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成为改革后盾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电/外汇储备作为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建国70年来也经历从短缺到快速增长,2014年达到3.99万亿美元高峰,并至今连续13年占据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地位,与此同时,外汇储备也常常充当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货币政策的重要角色。

  连续13年膺最大外汇储备国 

  1994年汇率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增加储备”,当时采取官方汇率贬值、出口退税、经常项目可兑换等措施支持制造业和出口部门快速发展,也使得经常账户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从1993年的21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8,188亿美元,2006年首次突破万亿美元。

  2005年中国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后,人民币兑美元进入升值通道,中国不得不在外汇市场大量买入美元,以缓和人民币升值,但同时向社会释放大量人民币流动性,央行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准备金率等对冲。其间,中国外汇储备从2005年7月的7,33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6月的3.99万亿美元高峰。

  2015年央行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发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资本外流风险加大,央行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入市干预稳定汇率,外汇储备逐步降至3万亿元左右。到2017年资本外流减少,外汇干预逐步减少,外汇储备开始小幅回升,至今仍保持3万亿元以上。

  (来源:文汇网)

技术资讯