大格局、大战略的新思维、新理念政党及其政治领袖人物。如果台湾社会无法终结蓝绿恶斗、国民党走不出“不统、不独、不武”、“亲美、友日、和中”,民进党走不出“亲美、亲日、抗中、反中、台独”的怪圈,都不能面对与正视两岸政治关系问题,无论是哪个党上台执政,都难以扭转台湾向下沉沦的趋势。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不会因为台湾政局一时的动荡或发生重大变化而轻易改变,但是,应会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因应措施,主导两岸关系发展大方向。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两岸问题的关键是应设法争取在政治上有所突破
余克礼对中评社说,现在两岸问题的关键点是怎么样能够在政治上有所突破。从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到现在的40年,两岸政治关系仍然处在僵持局面。如果政治关系没有一定的突破,两岸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难有实质性的、重大的新进展。民进党执政,特别是2020年大选使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余克礼认为,2020年大选与历次大选有很大不同,最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去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走上了破釜沉舟、与大陆对抗的不归之路。蔡英文执政四年基本上是无政绩可言,所以这次选举,她选择了完全诉诸于制造两岸高度紧张对抗,以“反中抗中保台”作为其选举主轴的激进做法,来转移执政的失败。这只不过是故伎重演而已。陈水扁执政时,每当施政遭遇到严重挫折与失败,其贯用的手法就是以激化两岸对抗来转移矛盾,寻求脱困的。但陈水扁主要是以激进“台独”的手段,挑战大陆的底线,来激化两岸矛盾,转移他执政的失败。而这次蔡英文则不是直接诉诸于激进“台独”,而是以所谓“反中抗中保台”,掩饰其“台独”主张,制造“恐中”效应,转移岛内矛盾。这种做法对中间选民特别是青年选民更具欺骗性、蒙蔽性。
第二,作为庶民代表人物韩国瑜的参选,使台湾的阶级矛盾首次在大选中被突显出来。从李登辉执政开始,到陈水扁上台执政,台湾每逢大型的选举,民进党基本上一直都是在操弄“统独”与省籍等议题,打“台独”牌。“统独”矛盾变成了岛内蓝绿斗争的主要矛盾,而阶级矛盾则被模糊、掩盖了。这次大选,韩国瑜是被庶民力量推出来的参选人,其主要政见也是直接诉诸庶民的利益,所以台湾的阶级矛盾又得以凸显出来。可以说这是自1996年台湾大选以来,阶级矛盾第一次在大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矛盾既是这次大选的一个社会现象,也集中地体现在国民党的身上。国民党内传统的政治势力——权贵精英阶级,有不少人看不起、不认同、不接受、甚至不肯支持党所提名的参选人韩国瑜,正是这一矛盾公开化的具体体现。
所以韩国瑜在这次选举中所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来自国民党内部。国民党在这次选举中出现的严重分裂现象,是带有阶级矛盾性质的深层次的分裂,如果到选战的最后阶段还无法有效地弥合,对韩国瑜的选情将会造成致命性的伤害。如果国民党在初选结束之后,能够全党团结一致地支持韩国瑜,即使民进党操弄打韩、黑韩,也是可以防控的,而国民党的分裂,不仅使民进党肆无忌惮地攻击抹黑韩有可乘之机,更使韩国瑜孤立无援,只能单独去面对民进党的攻击。
对国民党来说,韩国瑜的出现,本来是其求得新生、彻底改变的一个契机,但是,国民党内的保守势力却很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2016年,洪秀柱曾一度要代表国民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及后来竞选国民党主席,也曾展现了想要改变国民党的强烈意愿。但因不敌党内的保守势力,最终功败垂成。此次韩国瑜代表国民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也是胸怀要改变国民党甚至台湾的壮志与宏愿的,却招至党内传统的权贵精英等保守势力更强烈的反弹,几乎快弄到出师未捷的结局。看来国民党要完成脱胎换骨的改变,可谓阻力重重。然而,今天岛内政局演变趋势已清晰地显示,国民党未来的唯一出路,只有进行彻底改变,才有可能重获新生。
现在要预测大选的最终结果还是有难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韩国瑜当选,那主要是庶民力量和国民党最后阶段整合有成效的结果,如果韩国瑜最终落选,是因为在整个选举过程中,国民党深层次的分裂未得到彻底整合,完全是国民党自己的不团结所造成的。如果蔡英文胜选连任,绝对不是她的“抗中保台”选举策略奏效,也不是香港事件让她捡到了枪,而是因为蔡英文当局在选举过程中,将执政的权力与资源用到了极致,以及国民党及其支持者严重分裂,给了她机会。
台湾需要产生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战略的政党与领袖级政治人物引领台湾未来的发展
第三,去年台湾“九合一”选举及这次大选,台湾社会已浮现出期待改变的强烈民意思潮。现在台湾最大的问题,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缺少一个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战略的领袖级政治人物。许信良任民进党主席时,曾不惧党内“独派”势力的围攻,从台湾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战略高度上,提出过大胆“西进”的政治主张。现在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头面政治人物,基本上都走不出极端迷信美国的迷思,他们均无视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台湾人民的福祉,把台湾的前途与命运完全交给美国人。无论是国民党的马英九,还是今天的蔡英文在台上执政,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两岸政治主张,他们所执行的基本上是美国的政策主张,充当美国制华战略棋子。现在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台湾的这些政治人物似乎仍活在冷战时代,随美国的制华政策起舞,用冷战思维处理今天的两岸关系,实在是莫大的讽刺与悲哀。
2009年底,马英九执政时,我曾经在台北举办的两岸一甲子研讨会上讲过,如果马英九走不出美国和民进党的政策阴影,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大陆政策主张。事实上,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正是克林顿的幕僚李侃如提出来的,是美国的政策主张。马英九在执政期间,基本上都是按照美国的意志处理两岸的政治关系。这是两岸政治关系至今不仅没有进展,甚至还后退了的根本原因。比如原来在台湾朝野及社会有高度共识的两岸进行政治协商谈判、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等政治主张,就是在马的任内变成了政治禁忌。蔡英文执政后,又将马英九任内提出的两岸进行政治协商谈判的种种高门槛,通过修法将其法制化,两岸政治协商谈判的可能性已遭到彻底封杀。
引用清代龚自珍的一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时代期待台湾社会能够产生一个具有大格局、大战略思维与理念的政党与政治领袖级的人物,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上,把握台湾的前途与命运,终结蓝绿恶斗、经济低迷、社会沉沦的状态,为台湾人民谋福祉,使台湾走上繁荣富强的发展大道。
余克礼说,韩国瑜挑选张善政作为副手获得到了普遍的好评,对他是有加分作用。因为韩国瑜是庶民形象,张善政是留美博士,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也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当过跨国公司的高管,也当过台湾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本人形象也不错。因此,陈水扁也认为,韩国瑜选张善政是有加分作用的。
“韩国瑜的问题,主要是出在国民党不团结,国民党里面的权贵、精英等保守势力中,有不少人不接受、看不起韩国瑜,所以很多民调,韩国瑜在国民党内的支持度只有70%到80%几,一直未上到90%,而泛绿对蔡英文的支持率最高到了97%。韩的问题不是张善政能够帮得了忙的,因为张善政也没有能力去帮他整合国民党,他本身也不是国民党党员。所以张善政形象比较不错,能给韩国瑜加分,但还是有限。”
宋楚瑜的终局之战是为亲民党的生存一搏
余克礼对中评社表示,宋楚瑜参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如果他不出来参选,亲民党可能就要消失。宋楚瑜参选有两大目的,一个是亲民党需要政党补助款,如果宋楚瑜能让亲民党的得票率过3%,亲民党就可以拿最起码2000多万政党补助款款,这一笔钱对维系亲民党的生存是很重要的。第二,如果亲民党的得票率能够过5%,亲民党就能分到不分区立委的席次,如果能分到三席,就可以在“立法院”成立一个党团,即使分到两席,如果有无党籍的立委当选,在一起凑个三席,也可以成立一个“立法院”党团。因为“立法院”有党团协商的制度,成立了党团就有参加政党的资格,可以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特别是如果国民党、民进党都不能过半,这个关键少数角色的筹码就更大了。“所以宋参选是可以理解的,完全是为了亲民党的生存”。
余克礼指出,宋楚瑜出来参选,对韩的选票当然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韩当不当选,他不是关键的因素。
中评社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张爽实习记者叶文茜)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余克礼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两岸问题的最关键点是要设法在政治上有所突破。如果两岸政治关系始终无法得到突破,两岸在其它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会受到诸多的牵制与制约,很难取得实质的、根本性的新进展。
余克礼说,韩国瑜在选战中遭遇到的巨大困难与挑战,主要是来自国民党。自初选以来,国民党就陷入了深层次分裂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这无疑给了民进党肆无忌惮地打韩、黑韩、辱韩以可乘之机。这次选举,百年老党的病态,暴露得淋漓尽致,若还不能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彻底改变,其前景堪忧。韩国瑜不论最终当选与否,他作为首次被庶民力量推出来的国民党参选人投入大选,其对台湾未来政治发展将会产生极其深刻与深远的影响。
余克礼认为,当今的台湾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少一个能够从根本上告别冷战思维、扬弃陈旧的意识形态,拥有谋求台湾未来发展与出路的大格局、大战略的新思维、新理念政党及其政治领袖人物。如果台湾社会无法终结蓝绿恶斗、国民党走不出“不统、不独、不武”、“亲美、友日、和中”,民进党走不出“亲美、亲日、抗中、反中、台独”的怪圈,都不能面对与正视两岸政治关系问题,无论是哪个党上台执政,都难以扭转台湾向下沉沦的趋势。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不会因为台湾政局一时的动荡或发生重大变化而轻易改变,但是,应会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因应措施,主导两岸关系发展大方向。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两岸问题的关键是应设法争取在政治上有所突破
余克礼对中评社说,现在两岸问题的关键点是怎么样能够在政治上有所突破。从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到现在的40年,两岸政治关系仍然处在僵持局面。如果政治关系没有一定的突破,两岸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难有实质性的、重大的新进展。民进党执政,特别是2020年大选使两岸关系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