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特朗普是否对华脱钩要听其言观其行

彭斯演讲表态不与中国“脱钩”不必过份解读

  中评社华盛顿10月31日电(评论员余东晖)美国副总统彭斯日前代表特朗普政府发表的第二次对华政策专题演讲,明确表示美国不想与中国“脱钩”,仍要跟中国接触。这与美国副助理防长施灿德在香山论坛上表示,美国对华政策不是谋求与中国“脱钩”,也不要求任何国家选边站,似乎不谋而合。

  这些表态在中美两国外交学界引发相当强烈的反响。有中国学者欢呼,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特朗普政府想与中国“脱钩”搞不下去了。有美国学者认为,这代表美国对华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终于承认,接触对美而言是不可避免的必要政策;华府看似正从妖魔化运动中后撤,试图建立对华更现实手法。

  过去两年急剧恶化的中美关系真的由此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了么?人们不能过于乐观。大国博弈的长期态势决定了中美关系道路山长水远,沟壑纵横。特朗普过去两年以发动贸易战为手段,已经展开了对华“脱钩”的征程,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特朗普政府是否真的不想跟中国“脱钩”,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听其言,就是不必完全忽视和否认彭斯最新讲话传达出的某些正面讯息。与去年10月4日第一次被美国舆论界广泛视为特朗普政府对华降下“新冷战铁幕”的演讲相比,彭斯今年的讲话的确软化了不少,尤其是后半段,就如何建构美中关系多有阐述,口气也相对缓和。特别是彭斯强调不寻求与中国对抗,还要务实合作,推进人文交流,在美中“脱钩”的一片阴霾中投射出些许亮色。

  彭斯说这些话,一定是经过特朗普授权的。在演讲之前刚见过特朗普的彭斯,传达的正是特朗普的旨意。尽管白宫的“鹰派”们或许心里并不乐意,但在特朗普有与中方达成“部分贸易协议”的选举政治需要的当前,就美中关系说几句好听话,讨好华尔街和中西部农民是必需的。更何况,彭斯演讲的前半段依然大批中国,就是为了向美国国内强硬派显示,特朗普对华之强硬无前任可比。这种“两厢讨好”的语言,主要是为了选举政治的需要,外界当然不必过份当真。

  彭斯讲话之后第二天,美中双方进行了高级别电话磋商,宣布具体问题上取得了进展,接近敲定了协议的某些部分。特朗普表示,他仍与中方就贸易协议密切合作;与中方谈判进展顺利,中方非常想达成协议。这些更证明了彭斯此次讲话调门软化,主要是特朗普若想与中方达成贸易协议,需要相对正面的舆论氛围。

  美国外交和经济学界不少专家承认,在过去一年半的美中贸易战中,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国的抗压性,目标不明,策略有误,错过了之前达成更好协议的机会。随着大选逐渐临近,特朗普既有美国经济有可能下滑之隐忧,又有弹劾等内部政治斗争之困扰,面对更有实力也更有策略的中国,一味强硬对抗是行不通的。对华“脱钩”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法,与中国展开零和对抗的策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质疑。

  因而,中方趁现在的机会,与美方达成一个相互都能接受的“第一阶段协议”或“临时协议”,不失为皆大欢喜的现实选择。

  观其行,就是不要过份解读特朗普政府高官一时一地表态的意义,毕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已经将中国定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过去两年,特朗普政府在经贸、科技、金融、教育、人文等各方面与中国的部分和逐步“脱钩”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中国人再不乐意见到也无可否认。

  以前美方官员再三否认有遏制中国的意图,而现在彭斯、蓬佩奥等高官在公开场合,毫不讳言不能让中国在经济、科技上超越美国,甚至明确要求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做出“有他无我”的选择。在地缘战略上,以“自由开放的印太”概念抵制和围堵中国,让台湾发挥“马前卒”作用,在南海掀起波澜。美中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社会制度之争、发展模式之争、世界秩序之争,反覆被美国官方强调并付诸实践。

  正如旅美华裔学者赵穗生所指出的,对于彭斯演讲的说法,要放在特朗普政府“交易性、不可预测性、投机性”三大特点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在APEC峰会之前,这个讲话有很大的交易成份,就是希望中方能合作、妥协,达成贸易协议。反覆多变、朝令夕改的特朗普,今天可以说好话,明天一旦不能达成协议,或者不满意协议,很可能马上就会翻脸不认帐。总而言之,为了利益,可以抛弃原则,不择手段。

  因此,不要把彭斯讲话当作特朗普政府宣示对华政策或战略调整的风向标。需要关注的是,今后一段时间,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手法上怎么做,做什么?因为过去两年的美中“脱钩”进程,主要是由美方主动推进的。

  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11月1日将举行又一轮电话交谈,这显示双方没有受到智利取消APEC峯会的影响,愿意继续相向而行。如果双方仍能在11月份之内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并有后续行动处理双方关切,则美中贸易战升高之势有望缓和。更重要的是,中美双方在科技、教育、旅游、文化等方面已经出现的“脱钩”之势,能否在未来有所缓解?双方的地缘战略竞争,能否不升高为安全领域的对抗?前景不容乐观,但双方共同努力,责无旁贷。

彭斯演讲表态不与中国“脱钩”不必过份解读

  中评社华盛顿10月31日电(评论员余东晖)美国副总统彭斯日前代表特朗普政府发表的第二次对华政策专题演讲,明确表示美国不想与中国“脱钩”,仍要跟中国接触。这与美国副助理防长施灿德在香山论坛上表示,美国对华政策不是谋求与中国“脱钩”,也不要求任何国家选边站,似乎不谋而合。

  这些表态在中美两国外交学界引发相当强烈的反响。有中国学者欢呼,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特朗普政府想与中国“脱钩”搞不下去了。有美国学者认为,这代表美国对华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终于承认,接触对美而言是不可避免的必要政策;华府看似正从妖魔化运动中后撤,试图建立对华更现实手法。

  过去两年急剧恶化的中美关系真的由此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了么?人们不能过于乐观。大国博弈的长期态势决定了中美关系道路山长水远,沟壑纵横。特朗普过去两年以发动贸易战为手段,已经展开了对华“脱钩”的征程,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特朗普政府是否真的不想跟中国“脱钩”,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听其言,就是不必完全忽视和否认彭斯最新讲话传达出的某些正面讯息。与去年10月4日第一次被美国舆论界广泛视为特朗普政府对华降下“新冷战铁幕”的演讲相比,彭斯今年的讲话的确软化了不少,尤其是后半段,就如何建构美中关系多有阐述,口气也相对缓和。特别是彭斯强调不寻求与中国对抗,还要务实合作,推进人文交流,在美中“脱钩”的一片阴霾中投射出些许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