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专访:包承柯评析两岸关系

包承柯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张爽)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包承柯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2019年的两岸关系在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两岸民间基本上比较稳定,两岸的民间交流在比较顺畅的状态下进行。大陆近期出台了26条惠台政策,再次显示出大陆的惠台政策是深入台湾老百姓的民心的,是得到台湾民众广泛拥护的。同时,在政治方面,两岸关系还是处在非常严峻复杂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台湾当局拉高了两岸对抗的分贝,又祭出了所谓的“国安五法”、“中共代理人法”、反渗透法等制定过程来破坏两岸关系。如果台当局要继续将所谓“中共代理人法”予以通过的话,就是又在破坏两岸关系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包承柯对中评社说,美台关系里的“一个中国”原则没有被突破,美国就是把台湾作为棋子来施压中国大陆,要大陆在贸易问题、在其他的问题上让步,美国的这种伎俩不可能得逞。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有共识,台湾当局想要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突破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中美关系有一个长期的基本合作态势,两国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但不可能走向完全的对抗。如果中美关系要走到一个完全对抗的道路上,对美国没好处,对中国也没好处,对台湾更没有好处。美国政府完全清楚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所在,所以并不会在“台湾问题”上挑战1972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共识。

 包承柯认为,台湾岛内的一些“台独”势力正在一步步往“台独”方向走。蔡英文曾经说过要走完“最后的一里路”,这最后的一里路,如果是走向“台独”的一里路的话,那么蔡英文在4年里已经走了半里路,我们接下来要观察,她是否还要继续走下去?如果她要继续走下去的话,两岸关系一定会出现一个引爆点,会触动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直接踩踏中国大陆对台湾设下的底线。这对两岸关系的发展绝不是好事,对台湾人民可能是一个悲剧。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临近岁末,请您评价一下2019年的两岸关系。

 包承柯:2019年的两岸的民间交流基本上比较稳定,大陆去年出台了惠台31条措施,随后出现的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可以体现出台湾民众非常重视两岸关系,有了他们的重视,才有了高雄市韩国瑜市长的胜选,有了国民党取得15个县市长的胜利。到了今年,整体上来看,两岸的民间交流还是比较顺畅的。也正是因为去年31条惠台措施出台之后,在一年半时间里获得巨大的成果,为稳定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大陆看到台湾民众对惠台政策的支持,才在今年11月继续推出新的26条惠台政策,再次显示出大陆的惠台政策是深入台湾老百姓的民心的,得到了台湾老百姓广泛拥护的,这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包承柯(中评社 张爽摄)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两岸关系依然还是处在一个非常严峻复杂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台湾民进党当局因为“九合一选举”的失败,开始出现了紧张感、紧迫感,担心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失去所谓“政权”,所以拉高了两岸之间对抗的分贝,打出“反中牌”推高两岸的紧张局势,还祭出了所谓“国安五法”、“中共代理人法”等,这些案件都在不同程度上用“反中”来推“台独”,以欺骗的手法骗取台湾民众,蒙蔽台湾民众的眼睛。这一伎俩让大陆民众对台湾当局的这一做法非常不满。如果民进党当局继续将这些法案予以通过的话,就是在破坏两岸关系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总体上说,两岸之间的交流、民间的合作还是存在一个向好的趋势。台商来大陆投资的比例、两岸交流的人数在增加,来大陆留学、交流的学生也在增加。两岸民间交流的步伐没有停止,这是对2019年的一个基本的评估。

 中评社:随着2020年台湾大选临近,美国不断加大支持蔡英文的力度,大陆也一再警告美国应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美国此举是否可能加大台海擦枪走火的可能性?

 包承柯:现在在台湾的选举中,民进党利用选民对情况的不了解去蒙蔽台湾的老百姓,不断制造事端,比如“国安五法”把大陆作为所谓的国安对象,所谓的“中共代理人法”把所有的台商当做中国大陆的代理人来审核,使得台湾的老百姓人人自危。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关系甚至很明显地出现了一个紧张的状态,民进党的目的就是在选举当中制造两岸的紧张局势,利用选民对中国大陆的担心和仇恨心理去获得台湾老百姓的选票,争取自己当选。这就是蔡英文当局现在所做的把两岸关系推上火口的政策企图心。

 但是大陆国台办公布了“惠台26条”措施,使得民进党当局的这种企图心被打了当头一棒。大陆公布的26条显示出大陆对台政策是着眼于台湾民众。“惠台26条”的出台主要是让利于台湾民众、让利于台商、让台青来大陆发展获得与大陆民众的同等待遇。中国大陆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于台湾当局推出的任何“台独”行径予以严厉打击。所以可以看出,“惠台26条”措施的公布,带来的正面意义和积极意义是巨大的。

 美国从今年以来卖了很多的武器,甚至高价卖武器给台湾,主要目的是赚钱,收取保护费。但是美国赚了钱不是寻求真正地保护台湾,美国要到2026年才能提供这些武器给台湾,蔡英文如果选胜,最多也只能做到2024年,为了给蔡英文当局脸面,称制造好的第一架F16V战机将会在2023年交付。美国政府历来就是只做赚钱的生意,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蔡英文当局的以为交了“保护费”就可以让美国政府为其所推进的“台独政策”买单,只能说是在白日做梦。台湾这次花费80亿美元买了66架的飞机,都是F16的过时货,平均每架飞机的单价达到1.2亿美元,其价格比美国卖给日本的F35战机7800万美元一架要高出很多。可以看出,美国就是在敲诈台湾,在收取保护费,但是美国这些政策正在撬动区域的不平衡、搅动区域的火药桶,正在使得台湾岛内的那些“台独”人士以为美国在支持他们,更加促使“台独分子”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铤而走险、挑衅中国大陆。这样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是用台湾民众的生命来挑衅中国大陆的底线。中国大陆不会在核心问题上有丝毫的退让,不会对“台独分子”的行径有丝毫的容忍。因此如果要维持区域的和平,要维持台海的和平,美国应该要对台湾岛内的“台独行径”更加严加管控,而并非是卖武器、鼓励“台独”。

包承柯谈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您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升高美台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包承柯: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看到美台关系里的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被突破。在美国通过的一系列法案里,都没有否认一个中国,没有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问题的核心点。可以看出,美国就是把台湾作为棋子来施压中国大陆,主要还是想影响台湾即将举行的选举。现在又利用台湾岛内的选举,用明目张胆支持蔡英文当局的方式给大陆施压,要大陆在贸易问题、在其他的问题上让步。

 实际上美国的这种伎俩不可能得逞,美国打的只是自己的如意算盘。国际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各国是互动的。如果美国政府要在台湾问题上同中国撕下去的话,中国必定会起来对抗,是绝不会接受。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大发展,台湾岛不在美洲大陆的边上,中国大陆现有的能力足以完全遏制“台独”分子的人和破坏趋于稳定的行为,美军即使想反干预也是做不到的。

 中评社:在本次大选中,美国公开表示对候选人蔡英文的支持,这样的行为在过去的选举中比较少见,您认为美国支持蔡英文的原因是什么?

 包承柯:美国确实认为蔡英文很好使,蔡英文为了推进渐进“台独”,有求于美国,对美国是唯命是从。美国曾经让马英九不要去太平岛,马英九还是去了;但是美国叫蔡英文不去,蔡英文就不敢去。蔡英文很听话,使得美国觉得这个棋子很好用,美国需要在什么地方挑动中国大陆的利益的时候,她就能跳出来,甘愿当美国的枪和炮来对抗中国大陆。美国要在接下来中美关系的竞争的过程中,把台湾作为棋子来施压中国大陆是不可能得逞的。

 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因素很多,两国的贸易问题成为问题的焦点,两国贸易纠纷并不难解决,只要依据平等的原则,贸易纠纷是很快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是丝毫不会让步。美国要拿中国人最核心的利益来撬动贸易问题,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在做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

 美国的这一做法是非常短视的行为。中美关系有一个长期基本合作态势,竞争中有合作。中美两国不可能走向完全的对抗,也不可能走向完全的对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对中美关系的基本特性。如果中美关系要走到一个完全对抗的道路上,对美国没好处,对中国也没好处。对哪些国家会有好处?没有任何国家会有好处。美国完全清楚地知道这里面的利益和利害关系所在,所以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和中国政府铤而走险,只不过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这个问题来刺激和施压中国,要中国在全球战略的棋盘上跟着美国的战略步伐走,这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事情。中国要保持自己独立的外交,保持自己的经济的利益,保持自己的长时间的发展。中国和美国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一定的距离并不等于中国要去挑战或者取代美国,中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而不是要取代美国。台湾问题也好,南海问题也好,这些都是中国的国家利益。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只能得到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不会让渡的,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需要美国的尊重,如果中国的核心利益无法得到美国的尊重,中国一定会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中评社:台湾大选进入关键期,蔡英文频频打“反中抗中”牌,还利用香港问题炒作,您怎么看蔡英文的这些做法?

 包承柯:蔡英文当局一直想利用香港问题来为自己拉选票,所以为了自己获得高票当选而竭尽全力炒作香港事件,蔡英文当局就是想否定香港在“一国两制”上成功的可能,由此想证明在台湾可以不实行“一国两制”,进而想否定两岸同属一国的事实。这样的做法只是徒劳的,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台湾从中国大陆分裂出去。不管台湾选举的结果是如何,台湾都迟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

 当大家看到香港的暴徒在街上闹事的时候,很多人都担心香港问题会在台湾重演,蔡英文就抓住这样的心态去挑动台湾老百姓,把香港的事情当作为自己捞取选票的摇钱树。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拉选票,这是非常缺德的行为,香港的问题会解决,香港的暴力行为会制止,香港社会的法制管理会恢复。“一国两制”的架构下处理香港问题是务实的,有效的。台湾的民进党当权者利用香港问题为自己捞取实际的政治利益非常可耻。“台独势力”要用香港问题挑动两岸的对立情绪只能说是短视的行为。

 另外一方面,香港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是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其问题的本身在于香港民众在接受“一国两制”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政治文化的融合过程。今天这一过程到了一个节点,大多数香港人是接受的,还有一部分人没有理解,我们允许这部分人不理解,但是我们不允许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冲突也会带动香港人逐渐走向更深度地理解中国大陆的政治文化过程,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合的过程。通过一些冲突点,逐渐使那些部分有意见的香港人认识到香港社会不会接受暴动,政治文化上的冲突和不满只能通过社会本身的发展逐步予以化解。香港一定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框架里边,香港民众与内地民众的融合过程才是最好的选择。今天的香港问题的出现是有外部势力的插手,美国的一部分人希望搞乱香港、搞坏香港,希望把颜色革命的火从香港烧到中国内地去。但是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经济社会的稳定,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美国的这些企图心都是徒劳的。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同中国内地的融合过程将来一定会给台湾回归中国大陆做出一个良好的示范,会给台湾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中评社:岛内有观点称,2020大选结果可能是和统和武统的分水岭,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包承柯:台湾岛内的一些“台独”势力正在一步步往“台独”方向走。蔡英文曾经说过“最后的一里路”,这最后的一里路,如果是走向“台独”的一里路的话,那么蔡英文在过去的4年里已经走了半里路,我们接下来要观察,她是否还要继续往“台独方向”走下去?如果她要继续走下去的话,两岸关系一定会出现一个引爆点,会触动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直接踩踏中国大陆对台湾设下的底线。如果要从这个角度去试探大陆的决心,试探中国大陆反对“台独”的立场,蔡英文完全可以继续走下去。  如果蔡英文认为这样的铤而走险是危险的,能够悬崖勒马的话对两岸关系来说是一个好事。但是可以看到,最近蔡英文和自称为“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赖清德身上穿着蓝色竞选服装竞选台湾地区的正副领导人,预示着她在接下来的道路上,可能还要走完“台独”的最后半里路。这对两岸关系的发展绝不是好事,可能只会给两岸带来一个悲剧性的结果。今天蔡英文为了选举,不惜拉高两岸的对抗分贝,她口口声声说要争取中间选民、维持现状等等,却又拉上了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赖清德为搭档,只是为了蒙蔽一些善良的浅蓝的台湾投票人。这就是现在民进党所做的选举操纵的伎俩。

 中评社:有许多台胞在上海生活、学习、工作,您如何预期惠台26条的实施对台胞在沪生活的影响?您认为未来是否还会有更多惠台措施出台?

 包承柯:中国大陆出台的惠台政策实际上是长时间一系列惠台政策的一个延续,如果我们只看到31条、26条,还不够,还要往前看,马英九时期有了“九二共识”,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了23项协议、ECFA的协议,这些都是惠台的政策。再早期,台湾老兵返乡也是惠台政策的一部分。因为两岸有长时间的隔绝与对立,我们开放台资到中国大陆投资,也是惠台政策。

 从长期来看,大陆对台政策的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惠台政策,就是着眼于台湾民众,着眼于台商,着眼于台青,拉近两岸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在的惠台政策的一个侧重点就是让台湾同胞享受和中国大陆同胞的同等待遇,这是惠台31条、26条所强调的部分。惠台措施方便台胞、台商、台青来大陆生活投资、经商,开放中国大陆的很多项目让台商来参与,这是着眼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台湾人就是我们的亲人,让他们来分享祖国大陆发展的红利是当然应该做的事情。在上海也有很多的台商,他们在就学、晋升职称等方面,完全按照中国大陆同胞的标准在处理,台湾同胞在海外时,还可以申请享受大陆驻外使领馆的领事救助等援助。

 这是着眼于有利于两岸民众的好事,是着眼于未来两岸的交流合作,两岸关系既是处在紧张复杂的状态当中,大陆对台湾的民众、对台胞的优惠政策不会停止,还会继续。今后只要需要还会出台一系列更加优惠的政策,使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拉近,也在于更好地从更长的时间来做两岸关系的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中评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望明年签署,民进党方面称,台湾未来参与的机会不大。ECFA明年届满10年,也面临是否终止的问题。您认为在这样的趋势下,台湾的经济会进一步边缘化吗?

 包承柯:台湾经济边缘化的问题实际上早就存在,但是随着RCEP的签署,台湾经济进入区域合作的架构更加困难。台湾也许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作为中国大陆的一部分进入RCEP,享受中国大陆的和东南亚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待遇,这是可能的一种方式。但是问题在于两岸需要沟通和交流的时候,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处理。如果两岸今天没有这样的基础,台湾经济边缘化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从长期来看,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会越来越强,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近年来周边国家间的双边、多边的自由贸易谈判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台湾地区如果不能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有所清醒的认识,只会越来越孤立于周边地区经济体之外。现在东亚地区的国家都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台湾地区要推动同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还是先要确定其地位是什么。台湾要同其他国家进行自由贸易谈判的一个关键就在于要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才有可能让台湾摆脱地区经济合作的困境,才能让台湾的经济有更好的发展。

 中评社:请您展望一下未来的两岸关系。

 包承柯:两岸关系从整体上说,还是处在和平发展的态势中。两岸日趋紧张的状态没有改变,因为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如果2020年大选中韩国瑜当选,两岸关系会逐渐走好、走稳,因为国民党承认“九二共识”,因此两岸交流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如果蔡英文当选的话,两岸关系会更加趋紧,如果她在下一个任期之内铤而走险,继续推进“做而不说”的“台独政策”,往最后半里路进发的话,两岸之间的冲突性会更明显增强。蔡英文当局如果一意孤行,不思悔改,到最后美国也帮不了蔡英文,帮不了台独分子。要让两岸关系顺利发展,维持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的“九二共识”是必不可少。民进党当局如果要挑衅,要在在未来四年里踩踏中国大陆的政策底线的话,这对台湾民众是一项非常不幸的结果。  整体上看,台湾岛内爱好和平的人是多数,他们知道该如何调整同中国大陆之间的联系。民进党当局需要有危机管控的意识,如果不能在“台独”的道路上踩刹车,最后破坏的一定是两岸的和平与稳定,破坏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不应该让两岸关系真正走到一个冲突的层面上,走向一个不可挽救的地步。

 前不久有台湾学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上认为,如果蔡英文连任,蔡当局的两岸政策会往中间走。我们当然希望民进党当局能够摆脱“台独”的魔咒,在关键的时候,不至于硬是把“台独”的政策走下去,这才符合台湾民众的最大利益。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中国大陆任何领导人都不会回避的问题。

包承柯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张爽)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包承柯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2019年的两岸关系在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两岸民间基本上比较稳定,两岸的民间交流在比较顺畅的状态下进行。大陆近期出台了26条惠台政策,再次显示出大陆的惠台政策是深入台湾老百姓的民心的,是得到台湾民众广泛拥护的。同时,在政治方面,两岸关系还是处在非常严峻复杂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台湾当局拉高了两岸对抗的分贝,又祭出了所谓的“国安五法”、“中共代理人法”、反渗透法等制定过程来破坏两岸关系。如果台当局要继续将所谓“中共代理人法”予以通过的话,就是又在破坏两岸关系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包承柯对中评社说,美台关系里的“一个中国”原则没有被突破,美国就是把台湾作为棋子来施压中国大陆,要大陆在贸易问题、在其他的问题上让步,美国的这种伎俩不可能得逞。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有共识,台湾当局想要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突破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中美关系有一个长期的基本合作态势,两国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但不可能走向完全的对抗。如果中美关系要走到一个完全对抗的道路上,对美国没好处,对中国也没好处,对台湾更没有好处。美国政府完全清楚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所在,所以并不会在“台湾问题”上挑战1972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共识。

 包承柯认为,台湾岛内的一些“台独”势力正在一步步往“台独”方向走。蔡英文曾经说过要走完“最后的一里路”,这最后的一里路,如果是走向“台独”的一里路的话,那么蔡英文在4年里已经走了半里路,我们接下来要观察,她是否还要继续走下去?如果她要继续走下去的话,两岸关系一定会出现一个引爆点,会触动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直接踩踏中国大陆对台湾设下的底线。这对两岸关系的发展绝不是好事,对台湾人民可能是一个悲剧。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临近岁末,请您评价一下2019年的两岸关系。

 包承柯:2019年的两岸的民间交流基本上比较稳定,大陆去年出台了惠台31条措施,随后出现的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可以体现出台湾民众非常重视两岸关系,有了他们的重视,才有了高雄市韩国瑜市长的胜选,有了国民党取得15个县市长的胜利。到了今年,整体上来看,两岸的民间交流还是比较顺畅的。也正是因为去年31条惠台措施出台之后,在一年半时间里获得巨大的成果,为稳定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大陆看到台湾民众对惠台政策的支持,才在今年11月继续推出新的26条惠台政策,再次显示出大陆的惠台政策是深入台湾老百姓的民心的,得到了台湾老百姓广泛拥护的,这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