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捷:善用香港抗战历史推广历史教育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2月5日电(作者 吴军捷)香港形势发展至今,原因众多,其中公认的一条是对香港青少年缺乏有效的历史教育,不能不立即䃼上这一课。香港历史教育的内容繁多,在此,只就我们认为最有效,并且多年来努力从事的一个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议,希望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立即实质推行。

  由于特殊的原因,香港抗日战争历史在香港史上非常重要。1941年底前,日军占领了我国沿海的大部分地区,而未动香港。当时,支撑国民政府过半军费的海外捐款,物资基本上经香港而来。上海沦陷后,大批名人、文化人到港,香港成了中国抗日文化和统一战线的重要中心。日军入侵香港后,这里迅即呈现了中英丶中美、国共各军直接合作抗击日军的态势,这在中国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当年,营救大批文化人的成功和东江纵队开展城市游击战、海上游击战的创举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可多得的典范。

  香港在真正的全民苦难抗战中凝成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本土记忆,正正是香港精神的核心,是香港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在香港发生,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在香港建立,早期中国共产党最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在香港发动,至抗战时期,受百年西方文化熏陶的香港各界各籍市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模式也必然不同,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留下许多伏笔。香港人的意识基因,实在既与内地同胞血浓于水,又带更多开放多元的外向性,以致香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每个关头从不缺席,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如果说,鸦片战争离我们太远,辛亥革命后来重点北移,则抗日战争这场全民族惨胜的历史,正是港人尚能耳濡目染,在港各方政治势力都接受的集体记忆。香港抗战这个主题,正正可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本土史料,帮助香港人反思自己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要向哪里去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共识,也正正是化解当下社会矛盾的基础。

  我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居于斯,对香港有着深沉和真挚的爱,我们中包括有抗战时期东纵后代,抗战国军后代,美军飞虎队后代,退役英军,也有长期从事历史教育的热心教师、影视工作者和各方人士。多年来,我们自发努力宣传香港抗战历史,弘扬爱国的民族精神。举办了多姿多彩的展览活动、交流活动和各类宣传活动。发动了五百学者在六大报刊登全版广告,声讨某些人在议员宣誓时的卖国媚日行为,在大家的努力下,争取到把中史列入初中必修课,并在课程中要有香港抗战的内容。但这项工作仍未能得到政府和有关方面有效支援。

  为此,我们向特区政府就善用香港抗战历史材料推广历史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保护和修复香港众多的抗战遗址,利用这些遗址和空置校舍建立抗战教育营,设计相应的旅游径,用多媒体方式重现历史,用户外生活、军事游戏、应急求生训练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参与。

  第二,配合中史作为初中必修,香港史包含抗战史的需要,组织教育界专家和长期从事抗战历史、国民教育的民间团体合作编写法定教科书,资助编写、制作有关抗战史的教学套、动漫书画、微电影视频、各种活动游戏等本土辅助教材,供学校选用。

  第三,在中国抗日战争、香港抗战的各个纪念日,组织具规模的,有广泛民众参与的纪念活动。组织抗战老兵、三年零八个月的亲历者介绍历史,并留存口述实录。

  第四,利用香港众多抗战题材的历史电影,举办电影欣赏会、文创技巧工作坊。由专家对青少年,广泛做历史、沟通技巧、电影创意思维的分析,鼓励大家一起拍微电影、设计模拟电脑软件游戏。充实中学生"其他学习经历"的内容。

  第五,组织专家学者,大力展开香港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工作,包括香港抗战对香港社会发展的历史影响,包括对三年零八个月香港的苦难史,对现已初步查明的日军在广州南石头难民营大量残杀香港市民的历史,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以还历史的真相。

  第六,尽快筹建香港抗战历史纪念馆,收集抗战文物,开展历史教育,组织抗战文化的国际学术交流。香港抗战历史纪念馆应该是香港抗战精神的守护者,全港抗战历史教育的指导和研究中心,营造尊重历史的氛围。各种抗战教育活动的公共场所,也应该是香港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支点。未及建馆之前,建议特区政府在海防博物馆增加抗战文化的功能,并与解放军驻港部队军史馆的建设配合,聊补这方面的严重不足。

  上述各项,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做和可做的工作,时至今日,更应义不容辞,坐言起行,不敢怠慢。

  (作者系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2月5日电(作者 吴军捷)香港形势发展至今,原因众多,其中公认的一条是对香港青少年缺乏有效的历史教育,不能不立即䃼上这一课。香港历史教育的内容繁多,在此,只就我们认为最有效,并且多年来努力从事的一个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议,希望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立即实质推行。

  由于特殊的原因,香港抗日战争历史在香港史上非常重要。1941年底前,日军占领了我国沿海的大部分地区,而未动香港。当时,支撑国民政府过半军费的海外捐款,物资基本上经香港而来。上海沦陷后,大批名人、文化人到港,香港成了中国抗日文化和统一战线的重要中心。日军入侵香港后,这里迅即呈现了中英丶中美、国共各军直接合作抗击日军的态势,这在中国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当年,营救大批文化人的成功和东江纵队开展城市游击战、海上游击战的创举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可多得的典范。

  香港在真正的全民苦难抗战中凝成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本土记忆,正正是香港精神的核心,是香港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在香港发生,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在香港建立,早期中国共产党最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在香港发动,至抗战时期,受百年西方文化熏陶的香港各界各籍市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模式也必然不同,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留下许多伏笔。香港人的意识基因,实在既与内地同胞血浓于水,又带更多开放多元的外向性,以致香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每个关头从不缺席,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如果说,鸦片战争离我们太远,辛亥革命后来重点北移,则抗日战争这场全民族惨胜的历史,正是港人尚能耳濡目染,在港各方政治势力都接受的集体记忆。香港抗战这个主题,正正可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本土史料,帮助香港人反思自己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要向哪里去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共识,也正正是化解当下社会矛盾的基础。

  我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居于斯,对香港有着深沉和真挚的爱,我们中包括有抗战时期东纵后代,抗战国军后代,美军飞虎队后代,退役英军,也有长期从事历史教育的热心教师、影视工作者和各方人士。多年来,我们自发努力宣传香港抗战历史,弘扬爱国的民族精神。举办了多姿多彩的展览活动、交流活动和各类宣传活动。发动了五百学者在六大报刊登全版广告,声讨某些人在议员宣誓时的卖国媚日行为,在大家的努力下,争取到把中史列入初中必修课,并在课程中要有香港抗战的内容。但这项工作仍未能得到政府和有关方面有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