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蔡英文会不会高民调落选?

  中评社香港9月28日电(作者浙侠)近来岛内众多民调显示,2020大选蔡英文的支持度高过韩国瑜10个百分点以上。一些舆论纷纷认为,蔡英文连任概率大增。

  纵观岛内各媒体的选举民调,无论真假,蔡英文是在摆脱赖清德的挑战与美国官员或明或暗的支持过程中,开始逐步上升的,6月中旬形成交织,至8月中旬形成剪刀差。舆论一般认为,蔡在两岸关系上扮演的“辣台妹”形象是促使民调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普遍忽视美国因素与蔡英文高压政策所产生的虚高作用。

  蔡英文一边倒的“亲美抗中”政策获得美国的充分肯定。在帮助蔡英文连任的问题上,美国是不遗余力的。无论是高调举行台北办事处迁址仪式、议邀请蔡英文访美演说,还是军舰穿越台海、开展海上军演,更妄论打“台湾牌”、抛出众多涉台法案,充分表露出美国寄希望于蔡英文连任,构建印太战略制约大陆的企图。正如美国国防部印太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6月19日在一个政策会议上所宣称的,美方预期中方将干预台湾2020选举,针对台湾应对此事所需能力,(将)直接提供协助,但相关细节不便多谈。薛瑞福既公开承认了美国正在干预台湾大选,又栽赃抹黑了大陆,更在蔡英文“保卫中华民国”的大旗下,激发出选民的亲美抗中心理。蔡英文的民调也真是在这一背景下,首次超越韩国瑜。美国政府的这些“另类选举”,导致部分原不支援蔡英文的选民,顺着美国意图在民调中声称支持蔡英文,但其真正目的并非支援蔡英文继续执政,而是让大陆添堵而已。

  另一方面,蔡英文高压政策产生的“寒蝉效应”。“中共代理人”条款、激化两岸对立政治气氛等等,使一部分浅色(蓝、绿或白)选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为减少麻烦,在民调中口头转变支持对象。这些选民的民调立场表达,纯粹是为了附和身边的高压政治环境,并非真实投票意图的表达,届时大选投票,这些选民很可能重新投自己心仪的对像,也可能采用平衡投票法,一票投民进党人选,一票投非民进党人选。   再者,“郭粉”及其支持者把不满发泄于韩国瑜身上。由于郭台铭退选,一些选民认为韩国瑜是逼退郭退选的主因;另一方面,部分捻熟选举政治的泛蓝精英,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认可韩国瑜参与大选的作为,为达“换瑜”目的,利用“西瓜偎大边”选民心理,故意营造韩国瑜选情危机感,在民调中口头不支持韩国瑜。

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民进党操作选举的力度也日益增强,使岛内政治压力空前加大,民生经济议题空间大幅压缩,许多选民被迫把自己的投票真实意图民粹化或者“隐蔽”起来,导致蔡英文近期民调大幅上涨。若投票前政治高压不除,民生经济议题不扬,蔡英文的虚高民调也许还将持续下去,甚至剪刀差更加拉大。

  事实上,只要看看几场造势活动,对比一下蔡韩支持者参与的场面,就可大致评估出他(她)俩在岛内的支持度。2020大选,对于绝大多数选民而言,考虑的绝非“芒果感”,也不是政治层面的“统独”与外交层面的中美角力,更多的是经济层面,是候选人对自己未来四年经济生活改善有何更多的帮助。所有选民都明白,自蔡英文执政后,其实施的两岸政策,既无法提升岛内民生经济,又无法扩大国际空间,是导致两岸往来受阻、岛内经济不活、国际空间压缩的主因,这与马英九执政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即便是深绿代表吕秀莲也不认同蔡英文的执政能力,所有这一切,若无意外都将在投票日得到验证。   中评社香港9月28日电(作者浙侠)近来岛内众多民调显示,2020大选蔡英文的支持度高过韩国瑜10个百分点以上。一些舆论纷纷认为,蔡英文连任概率大增。

  纵观岛内各媒体的选举民调,无论真假,蔡英文是在摆脱赖清德的挑战与美国官员或明或暗的支持过程中,开始逐步上升的,6月中旬形成交织,至8月中旬形成剪刀差。舆论一般认为,蔡在两岸关系上扮演的“辣台妹”形象是促使民调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普遍忽视美国因素与蔡英文高压政策所产生的虚高作用。

  蔡英文一边倒的“亲美抗中”政策获得美国的充分肯定。在帮助蔡英文连任的问题上,美国是不遗余力的。无论是高调举行台北办事处迁址仪式、议邀请蔡英文访美演说,还是军舰穿越台海、开展海上军演,更妄论打“台湾牌”、抛出众多涉台法案,充分表露出美国寄希望于蔡英文连任,构建印太战略制约大陆的企图。正如美国国防部印太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6月19日在一个政策会议上所宣称的,美方预期中方将干预台湾2020选举,针对台湾应对此事所需能力,(将)直接提供协助,但相关细节不便多谈。薛瑞福既公开承认了美国正在干预台湾大选,又栽赃抹黑了大陆,更在蔡英文“保卫中华民国”的大旗下,激发出选民的亲美抗中心理。蔡英文的民调也真是在这一背景下,首次超越韩国瑜。美国政府的这些“另类选举”,导致部分原不支援蔡英文的选民,顺着美国意图在民调中声称支持蔡英文,但其真正目的并非支援蔡英文继续执政,而是让大陆添堵而已。

  另一方面,蔡英文高压政策产生的“寒蝉效应”。“中共代理人”条款、激化两岸对立政治气氛等等,使一部分浅色(蓝、绿或白)选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为减少麻烦,在民调中口头转变支持对象。这些选民的民调立场表达,纯粹是为了附和身边的高压政治环境,并非真实投票意图的表达,届时大选投票,这些选民很可能重新投自己心仪的对像,也可能采用平衡投票法,一票投民进党人选,一票投非民进党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