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达成部分协议 皆大欢喜现实选择

特朗普10月11日在白宫会见刘鹤时宣布美中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新华图

  中评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评论员 余东晖)中美最新一轮经贸高层磋商11日在华府结束后,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实质性的第一阶段”协议,将由两国领导人11月中在智利APEC峰会时签署。美国同时暂停原定于10月15日实施的对华2500亿美元商品加税从25%升至30%的决定。

  中方发布,此次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根据白宫透露的消息,双方“第一阶段”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将额外购买400亿到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汇率被纳入协议,即承诺不为获得贸易优势而操控汇率;技术转让问题部分解决,并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继续解决;中方承诺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美方暂停10月15日进一步加税举动。华为没有包含在此次协议中。

  不管外界将双方达成的这一步叫作什么,有的称“部分协议”,有的称“临时协议”,有的称“迷你协议”,特朗普称为“第一阶段协议”,这意味着双方朝达成最终协议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而前一时期由美方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也由此暂时停歇。这可以说是令各方皆大欢喜的步骤,也是在目前形势下双方都能接受的现实选择。

  所以说是皆大欢喜,是因为这个协议是双方目前都想要的,是两国领导人在政治上都能接受的,符合两国和全世界的利益。

  对于正受民主党发动的弹劾困扰的特朗普来说,他急需能够显示他处理经济能力的成绩。当大选愈演愈烈,而美国经济可能重现衰退时,如何讨好农民和中部选民,如何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乃特朗普最关注的课题。达成一个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对美方重大关切都有所触及的“部分协议”,至少有助于稳定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

  对于中方而言,需要应对的挑战不少。尤其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营造相对稳定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平稳过渡至关重要。当老百姓看到猪肉价格上涨时,从美国多进口大豆和猪肉,对稳定市场物价和民心大有助益。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开放,国有企业改革,本来就是要做的事情,借助外力推进改革,对中国也是好事。   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战愈演愈烈,全世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从被迫选边,从美中脱钩和对立中获益。这就是为什么每当两个大国能互相释放善意,朝着缓和贸易紧张关系走出每一步,全球股市都会闻声而涨,反之则跌。

  所以说是现实选择,是因为美中竞争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没有人预期两国关系,包括经贸关系再回到两三年前的状态。双方也都认识到,不可能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全部。

  美方曾经非常强硬,尤其是白宫“鹰派”,要的是中国“全面的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想改变中国的体制,并且有单方面制裁的执行机制加以保证。尽管美方不断采用“极限施压”的手法,想达成一个“全面的协议”,但美方显然低估了中方的抗压能力。特朗普所谓“外国公司呼啦啦地离开中国,白花花的银子哗啦啦地流入美国”,实际状况并不是如此美妙。事到如今,美方“鹰派”再不满意,也只能随着面临选举压力的特朗普的意愿,降低期望值,采取分阶段步骤,徐图后计。

  相比之下,曾经对特朗普政府的强硬程度有所低估的中方,经过一年多来的打打谈谈,看到了中国经济自身的底气与潜力;对美中贸易战有了更多的平常心;对中国在贸易谈判中的核心利益也有了更明确的态度。看到几乎所有的对美出口商品都已被加上关税,而美方的要价居高不下,中方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揽子的全面协议,回到一年半之前的状态。通过务实的协议,缓和中美关系,防止贸易冲突外溢,算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观察家几乎一致认为,美中战略竞争加剧是大趋势,贸易冲突只是表征之一。即便美中之间达成贸易协议,美中的贸易之争、技术之争、制度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发展模式之争,各条战线的斗争依然会持续甚至加剧。然而,如果任由贸易冲突恶化,美中竞争只会朝着“冷战”甚至“热战”的方向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通过谈判努力达成经贸协议,管控分歧和冲突,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毕竟经贸关系依然可以并应当发挥总体关系“压舱石”的作用。

  尽管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双方已经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但从口头一致,到形成文字,再到11月中签署的四、五周内,变数犹存。过去一年多谈判反覆的经验已经告诉中国人,特朗普是个情绪化的人,也是多变的人。从今天高调盛赞,到明天破口大骂,往往是分分钟的事情。在美中战略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美方常有令双边关系更加复杂化的举动,比如此次谈判开始之前对涉疆公司和人员的制裁措施,这些措施都可能削减双方业已薄弱的信任感。

  此次中美高层磋商达到了预期中最佳的效果,在过去一年半屡屡升级的贸易战中被冲击得几乎荡然无存的互信终于有了些许回升,再也不能任意消耗损毁了。

特朗普10月11日在白宫会见刘鹤时宣布美中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新华图

  中评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评论员 余东晖)中美最新一轮经贸高层磋商11日在华府结束后,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实质性的第一阶段”协议,将由两国领导人11月中在智利APEC峰会时签署。美国同时暂停原定于10月15日实施的对华2500亿美元商品加税从25%升至30%的决定。

  中方发布,此次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根据白宫透露的消息,双方“第一阶段”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将额外购买400亿到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汇率被纳入协议,即承诺不为获得贸易优势而操控汇率;技术转让问题部分解决,并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继续解决;中方承诺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美方暂停10月15日进一步加税举动。华为没有包含在此次协议中。

  不管外界将双方达成的这一步叫作什么,有的称“部分协议”,有的称“临时协议”,有的称“迷你协议”,特朗普称为“第一阶段协议”,这意味着双方朝达成最终协议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而前一时期由美方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也由此暂时停歇。这可以说是令各方皆大欢喜的步骤,也是在目前形势下双方都能接受的现实选择。

  所以说是皆大欢喜,是因为这个协议是双方目前都想要的,是两国领导人在政治上都能接受的,符合两国和全世界的利益。

  对于正受民主党发动的弹劾困扰的特朗普来说,他急需能够显示他处理经济能力的成绩。当大选愈演愈烈,而美国经济可能重现衰退时,如何讨好农民和中部选民,如何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乃特朗普最关注的课题。达成一个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对美方重大关切都有所触及的“部分协议”,至少有助于稳定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