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柯文哲的真话 搞“台独”都是骗子

柯文哲

  中评社香港11月21日电/柯文哲日前在谈到国防与征兵制时表示:“那些搞“台独”的,儿子孙子全部躲在美国,躲在纽西兰,都是骗子,本来就是这样。”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文章说,从柯文哲的背景与经历来看,他这一番话应该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穴来风。显然,柯文哲心中瞧不起这些人,因为这些人把“台独”的风险全部由他人承受,但更可恶的是,他们贩卖的“台独”根本是黑心商品,是假货。

  在台湾,“台独”有三种。第一种是真心支持“台独”的人,但为数极稀少,这种人往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至少值得尊重。第二种是把“台独”当牟利商品的人,最主要是政治人物,尤其是民进党。他们知道“台独”不可行,但也知道台湾人心中害怕被统一,于是把二者包装在一起贩卖。第三种是那些跟着起哄的群众“台独”,但人数最多,他们无法从“台独”的口号中得到利益,却是“台独”的风险承受者。柯文哲瞧不起的应该是属于第二种。

  这些贩卖“台独”黑心商品的政治人物,知道“台独”不可行,于是又发明了“务实”两个字来包装。然而,务实的“台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赖清德可谓典型。

  赖清德在担任“行政院长”时曾自称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而且“我们已是“主权独立国家”,不需另行宣布独立”。这种说法有两个矛盾,首先,如果他真的是一位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他不会说出来,如果他说出来,他就不是一位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其次,“务实“台独”工作者”和“我们已是“主权独立国家”,不需另行宣布独立”的说法也是一种矛盾。“务实“台独”工作者”是一种战略与战术兼具的陈述,因为“台独”是最终目标(战略),但还没有达成,而且困难重重,所以要务实(战术)。然而“我们已是“主权独立国家”,不需另行宣布独立”则代表目标已经达成,二者岂不是矛盾。这种包装过的矛盾话术,其实就是骗术。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务实“台独”这回事,用“务实”来包装“台独”,更说明了“台独”是既没有策略,也没有路径的骗局。“台独”本来是反国民党政权的产物,后来又变成反中国统一的口号,它的本质是一种情绪性的出口,后来才演变成黑心商品。   务实与否,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言行是否有利于台湾,或至少不会让台湾受到伤害。不管如何务实,台独的目标与统一是背道而驰,而赖清德的发言,对中国大陆来说,是公然的挑衅。蔡英文说要维持现状,也是一种自认为务实的策略。但所谓的务实,并非单方面就可以决定,民进党政府所谓的务实,在大陆眼中反而是不识时务者。从民进党执政至今,台湾的国际空间日益缩小是事实,民进党政府拿不出对策也是事实。民进党自认为的务实,其实已经对台湾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而且都是可见的伤害。马英九执政时,两岸关系和缓,对台湾经济的利益是可见的利益,但民进党一直拿看不到的主权与尊严来批评马政府。民进党执政之后,看得见的利益受到伤害,但看不见的主权与尊严又得到多少的进步?如果从邦交国的减少来看,主权与尊严也受到了伤害。这样的务实,还真令人难以消受。

  第二个标准就是言行是否有利于台湾的团结。在当前两岸关系之下,台湾内部的团结是台湾生存发展之道,也是与大陆协商的重要资本,相信蔡英文及民进党也心知肚明。谢长廷即曾指出,民进党若想稳定执政,就不能再把两岸政策“工具化”,而且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要有逾6成满意度才能叫台湾共识。换言之,这种共识不可能没有国民党的影子,否则就只是“民进党共识”。民进党即使想要推动台独,其务实之道也应该是致力于台湾内部的团结,但从民进党政府执政后的作为来看,其“团结”与“整肃”只是一个铜板的两面,这种不容异议的心态已足以产生寒蝉效应。这种追求团结的方式,老实说,代价十分的高,而且以台湾社会的结构,也不可能成功。这样又怎么能说是务实呢?

  务实的第三个标准是台湾的实力是否更强。这两年多来,新南向有成果吗?产业有亮点吗?军队士气更高吗?这些问题,至少目前还没有令人乐观的答案。

  民进党的务实台独,其实就是自己心知肚明不可能,却仍拿它欺骗民众,与其说他们是务实台独,不如说是黑心政客,因为他们和黑心商人一样,算计的是自己的利益,却不管他人的死活。

柯文哲

  中评社香港11月21日电/柯文哲日前在谈到国防与征兵制时表示:“那些搞“台独”的,儿子孙子全部躲在美国,躲在纽西兰,都是骗子,本来就是这样。”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文章说,从柯文哲的背景与经历来看,他这一番话应该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穴来风。显然,柯文哲心中瞧不起这些人,因为这些人把“台独”的风险全部由他人承受,但更可恶的是,他们贩卖的“台独”根本是黑心商品,是假货。

  在台湾,“台独”有三种。第一种是真心支持“台独”的人,但为数极稀少,这种人往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至少值得尊重。第二种是把“台独”当牟利商品的人,最主要是政治人物,尤其是民进党。他们知道“台独”不可行,但也知道台湾人心中害怕被统一,于是把二者包装在一起贩卖。第三种是那些跟着起哄的群众“台独”,但人数最多,他们无法从“台独”的口号中得到利益,却是“台独”的风险承受者。柯文哲瞧不起的应该是属于第二种。

  这些贩卖“台独”黑心商品的政治人物,知道“台独”不可行,于是又发明了“务实”两个字来包装。然而,务实的“台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赖清德可谓典型。

  赖清德在担任“行政院长”时曾自称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而且“我们已是“主权独立国家”,不需另行宣布独立”。这种说法有两个矛盾,首先,如果他真的是一位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他不会说出来,如果他说出来,他就不是一位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其次,“务实“台独”工作者”和“我们已是“主权独立国家”,不需另行宣布独立”的说法也是一种矛盾。“务实“台独”工作者”是一种战略与战术兼具的陈述,因为“台独”是最终目标(战略),但还没有达成,而且困难重重,所以要务实(战术)。然而“我们已是“主权独立国家”,不需另行宣布独立”则代表目标已经达成,二者岂不是矛盾。这种包装过的矛盾话术,其实就是骗术。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务实“台独”这回事,用“务实”来包装“台独”,更说明了“台独”是既没有策略,也没有路径的骗局。“台独”本来是反国民党政权的产物,后来又变成反中国统一的口号,它的本质是一种情绪性的出口,后来才演变成黑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