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
经济日报发表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洪永平文章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8.4%,法定假日为115天,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需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
文章提出,一是做好区域合作发展的文章。需发挥各地资源的比较优势,挖掘各地独特的发展潜能,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方面,要在扩大开放中深化区域合作。要以开放的姿态找准定位,深刻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趋势,深入研究自身特色优势,在大开放中拓展新视野、在大市场中发掘新天地;要以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内陆地区要认真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新理念新举措,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意识,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地需深入研判自身的区位特点与优势,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旅游业在区域合作、产业分工、客源组织、要素市场等方面的发展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对此,相关各地需抓住契机、乘势而上,有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
二是做好文化内涵发掘的文章。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发展旅游经济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必须看到,各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应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从产业视角看,要把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文化对旅游的意义是全方位的,体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游购观娱各环节。彰显旅游业的文化元素,有利于克服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应通过发掘文化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讲好“有意义、有意思”的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
三是做好新兴业态培育的文章。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产品,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各地需围绕这一重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方面,要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打造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精心打造“旅游+”系列业态,发展“旅游+演艺”“旅游+文博”“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健康”等一系列个性化专业化旅游业态,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消费产品。必须看到,这些新业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旅游+文博”为例,安徽等一些有条件的文化资源大省,可考虑将文博场馆打造成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此同时,亦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建设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平台,扩大行业影响和社会影响。
另一方面,要用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别具文化特色和乡村地区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是当前广大乡村地区文化旅游业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亮点。应该看到,唤醒沉睡的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许多兼具文化与自然资源的省份在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打造时尚城市,又要建设诗意田园,开发具有浓郁风土人情的特色产品,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业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使游客在文化演艺、节庆和农事体验中感受乡土民风,在农业采摘园、观光园中领略田园生活,在城乡互动、文旅融合、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经济日报发表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洪永平文章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8.4%,法定假日为115天,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需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
文章提出,一是做好区域合作发展的文章。需发挥各地资源的比较优势,挖掘各地独特的发展潜能,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方面,要在扩大开放中深化区域合作。要以开放的姿态找准定位,深刻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趋势,深入研究自身特色优势,在大开放中拓展新视野、在大市场中发掘新天地;要以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内陆地区要认真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新理念新举措,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意识,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地需深入研判自身的区位特点与优势,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旅游业在区域合作、产业分工、客源组织、要素市场等方面的发展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对此,相关各地需抓住契机、乘势而上,有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
二是做好文化内涵发掘的文章。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发展旅游经济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必须看到,各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应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从产业视角看,要把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文化对旅游的意义是全方位的,体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游购观娱各环节。彰显旅游业的文化元素,有利于克服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应通过发掘文化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讲好“有意义、有意思”的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