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谦谈两岸青年交流:文以化之 心灵契合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徐梦溪)全国台联两岸关系及社情民意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陈立谦日前受邀出席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陈立谦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国家统一由追求“形式上统一”到实现“心灵契合”,是两岸同胞在中华文化基础上走向深度融合和的自觉行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新时代两岸青年扩大交流、携手合作、共赴民族复兴伟业铸入了深层思想基础和巨大精神动力。
陈立谦表示,中华文化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的独特重要作用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变的DNA,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台湾98%居民为汉族,中华文化早已积淀和固化于台湾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台湾同胞的思想意识里,共同语言为两岸同胞提供了通往心灵的桥梁,共同习俗和文化心里使两岸同胞独具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将两岸同胞紧紧地凝聚起来。
其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两岸同胞促进心灵契合奠定了重要思想根基。中华文化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独特重要作用,是它的“教化”和引领作用。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基本的文化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它是两岸同胞相向而行的共同认知根基。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是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共同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深层基础。
其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解开两岸同胞心结的钥匙。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兼收并蓄,为是促进两岸同胞由“融合发展”走“向心灵契合”提供了内生的亲合力。其中,“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为两岸同胞聚同化异,推进历史遗留难题的解决赋予智慧力量。
其四,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铸就了不竭动力,也是两岸同胞团结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华文化不断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丰富发展,是两岸同胞的重要文化软实力。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以中华先进文化影响和引导两岸青年,是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正确选择。
一是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的本质是观念形态。文化的影响力,是以政治诉求为基本,以经济实力为依托,不能单纯地从文化自身来解释。当前增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就要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在扎实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中发挥好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力。
要以落实“31条措施”、“26条措施”为抓手,让更多的台湾青年融入大陆社会,培养中华意识,深入心灵沟通,形成示范效应。
二是在扩大和深化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增进文化认同。惟有不懈地推进两岸青年交流,才能突破阻挠,助力两岸青年的中华文化认同。习总书记强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做好设计安排,打造品牌;应处理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宣传当代中华文化的关系,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组织好公祭中华先贤和重大历史节庆等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
三是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岸文化差异性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正视这一差异性存在,本着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积极态度,久久为功,就“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应注意把台胞中思想认识偏颇与“台独”言论区分开来;把死硬“台独”分子同一般绿营群众区分开来。年轻人都在成长中,需要用心呵护和引导。相信广大台湾年轻人会对两岸关系、对统“独”是非,做出客观判断和选择。
四是在中华文化的全方位宣传中增进文化认同。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为中华文化的更广泛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开展两岸青年的中华文化教育创造了更为有利条件。
应从当前岛内实际出发,充分用好互联网社交平台,加大中华文化传播力;应以史观教育为重点,着力搞好优秀影视作品生产和书刊出版;发挥好主流媒的传播作用,找回共同历史记忆,增强“和平统一”的时代话语。
五是在中华文化市场的共同打造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形成的体系。两岸青年应站在时代新起点,以全球化视野,加速推进中华文化市场的开发,为更多的中华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贡献才智。
六是在共同反对“文化台独”斗争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台独”掏空了台湾青年文化意思中的中华文化根基,是危害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毒瘤,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台独”是两岸青年走向“心灵契合”的首要任务。不能彻底清算“文化台独”,就不能有效地将更多的台湾青年团结起来。
其中,“台独“势力利用修改“课纲”,在台湾青少年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大肆兜售“台独”邪说,是直接造成台湾青年认同混乱的罪魁祸首,必须正本清原,斗争到底。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徐梦溪)全国台联两岸关系及社情民意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陈立谦日前受邀出席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陈立谦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国家统一由追求“形式上统一”到实现“心灵契合”,是两岸同胞在中华文化基础上走向深度融合和的自觉行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新时代两岸青年扩大交流、携手合作、共赴民族复兴伟业铸入了深层思想基础和巨大精神动力。
陈立谦表示,中华文化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的独特重要作用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变的DNA,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台湾98%居民为汉族,中华文化早已积淀和固化于台湾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台湾同胞的思想意识里,共同语言为两岸同胞提供了通往心灵的桥梁,共同习俗和文化心里使两岸同胞独具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将两岸同胞紧紧地凝聚起来。
其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两岸同胞促进心灵契合奠定了重要思想根基。中华文化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独特重要作用,是它的“教化”和引领作用。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基本的文化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它是两岸同胞相向而行的共同认知根基。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是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共同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深层基础。
其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解开两岸同胞心结的钥匙。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兼收并蓄,为是促进两岸同胞由“融合发展”走“向心灵契合”提供了内生的亲合力。其中,“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为两岸同胞聚同化异,推进历史遗留难题的解决赋予智慧力量。
其四,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铸就了不竭动力,也是两岸同胞团结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华文化不断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丰富发展,是两岸同胞的重要文化软实力。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以中华先进文化影响和引导两岸青年,是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