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林:中印金奈会晤中双方诉求整体下调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叶海林(中评社 张萌摄)

  中评社北京12月8电(实习记者 张萌)12月3日,由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南亚讲堂·第二讲:金奈会晤后的中印关系”讲座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叶海林应邀担任主讲人,以金奈会晤为切入点剖析中印双方的心理和诉求,评述中印双边关系的未来态势。叶海林表示,从力量储备和国际态势的角度来说,中印两国之间未来出现建设性互动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10月11-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金奈举行了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叶海林指出,相比2018年的武汉会晤,金奈会晤前的中印双方在战略环境和心理状态上都有所变化。在内部经济方面,金奈会晤前的中印双方虽都处于下行趋势中,但对比同等经济总量时期的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已降至4.5%的印度,经济波动似乎出现得过早,经济表现的欠佳程度也显然超出了自身预期。在国际环境方面,印度外交的外部环境之宽松,从克什米尔等争议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垄断上可见一斑,几乎不存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相比之下的中国则外部形势严峻,经历着如中美贸易摩擦等紧张态势。所以中国社会对经济下行的反应可能更敏感,一贯重视经济发展的中国政府也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印度教民族主义影响下,印度莫迪政府并未因经济下行和国际行动受到冲击,心态上比较放松。

  叶海林认为,中印当前战略环境内外氛围不同导致的心态反差,影响了双方在会晤中的预期目标,双方的诉求总体都呈现出去战略化的特点。在中美难题未解的情况下,中方自然希望缓和中印关系,以避免西南战略方向出现新的争端,因此相比武汉会晤,中方整体诉求下调,采取较务实的态度,更着眼于产业合作等技术层面。而印度方面出于国际问题上的考量,对中方诉求也呈现出缓和下调状态。可以说,中印首脑会晤的顺利举办,本身就印证了双方对彼此的积极关切,这比会晤内容更具期待价值。同时,就彼此预期不断下调可能使对话机制长久维持的难度加大,叶海林也表示了担忧。

讲座现场(中评社 张萌摄)

  关于如何看待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叶海林认为,我们应认识到中印的国情差异和经贸不平衡的现实,转变某些现有思维方式。首先,国家间很多基于自身的政策逻辑可能很难被互相理解,这是由体制和结构上的差异决定的,不能仅从政策初衷去解释问题;其次应警惕经贸热潮不理智的过快升温和冷却,导致预期结果失望而带来新的问题;第三,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是短期内现实存在的,扭转贸易赤字是一个需长期努力的发展方向。

  对于下一步的中印关系,叶海林提出应更关注战略层面的具体问题,他进一步分析了巴基斯坦和“印太”战略这两个影响因素。首先是要慎重对待巴基斯坦问题,印度近年将涉巴诉求作为中印双边关系的一个先决条件,而中国也保持了一贯的平衡立场。但印度未来若采取更强化策略,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进一步挤压巴基斯坦,中国在印巴悬殊的话语权之间保持外交平衡的难度会更大。

  第二是“印太”概念的强化,印度试图以此确立自己在南亚区域的绝对代表地位,这种态度在印度与中方交往的前提和立场中出现的可能性,需要中方高度警惕。而美国对中国的预防性打压,中方是不可能通过争取美国的盟友来摆脱和突破的。在南亚区域问题的平衡上,中国外交应做进一步的细化和区分。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叶海林(中评社 张萌摄)

  中评社北京12月8电(实习记者 张萌)12月3日,由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南亚讲堂·第二讲:金奈会晤后的中印关系”讲座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叶海林应邀担任主讲人,以金奈会晤为切入点剖析中印双方的心理和诉求,评述中印双边关系的未来态势。叶海林表示,从力量储备和国际态势的角度来说,中印两国之间未来出现建设性互动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10月11-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金奈举行了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叶海林指出,相比2018年的武汉会晤,金奈会晤前的中印双方在战略环境和心理状态上都有所变化。在内部经济方面,金奈会晤前的中印双方虽都处于下行趋势中,但对比同等经济总量时期的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已降至4.5%的印度,经济波动似乎出现得过早,经济表现的欠佳程度也显然超出了自身预期。在国际环境方面,印度外交的外部环境之宽松,从克什米尔等争议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垄断上可见一斑,几乎不存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相比之下的中国则外部形势严峻,经历着如中美贸易摩擦等紧张态势。所以中国社会对经济下行的反应可能更敏感,一贯重视经济发展的中国政府也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印度教民族主义影响下,印度莫迪政府并未因经济下行和国际行动受到冲击,心态上比较放松。

  叶海林认为,中印当前战略环境内外氛围不同导致的心态反差,影响了双方在会晤中的预期目标,双方的诉求总体都呈现出去战略化的特点。在中美难题未解的情况下,中方自然希望缓和中印关系,以避免西南战略方向出现新的争端,因此相比武汉会晤,中方整体诉求下调,采取较务实的态度,更着眼于产业合作等技术层面。而印度方面出于国际问题上的考量,对中方诉求也呈现出缓和下调状态。可以说,中印首脑会晤的顺利举办,本身就印证了双方对彼此的积极关切,这比会晤内容更具期待价值。同时,就彼此预期不断下调可能使对话机制长久维持的难度加大,叶海林也表示了担忧。

创业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