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华为为欧洲GDP贡献128亿欧元
智能世界什么样?华为这么说
在本次创新日活动中,华为公司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发表题为“携手欧洲共建智能未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信息产业经历4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现在开始遇到发展瓶颈。首先是理论瓶颈:信息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香农定律是1948年发表的,而5G时代的编码几乎达到香农定律的极限。其次是工程瓶颈:摩尔定律驱动了信息通信产业(ICT)的高速发展,但以前CPU性能每年能提升1.5倍,现在只有1.1倍。
对此,华为提出开启“创新2.0”时代,这是基于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演变成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社会这一愿景假设而来。在智能社会,万物感知物理世界,并转变为数字信号;网络连接万物,将所有数据实现在线连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实现万物智能。华为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研究未来智能世界。如果通信行业出现10年100倍的宽带、10年100倍的计算能力、10年100倍的超越人的感官,未来人们将如何生活、工作、娱乐、健康?
光计算、量子计算……
《环球时报》记者从华为了解到,该公司目前拥有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名数学博士、200多名物理和化学博士。华为现在要求预研费用达到年度研发经费的20%以上,也就意味着每年将20亿-30亿美元投入到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如此巨大的创新投入,孵化出哪些成果呢?徐文伟举出了一大堆听上去“不明觉厉”的新名词:显示领域的光场显示,计算领域的类脑计算、DNA存储、光计算,传送领域的可见光通信,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领域的超材料、原子制造……
量子计算也是最近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在回答外国记者有关华为在量子计算研究方面的进展时,华为法国数学研究所所长梅鲁阿内·德巴表示,5G时代之后,计算将在未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华为已经在光计算领域进行相应研究,但光计算的发展需要大量业界的配合,以最终研究出光处理单元、光速度计算等。同时,量子计算也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研究选项,它也需要非常长期的投入。谷歌公司近期发表关于“量子霸权”的论文,提到他们在这方面的突破。不过量子计算的研究仍旧在初级阶段,想要在6G时代真正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突破。
合作、合作、合作
在创新日大会现场,《环球时报》记者感受最多的一个主题词就是合作。从华为的科研团队、欧洲议会的议员,到与会的中外媒体记者、高校研究人员,纷纷用自己的体会讲述“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合作的重要性。
一名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用一连串数字说明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牛津经济研究院欧洲和中东经济影响力咨询主管皮特·柯林斯发表题为“华为在欧洲的经济影响”的报告。该报告称,2018年华为为欧洲提供总计128亿欧元的GDP贡献,相比2014年大幅增长,即便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年度增长率也达到19%。其中包括25亿欧元的直接影响,54亿的间接影响和49亿的诱发影响。而获得收益的范围是整个欧洲,很多国家都很大程度上得到华为的经济贡献,华为在欧洲直接雇用1.3万名员工,供应链雇用8万名员工,此外还有7.6万名员工因为华为员工的消费而获得就业。如果按照教育和医疗行业的平均工资4万欧元年薪计算,2018年华为给欧洲的56亿欧元税收,相当于13.6万名欧洲教育和医疗行业员工的年工资额。
还有外国记者提问称,华为如何看待“美国政府表示将向美企发放向华为出售零部件许可证”?徐文伟回应称,华为希望向全球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如果有美国企业进一步向华为提供他们的相关产品,华为表示欢迎。但如果没有,华为依然会保持稳健与逐步成长。他强调,在5G领域,华为可以不依赖任何美国公司的元器件,仍然保持行业最领先。
(来源:环球网)
智能世界什么样?华为这么说
在本次创新日活动中,华为公司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发表题为“携手欧洲共建智能未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信息产业经历4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现在开始遇到发展瓶颈。首先是理论瓶颈:信息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香农定律是1948年发表的,而5G时代的编码几乎达到香农定律的极限。其次是工程瓶颈:摩尔定律驱动了信息通信产业(ICT)的高速发展,但以前CPU性能每年能提升1.5倍,现在只有1.1倍。
对此,华为提出开启“创新2.0”时代,这是基于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演变成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社会这一愿景假设而来。在智能社会,万物感知物理世界,并转变为数字信号;网络连接万物,将所有数据实现在线连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实现万物智能。华为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研究未来智能世界。如果通信行业出现10年100倍的宽带、10年100倍的计算能力、10年100倍的超越人的感官,未来人们将如何生活、工作、娱乐、健康?
光计算、量子计算……
《环球时报》记者从华为了解到,该公司目前拥有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名数学博士、200多名物理和化学博士。华为现在要求预研费用达到年度研发经费的20%以上,也就意味着每年将20亿-30亿美元投入到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如此巨大的创新投入,孵化出哪些成果呢?徐文伟举出了一大堆听上去“不明觉厉”的新名词:显示领域的光场显示,计算领域的类脑计算、DNA存储、光计算,传送领域的可见光通信,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领域的超材料、原子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