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光答中评:“一国两制”是最好的安排

中华民族致公党主席陈柏光(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海涵)中华民族致公党主席陈柏光日前在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期间接受了中评社记者采访。他表示,文化的交流是现阶段维系两岸交流的最好方式。两岸一定要有交流,因为有交流才能产生共识,有共识才会有和平,有和平才会有发展。两岸的政治制度跟生活方式不一样,“一国两制”应该是于台湾和台湾人而言最好的安排。

  陈柏光说,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两岸之间的官方交流基本上已经停顿,但是却一直有各种形式的民间交流。其中,文化交流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因为两岸的文化是同根同源的。文化的交流也是现阶段维系两岸交流的最好方式。两岸一定要有交流,因为有交流才能产生共识,有共识才会有和平,有和平才会有发展。

  陈柏光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台湾当局目前所推动的系列“去中国化”行为。“一般台湾老百姓平时可能并没有特别注意到当局默默在推动的一些事情。从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一直到蔡英文执政时期,当局的‘去中国化’工作一直在进行着。我们本期待马英九执政时期能够对这种‘去中国化’的势头拨乱反正,但显然这个期待是落空的。”

  陈柏光说,当前台湾年轻人对于中国的认同越来越模糊,这与“去中国化”都有很大的关系。台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从教育上做了很多的变动,把中国史放到外国史中。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完全去责怪年轻人,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被“去中国化”的课纲教育的。因此,中国文化在台湾的推动和推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通过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没有来过大陆的年轻人有机会到大陆来走一走、看一看。只要能够走进大陆,台湾年轻人就会了解大陆,也能够进一步产生对中国的认同感。   陈柏光介绍说,致公党也组织了非常多批次的年轻人,让他们走进大陆、了解大陆。“我们平均每两至三个月就会组织一批从来没有来过大陆的年轻人来大陆参访,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够先到大陆了解一下大陆的发展情况,通过在大陆的所见所闻,激起他们一些文化上的认同。基本上来过大陆的台湾年轻人观念都变了,甚至包括以前很多参加过太阳花运动的年轻人来过大陆以后,整个观念也都变了,还有很多人留在了大陆创业。” 

  谈及最近新出台的26条惠台措施,陈柏光表示,26条惠台措施更全面地让台胞台企能够参与到大陆更多领域的经营和发展中来。“26条措施”将来会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从地理上看,台湾于整个中国而言,是处于孤悬海外的位置。中国强大的时候,它就属于中国;中国弱乱的时候,它就经常被外国占领。随着大陆这些年经济的发展,台胞台企在大陆享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台湾的前途就在大陆。

  “我接任致公党主席之后,也一直在深入地去了解和思考何种统一模式于两岸是做好的,”陈柏光表示,两岸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一样,“一国两制”应该是于台湾和台湾人而言最好的安排。这同时也是下一步致公党要推动的工作,即“如何让台湾老百姓真正去了解‘一国两制’,了解其对台湾有什么好,甚至有什么不好”,这些都可以提出来讨论。我们把好的留下来,对不好的部分看如何加以做调整。

中华民族致公党主席陈柏光(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海涵)中华民族致公党主席陈柏光日前在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期间接受了中评社记者采访。他表示,文化的交流是现阶段维系两岸交流的最好方式。两岸一定要有交流,因为有交流才能产生共识,有共识才会有和平,有和平才会有发展。两岸的政治制度跟生活方式不一样,“一国两制”应该是于台湾和台湾人而言最好的安排。

  陈柏光说,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两岸之间的官方交流基本上已经停顿,但是却一直有各种形式的民间交流。其中,文化交流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因为两岸的文化是同根同源的。文化的交流也是现阶段维系两岸交流的最好方式。两岸一定要有交流,因为有交流才能产生共识,有共识才会有和平,有和平才会有发展。

  陈柏光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台湾当局目前所推动的系列“去中国化”行为。“一般台湾老百姓平时可能并没有特别注意到当局默默在推动的一些事情。从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一直到蔡英文执政时期,当局的‘去中国化’工作一直在进行着。我们本期待马英九执政时期能够对这种‘去中国化’的势头拨乱反正,但显然这个期待是落空的。”

  陈柏光说,当前台湾年轻人对于中国的认同越来越模糊,这与“去中国化”都有很大的关系。台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从教育上做了很多的变动,把中国史放到外国史中。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完全去责怪年轻人,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被“去中国化”的课纲教育的。因此,中国文化在台湾的推动和推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通过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没有来过大陆的年轻人有机会到大陆来走一走、看一看。只要能够走进大陆,台湾年轻人就会了解大陆,也能够进一步产生对中国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