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减少水土流失相当两个黑龙江
控增减存,两手发力“根治”水土流失
两组数据勾勒出我国水土流失情况的变化:
第一组,70年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从36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74万平方公里,减少了93万平方公里,减幅达25.3%,相当于减少了两个黑龙江省那么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从103万平方公里减少到58万平方公里,减少了45万平方公里,减幅达43.7%。当前水土流失强度以中轻度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扭转。
第二组,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效更为明显。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面积,年均减幅1%,是十八大前年均减幅的3.3倍。
总结70年来水土流失防治取得显着成效的经验,一是控增量,二是减存量。
在控增量方面,通过预防保护解决了“增”的问题。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形成和加剧,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几千年来的人的不合理活动的因素。控制住人为增量,对于治理水土流失事半功倍。
在减存量方面,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减”的目标。70年来,以长江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区等区域为重点,持续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工程、植物、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路线。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70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5万平方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1万平方公里,年均治理面积达5.7万平方公里,是十八大前年均治理面积的3.7倍。凡是经过重点治理的区域,控制土壤流失9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30%以上,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江河湖库淤积提供了根本保障。通过综合治理,解决了大量自然形成和历史欠账的水土流失问题,实现了“减”的目标,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水土流失到绿色新生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过去,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过多年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由最严重时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21万平方公里,减少了一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从78.3%降低到37.2%,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0个百分点,年均入黄河的泥沙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6亿吨减少到目前的2亿~3亿吨,黄土高原主色调已由“黄”变“绿”。目前,黄土高原建成淤地坝5.9万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梁家河插队当了支书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社员们打了一个淤地坝,他和大家一起铲土、打夯、搬大石头砌堤围,这个淤地坝现在还在发挥“保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效益。
这两个例子是全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的一个缩影,像这样打“绿色牌”、念“山水经”,水土富民、绿富共赢的地方,全国还有很多。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得到加强,水土保持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安全等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水利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继续大力推进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及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控增减存,两手发力“根治”水土流失
两组数据勾勒出我国水土流失情况的变化:
第一组,70年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从36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74万平方公里,减少了93万平方公里,减幅达25.3%,相当于减少了两个黑龙江省那么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从103万平方公里减少到58万平方公里,减少了45万平方公里,减幅达43.7%。当前水土流失强度以中轻度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扭转。
第二组,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效更为明显。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面积,年均减幅1%,是十八大前年均减幅的3.3倍。
总结70年来水土流失防治取得显着成效的经验,一是控增量,二是减存量。
在控增量方面,通过预防保护解决了“增”的问题。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形成和加剧,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几千年来的人的不合理活动的因素。控制住人为增量,对于治理水土流失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